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谈公孙胜两次出走的真实原因

 震航 2016-12-23

公孙先生,水泊梁山四大天王之一,智取生辰纲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梁山的早期奠基人之一,水泊梁山最具智慧,最有本事,文武双全,兼具法术,功劳,苦劳最大的人之一,在梁山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娇娇者之一!个人认为,公孙胜之所以会在水浒中出现而后离开,是作者特地安排的,安排他的目的可能是这样:

1,古代小说经常会有神话般的世外高人似得人物,水浒也不例外
  
  2,公孙胜的出现给水泊梁山的起义性质做了定位:既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高层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也不是地地道道的毛贼,草寇。而是为地方小吏,地痞流氓,地主恶霸,下级武官,真正的强盗,村匪屯霸等组织起来的下级统治者在面对上级统治者在蛋糕瓜分上的不平均而聚集到一起的特殊群体!可是他为什么会两次离开本来属于他的这片天地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108人中只有公孙先生有大理想,有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也只有公孙先生的行为算是起义。不过对于公孙先生投弃权票我是这样认为的:公孙胜的两次出走证明了他对梁山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后来帮助梁山只为最后的那一丝感情。起初打劫生辰纲公孙胜是最积极分子之一。他冒着生命危险,伙同晁盖等人取生辰纲,为的什么,就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政治攒下第一笔钱,为晁天王的造反生涯保驾护航,可是,他看错了,晁盖非是大贤,吴用并非大良!根本没有向公孙先生这般大的理想!终于,盼来了宋江,宋公明。可是,他又发现此人外表仁义,做事却不择手段(单看他计赚秦明就知道了),公孙胜不可能帮助这样人品的人做事。其实宋江不是不想反,反诗(他日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就是证据,只是他没有造反的能力罢了。先后上山的人物,多为地方小吏,地痞流氓,地主恶霸,下级武官,真正的强盗,这些人是一个下级统治者在面对上级统治者在蛋糕瓜分上的不平均而聚集到一起的特殊群体!这些人的最终理想不过是1,招安,2,众兄弟中日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快活。3,用实力证明自己,让上层统治阶级不敢小觑。可是他们的想法的想法根本和宋江,公孙胜的理想不一致。而且多数也没什么大本事(祝家庄,曾头市这样的小屯子都拿不下)。所以宋江选择招安给众兄弟找一条出路,公孙胜选择离开,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说公孙胜和这些人在理想上格格不入,于是借着宋江接宋太公上山的时机,回家探视安顿老母。公孙胜敢劫生辰纲就说明不是一个恋家顾眷的人,而且公孙胜的老母“家中有田产山庄”,家境富庶衣食无忧,身边怎能无人服侍?再者说,公孙胜冒杀头的危险去劫生辰纲,此一行定然生死未卜,他当然清楚这一点,出门前不可能不把老母先安顿好,这会儿有必要再去安顿一回吗? (“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唬,因此不敢取来。。。。”)“惊唬”何意?梁山乃虎穴狼窝?这句话正是证实了公孙胜对梁山众人的看法!可见公孙胜根本没打算回来!
  
  第二次出走,得从公孙胜第二次上山说起,公孙胜第二次上山,已经不是为了大义,完全是为了兄弟间的情分,与其说是二次上山,还不如说是宋江暂借,为什么这么说,罗真人这样描绘梁山:"吾弟子已脱火炕,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蓟州梁山远隔万里罗真人如何得知梁山是火坑?无非是公孙胜回去自己说的,也就是说在公孙胜眼里,梁山就是火坑!可是面对戴宗,李逵的一再哀求,想想从前的众兄弟正面临刀山火海!公孙先生又一次心软了,于是委托师傅罗真人说出了下山的条件“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何意?为什么是遇汴而还,当然好解释了,公孙胜知道宋江必招安而自己怕招安,招安之后能到哪?汴梁啊。既然如此,到了汴梁(东京)我回来就是了。这相当于公孙胜给自己一个将来全身而退的好借口,等于是公孙胜假借罗真人的名义与宋江作了一个君子协定:公孙胜是我“暂借”给你的徒弟,用完了要囫囵个的还给我。正因如此,征完淮西王庆以后,公孙胜来和宋江正式告别,搬出罗真人的“法旨”,宋江的反应是“不敢翻悔”,翻悔什么?当然是约定。说明他早就应允了这个约定。从公孙胜一回到梁山队伍中来,他就是迟早要走的,宋江是早就知道的,最后的告别对于宋江而言并不突然。所以宋江的反应没有震惊错愕而只有伤感。
  由此可见,比起林冲的家仇带来的苦恼。公孙胜伟大的理想,志向,报复不能实现,公孙胜才是梁山最为苦恼之人,也最具有救民于水火的远大胸怀!以至于后来对山寨的一切事物不闻不问,可见是对梁山强盗公司彻底绝望!在他的眼里,梁山的未来早就是浮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