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的生命力

 江山携手 2016-12-24

一、引言

上一讲咱们讲了人物的相关属性设置,有外表长相,衣着打扮,举止谈吐,性格爱好,出身来历。诸如此类,咱们也进行了相关的讲解。讲解完毕,经过思考之后,有些作者可能会说,如此繁多,如此详细的设置,岂不是给了书中人物太多的限制。

人物限制太多,岂不是又限制作者创作人物时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书中的人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啥都干不了,故事还怎么写?

还有,是不是把外表长相,衣着打扮,举止谈吐,性格爱好,出身来历等等这些相关设置随便套在书中某个人物身上就可以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呢?

这两个问题,概括起来其实是一个问题:咱们给了书中人物这么多的设置,咱们是为了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打个比方。

好比你要盖房子,是不是你采购了盖房子所需要的材料,诸如砖、石籽儿、水泥、钢筋等等,随便往地上一堆,房子就盖好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些盖房子的材料必须在符合大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经过特定的排列组合才能成为房子。大家注意——必须符合大自然规律,还必须经过特定的排列组合。

大自然规律和特定的排列组合,就是咱们刚才所说的限制。大自然的规律比如重力,风力,地震力等等。特定的排列组合比如,水泥、砂、石籽和水混合到一起升成人造石混凝土,加入钢筋就成为钢筋混凝土。

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或者没有经过特定的排列组合,房子就盖不起来,只不过是地上的一堆建筑垃圾而矣。

同样,组成人物的属性材料——外表长相、衣着打扮、举止谈吐、性格爱好、出身来历也必须在符合大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经过特定的排列组合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很多作者笔下也有人,也有外表长相,也有衣着打扮,也有举止谈吐,也有性格爱好,也有出身来历,但感觉人还是没活,为什么?因为这个作者没有找到关于人物的“自然规律”和“特定排列组合”。也就是没有赋予这个人物生命力,这个人身上没有沸滚的血液在流淌,这个人身上没有不朽的灵魂在激荡。

那么什么才是关于人物的“自然规律”?什么才是关于人物的“特定排列组合”呢?今天咱们就是要找到这个关于人物的“自然规律”和“特定排列组合”,也就是关于如何进行人物设置的方法论。

找到这个“自然规律”和“特定排列组合”之后,我们才可以创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

咱们今天讲的,就是如何让笔下的人物有生命力。尤其是在给了你如此之多组成人物的相关设置、属性之后,看似好像是如此之多的限制之后,如何让你突破所谓的“限制”,让你笔下的人物具备生命力。这也是关于人物的最后一讲——人物的生命力。

二、生命力的概述

人之所以成为人,除了具备思想之外,首先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的生理躯体。

人的这个生理躯体,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不断地繁衍进化,最终进化成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自然限制约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遵从大自然规律限制的条件下,不断地突破大自然规律的限制。

最开始,所有生物只能生存在水中,离开水就得死亡,这就是大自然对生命的限制。但经过自然进化,生物可以慢慢上岸,成为两栖生物。虽然还依赖于水,但已经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离开水介质。再后慢慢进化成纯陆地生物,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用水,可以完全脱离水介质生存。

在遵循大自然规律的限制条件下,进化着的生物不断地突破着限制,又永远遵循着大自然的限制。咱们上一讲,讲到的关于人物的相关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相当于大自然规律对生物的限制。

咱把主人公限制为男性,那么在当前人类的进化条件下,他必然不会每月一次的和红阿姨交朋友。

通常来讲,正如很多作者所说的,咱们把小说里的人物设置的越精细,其实就是对人物的限制也越多。本来作者可以放开手脚写的地方,却因为设置的人物不具备某种能力而增加了写作的困难,影响了剧情的走向。

我现在就按通常大多数作者的思维方式,模拟一下古龙写楚留香时的设置写作过程:

古龙写楚留香,古龙设置的楚留香轻功很好,楚留香翻墙过檐肯定就会很厉害。

咱们换成另外的设置,楚留香不会轻功。那么剧情写到楚留香被数千小兵包围之后,就不能一个轻功飞上城墙逃生了事,接下来楚留香逃生的剧情就必须靠打或者靠别人帮助了。

但假如前文又设置的楚留香武功不高,被数千官兵包围,很明显打不出去,很快就会束手就擒;而且就算楚留香武功很高,数千官兵排队站着不动让楚留香砍,楚留香恐怕也砍不完,最终还是逃不出去。更别说前边文里边还交待说:楚留香从来不杀人。

大家注意了,相关楚留香的其他设置不变,只是改动了楚留香的轻功这一项设置,竟然会让故事剧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大家仔细体悟一下。

不会轻功,武功又不高,还从不杀人。眼下被数千官兵包围住,怎么办?让主人公就这么死了吗?主人公很显然不能死。

好吧!删掉前边已经写好的被官兵包围的剧情,另换剧情吧!可问题是你已经上传更新,投稿连载了怎么办?

