分享

决策资讯|领导干部快来自查,“好大症”这五大症状你避开了吗?

 阳光正能 2016-12-21

来源:节选自《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梁江涛



从大到强,从大到好,是一个持续探索进取与取得进步的过程。但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大而全、贪大求洋、好大喜功,患上“好大症”——一出手就是大工厂、大工程、大建筑、大景观、大基地、大广场、大绿地等等。往小里说,耗费巨额社会财富与人力资源;往大处看,令人想到了“全民大炼钢铁”的“大跃进”。综合来看,“好大症”主要有以下五大症状。


症状之:大拆大建,“击鼓传花”

       城市建设是“好大症”发作的重灾区。城市定位中的“贪大”现象较为普遍,一味提出建“国际化大都市”;“求洋”现象并非个别,片面模仿发达国家的品牌,追求空泛概念,一些中小城市也要建金融中心、CBD。而有的地方盲目决策,大搞万亩蔬菜园、万亩花果山等“十百千万”工程,违背农业生产规律,农民勤而不富。大量重复建设与盲目开发铺摊子,标新立异,高价购买外国设计方案,重奢华、讲排场、大量使用昂贵建材、无谓扩大景观面积、盲目追求外观新奇,大大提高造价,带来的是资金链断裂,资源能源“浪费黑洞”,生态资源遭受破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新官不理旧政,很难问责到人。

症状之二:工程扎堆,无大不建

      有的地方严重脱离实际,多方筹资,强行摊派,违规占地,四处开花,诸如“硬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彩化工程”“美化工程”等等,“大”字排开,壮丽豪华。遇到检查则欺上瞒下,出现了将建筑工地伪装成耕地,“马路盖土种豆”,以伪装手段对非法建设的场地进行盖土播种、刷绿漆、使用伪装网等“奇葩招数”。甚至有地方要求村民将坟墓刷上绿漆,以应付绿化检查。还有的为了掩盖大拆大建、商品房空置率太高的真相,搞“空房装灯”,为“鬼城”粉饰太平,制造商品房热销的假象。

症状之三:天下第一,天下之最

       有的地方好高骛远,不顾自身地理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一味要“争一流”。一搞工程项目,就号称“五十年保第一,一百年不落后”,追求地区第一、省市第一、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标志性建筑一个比一个气派,动辄一挥手,建个“中国第一华表”,暗中较上劲,搞个“天下第一门”。比如一度陷入尴尬境地的“秋裤楼”,曾是国内最大的超高层单体建筑,号称要创造“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中国最高的空中苏式园林”“中国最高的过街天河”“世界最高的无边界泳池”等十多项国内乃至世界之最。然而,这些“之最”,最终成了建设施工的沉重负担。还有的地方大搞交通,一出手就是多条车道;大建广场,一放线就是百亩千亩。而由地方政府举债建设的“开发区”“万亩基地”“百里长廊”“商业中心”“高尔夫球场”等政绩工程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症状之四:上好其“大”,下必甚焉

       在“好大症”中,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搬迁,竞相新建豪华办公楼,其他的文化教育等公益设施也“配套”走起了“大路”。某地一小城造了个大剧院,占地9900平方米,有3636个高档软椅座位,每个座位下面都配备空调出风口,剧院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开启闭合功能,但大部分时间抛荒养老鼠,使用率极低,维护成本巨大。在民间,诸如被吉尼斯宣布无效的“扬州最大份炒饭”,上万人同时洗脚、打麻将等,世界上最大的沙发、最大的皮鞋、最大的火锅、最大的包子、最大的冰淇淋等等“最大”粉墨登场,无比热衷“刷数据”,表象上看是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追逐,其实就是烧钱为地方知名度,乃至官员政绩,增加一份可供炒作的“食材”。

症状之五:罗列诸“大”,数字游戏

       人云亦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动辄来个“十大工程”“八大景观”。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嘲讽诸如“西湖十景”之类的“十景病”: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乐此不疲者,只管凑足“八大”“十大”,到底是否惠及民众,且不管它,叫得响亮就行。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注:本文节选自2016年第6期《群众·决策资讯》特别策划栏目,阅读本组其他文章请登录群众网

本期《群众·决策资讯》特别策划栏目



点击下方
阅读本组其他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