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仕政:资源动员、集体行动与社区建设

 失踪的壁虎5uaj 2016-12-22

(本文根据2016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冯仕政教授在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修改而成)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资源动员、集体行动与社区建设》,本来我要说国家治理的,最近发现国家治理离不开社区治理,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在推行治理的时候常常是以社区为抓手,所以我来讲讲社区治理的问题。


关于社区治理的问题,我注意到学者常常有种观点,认为社会本身是有力量的,是可以治理和自理的,只是被国家,特别是以前我们总体控制被压抑、被控制,只要我们把它们解放出来,社会就可以治理了。

但事实上我研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在社区治理中我发现有很多问题,严重的问题是教育群众和组织群众。我们都注意到,社会本身并不是自动形成的,不是国家一放开它就可以自动治理和自立了,比如议程设置,干什么事、资源获取——钱从哪儿来、组织建构——由谁来干,这些都是事。说起来这些事好像不是那么有情怀,不是讲钱就是讲人,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卡就卡在人和钱上,再高尚的情怀都会落实到这两个问题,没有钱、没有人,很多事情都只是写在纸条上,用水一冲就冲掉了。下面我讲讲社区治理建设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社区建设是一个集体行动,不管是国家层面的社区建设还是我们自己组织的社区建设都是集体行动。


大家知道,集体行动问题,经济学家奥尔森曾经讲过一个命题,越是大型的集体行动越是搞不起来,因为大型的得集体行动产生的是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和消费品具有排他性,由此导致一些人会搭便车,自己不干,坐享其成,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搞不起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选择性激励,要建组织,只有建了组织才能赏罚分明,而组织建设是需要成本的。

后来社会学界研究,奥尔森这个问题只在特定条件下成立,就是他假设所有资源都是来源于内部,这样会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如果资源来自外部,就不会有搭便车的问题。因为我们被人家占便宜我们会不高兴,但是如果我们占别人便宜,我们就高兴了,如果资源来自于外部,就不会有搭便车的问题。


外生资源有些来自于专业群体,比如李强老师在清河做试验,罗家德老师在大栅栏做社区营造,他们带去很多人、很多资源。我今天碰到罗家德老师,他说经常有四五个学生盯在那儿。这些人说,我们自己干没兴趣,人家来干,你干呗,无所谓,就没有搭便车的问题。有些资源是来自于国家,我们国家现在很重视社区建设,会投入很多资源,这也是一个外生资源,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我问罗老师,他说他终于拿到大栅栏政府的钱了,给了19万,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外生资源,即来自专业组织的资源会造成哪些问题?我们发现社会运动有个趋势,就是越来越依靠专业组织。专业组织搞社区行动、社区建设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你建的是谁的社区?能不能持续?

能不能持续的问题,今天上午李强老师也讲到了,很好理解,我们撤了,你们还能玩儿吗?我们看到某社区调查,私房物业做得很好,被树为典型,什么时候参观都去这个社区。社区做着做着就毛了,他们花就花掉了32万,缺的24万从哪儿来?全是靠国家和外援。所以,专业组织来建社区,这些人、资源撤销的时候,还能不能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即使这些组织能盯在那儿,还有一个问题,这是建谁的社区?沈原老师也讲了,在大栅栏,他自嘲说三年没见到成效,每年差不多花钱100万。现在他们不光是钱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目标和居民的目标不一样,社会学的想法是建一个居民共同体,但是群众不是这样的想法,群众希望尽快把房子修得小一点,我好出租,多挣一点钱,但是能不能形成一个共同体?who care,大家不关心,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外生资源能不能持续?这是个问题。


第二是来自国家的钱,公共资源,也有很大问题。


由于政绩压力比较大,来自公共资源的社区建设往往会形成政绩工程。现在很多社区搞的社区服务太高大上,儿子伺候老子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为什么?因为这是国家的钱,这也会导致成绩工程的瓶颈。一些社区被树为典型以后,从公共治理的角度上讲就会出现问题。


一个是国家和社区的关系由同治关系变成庇护式的关系,变成私人关系,因为领导和社区互相需要,社区需要国家的钱,领导需要社区来树典型,什么钱、什么政策全往里塞,社区就变成个工具。本来我们树典型是为了以点带面,结果会造成以点害面,还会造成社区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


我想到一个问题,在社区建设中,现在有很多群众性组织、很多人,秉持不破不立的观点,总相信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都是一种革命的观念,从革命来讲是不破不立,但是从建设来讲往往是不立不破,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之前,你也只能这样。


这个思路是不一样的,上次我们走访中有人提出个观点就是相信群众,我说你可以这么讲,他说你要考虑群众有自治的能力,现在为什么不能自治了呢?我说这是个问题,但是对群众来讲,他不关心这个问题,群众要的不是解释而是解决,这个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给我解决了。光有情怀是不行的,怎么把情怀到管理并实现出来是关键。

二是从社区建设到国家治理,要把社区建设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


三是社区研究需要从模式研究转向机制研究。现在我们讲社区治理模式,但是我很关注怎么能让社区建设从社区到结果实现出来,这个更关键,模式是要素,如果没有形成逻辑链,要素集得再多也没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