好吧!不删了,硬着头皮接着写吧!开始构思接下来的逃生了。

作者经过一番思考构思之后,发现如果楚留香想要逃命,不被抓住,只剩下让人来救这一条途径了。

怎么会写着写着写进这样的死胡同?只有靠人来救这一种剧情的可能性。只是更改了一项主人公会不会轻功的设定,就让剧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好吧!原先的设定影响剧情发生了变化老子就不计较了。问题是老子本来想塑造一个无敌型主人公。他这样动不动就走投无路,被官兵围住,要靠被人救活命,这还是无敌型主人公吗?这不是把我最开始有关无敌型主人公的设想全盘推翻了吗?这样主人公的形像还能让读者感到清晰吗?

但已经写了几十万字了。这几十万字死了老子多少脑细胞?不是无敌型主人公就不是无敌型主人公吧!主人公的形像开始混乱就混乱吧!看在这几十万字,几百万脑细胞的份上,还是接着写吧!

接下来开始添加计划外的救场人物,这个救场人物也得认真考虑,不能随便加,要有故事,要有来历,还得能搭的上以前和以后的剧情!总不能让他莫名其妙出现,又莫名其妙消失吧!嗯!那就加一个大元帅的女儿周洋吧!让周洋救!这些官兵都认识周洋,让周洋救。还是一个美女。美女救英雄,美女投怀送抱,这桥段真不错。

作者开始激动兴奋了,看看咱,终于成功救场了,还又意外加了一个让自己很满意的人物。就当是给楚留香多一次艳遇吧!剧情又开始丰富起来!可是写着写着又发现问题了。

原先自己构思的是让楚留香从官兵围困脱身之后,直接去见苏容容,处理一件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事情!何况要不是情况那么紧急,楚留香也不可能如此冒冒失失地现身被官兵发现,然后被官兵围困!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件亟待办理的事情还关乎到后边整个的故事剧情。因为根本就没有计划楚留香被大元帅女儿周洋临时现身救命的场面。现在周洋这个人物既然在计划外登场了,又不想只让她当个路人甲,给周洋加了戏之后,为了合情合理,又不能马上去处理那件急待办理的事情啦!如果不去办理这件事,那么后边整个的故事剧情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抛开小说的剧情,你还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你的读者正在不断地流失,你又开始思考读者流失的原因了:我这写的虽然是武侠小说,但本质是悬疑。悬疑才是核心重点。现在由于周洋这样一弄,因为那件急待办理的事情没有去做,也打破了原先紧张的悬疑气氛,让小说失去原来的感觉。流失一批读者。因为没有了悬疑,又没有了原先精心设定的严密逻辑性,又流失了一批读者;因为写爱情戏的缘故,文风有所转变,再失去一批读者;还因为完全脱离了大纲,需要重新计划大纲和走向,但由于每天的更新不能间断,每天上传的章节故事剧情开始拖沓,完全没有进展,又失去了最后一批观望的读者。

终于在某一个无人的深夜,坐在电脑桌前的你一声哀嚎:我靠!怎么会这样?跑题了不说!这么大的硬伤,这么大的剧情漏洞!改不回来了!也没办法打补丁了!读者也流失光了。怎么办?你无比深情和恋恋不舍地扪心自问:要太监了吗?

