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踏上语言诱导的探索之旅 ——《微课程教学法:我毕生的教育情感》之二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微课程教学法非常重视语言诱导功能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探索,从第一模块——自主学习任务单——就开始了。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名称够长的。如果唤作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不就简洁些嘛!何必这么冗长?而且,自主学习任务单里还藏着个达成目标,搞得教师不好好研读教材就无从着手。如果换作教学目标抄一遍多省事! 其实,我们开始踏上了语言诱导的探索之旅。 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称学习任务单,也可以更简洁地称任务单。不过,在家长和教师的过度“关心”下,不少学生已经不把学习看作自己的事情,而看作家长或教师强加的负担,好像学习就是家长的事,老师的事似的。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期待从翻转课堂开始,让学生拿到任务单就产生“这就是我自己的事了”的心理反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唤起沉睡的学习责任感,于是,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这个冗长的名称。 教师设计任务单,首先遇到的是提炼学生自主学习要达成的目标。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比教学目标具体、精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对照达成目标作自我评价,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诱导功能来看,让学生感悟,这不是空泛的努力方向,而是学习必须达到的目标,从而激发完成任务的心理反应。 也许,可以把这种语言诱导的设想看作一厢情愿的天方夜谭。但语言确实具有诱导功能,让人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催眠师依靠语言诱导催人熟睡,教师可以想着“望梅止渴”产生津液。教学中也存在着语言诱导的艺术。 我们在翻转课堂实验中,发现了两个语言诱导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教师让小学生完成语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时,要求发现容易写错的字。课堂上,让认为有容易写错的字的学生上黑板写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结果还真写错了。其实就是语言诱导功能出问题了,只要求学生发现容易写错的字,不要求他们想办法发现“不写错”的方法,结果学生自然不容易写对了。 于是让教师加一个“如果发现有写错的字,你有没有办法不写错”的问题,结果,两个班级默写九个复杂词语中,一个班级所有学生没有一个默错,另一个班级只有一位学生默错了一个词语。默写效果出乎教师意料的好。其实,就在于语言诱导功能用得好,暗示学生发现对错之间的差异,达到写对的目的。无论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发现了差异,自然就默不错。 还有一个案例是,有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在相应的内容下用线条划出来。我问她:不理解的划线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懂就上交给教师,然后教师来“教”?她回答说:是啊!我告诉她,这样会培养学习上的懒汉的。那位教师回答得也很干脆:我的学生真的很懒! 如果预估到学生学习会遇到困难的地方,只要加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就能化解,就会把不懂就“上交”的懒惰行为改变为通过化解问题产生学习成就感的心理体验过程。体验到学习成就感,就会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 语言诱导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还真不一样。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好好钻研。用好语言诱导功能,容易达成目标,无视语言诱导的力量,容易糊里糊涂地失败。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命名、达成目标的提出,是否有好的心理暗示,还有待于质的研究给出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相关链接:微课程教学法:我毕生的教育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