经过一番慎重思考之后,你下定决心:身为一个纯爷们儿!坚决不当太监!就算是没有读者也要写完。

你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的写作怎么办?甚至通过这次写作的经验,你还会思考将来的写作应该怎么办!你这样想着:

我他妈就靠了!我明明设置好了大纲,由于设置的原因跑偏了。我原先设置这么多干嘛呀!我决定,下一部小说再不事先弄什么设定了!为了符合事先的设定,为了所谓的合理,那些设置根本就限制了作者的写作空间。下一部小说,我要随便写,想到哪儿算哪儿,遇到问题了,我就临时给主人公加本能,加能力,加潜力,我还还就不信了。

讲到这里,我不想不用再模拟下去了。这几乎是所有用心写作的作者都亲身经历过的。到这个阶段,是每个写手作者都会遇到的写作瓶颈。很多作者在没有突破这个思维瓶颈阶段的情况下,写作水平基本也就仅限于此了。后边无论写多少作品,写出来都是四不像,永远也火不了。却不时地和大神的作品对比,看似同样的开头,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剧情,同样的桥段,甚至同样的人物设置,但就是火不了,吸引不了读者。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深深地扪心自问着,你不甘心地扪心自问着。有些作者甚至会错误的以为,只不过是大神出名了,粉丝多,被关注的多,就算是同样的作品,人家就能火,咱们因为没人关注就火不了。

这里我插一句,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不是粉丝多不多的问题,的确是作品质量的问题。由于长时间半死不活,甚至没有读者。很多写手渐渐磨灭了写作的激情,现实了起来。有的找工作上班去了,有的娶老婆生孩子去了,有的剔渡当和尚保唐僧西天取经去了。

但还有一些不甘心地写手,还在继续坚持着。有些写手甚至发誓:要破釜沉舟地全心全意写作。上班族果断地辞了工作,还是学生地果断地不再去点名上课。这些人继续坚持的人里边,也不是所有人能成为大神的。因为这里边,有些人在写作的同时,开始思考,我应该怎么写作,而有些人,却只是盲目地写着,不思考地写着,按着自己的习惯和既定地风格,坚定不移地写着。

我欣赏这些还继续坚持的人。但我不喜欢这些继续坚持的人里边,那些死出力,不思考的人。

卖力干活的人,分两类:出死力的人,死出力的人。写作也一样。

出死力的人,可能是经过思考,找到工作办法之后,再出死力猛干的人。我绕过了大山,跃过了大河,穿过了沙漠,最终达到了成功的终点。

死出力的人,往往是不思考,不找方法,不找捷径,只是冲着一个大致方向,死出力往前蛮干的人。这类人不管前边是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往往是那些果断牺牲的无名无姓的烈士。

而你是哪类人?

像我刚才模拟的古龙写楚留香的设置创作过程。有些作者会说,这不是作者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根本就是设置的问题嘛!你看人家古龙,设置的就是楚留香武功高强,会轻功,改了设置就啥事儿没有。

你看你刚才做的这个模拟,设置的楚留香武功即不高,还不会轻功,非要自己给自己设置没法儿合理解决的障碍,当然没办法写了!这么一个无能的人,怎么可能解决那么多的困难?解脱那么多的困境?

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同样是古龙的小说,《绝代双娇》里的小鱼儿,武功不高,常常凭武功打不过自己的对手,为什么却总可以想到各种办法解脱自己的困境。而且还把《绝代双骄》写成了自己的代表作。

问题来了:同样的设置,为什么古龙就写的好,我模拟的那类作者就写不好呢?同样的,金庸笔下的郭靖,这个来自北方的小男孩儿,没有灵活的头脑,没有一流的师傅,也没有一流的轻功,南下中原时连个像样儿点的朋友都没有,他是如何经历《射雕英雄传》里的成长,最终成为《神雕侠侣》里的大侠的?而这两本儿书又如何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经典的?

你不觉的,楚留香、小鱼儿、郭靖他们都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眼前吗?

归根到底,不是设置的问题,而是作者水平和能力的问题。

讲了上边这么说,总结起来,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些设置固然给了人物和作者限制,但也正是这些设置给了读者清晰、特独、有生命力的人物,这些设置正是构成人物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合理的安排人物设置,才能让人物具备真正的生命力,又有利于我们的创作呢?今天这一讲,就是给大家一个关于设置人物生命力的方法论。换文艺一点儿说法就是,咱们如何创造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物呢?

三、创造生命力的三个前提

生命是相对于死亡来说。咱们这如花灿烂的生命有着太多的限制,咱们不一小心,就可能失去这点生命力。在大自然诸多的限制和威胁之中,从古到今,我们是如何艰难地,坚持不懈地抗争着,一点一点地前进着,一点一点地突破着。

相对写作来说,大自然是作者,我们人类就是作者笔下的人物。我们皮肤柔软,会被锋利的东西割破。这就是自然对我们的设置。那么是不是就代表我们天天就不能动了?因为世界上充满了尖锐锋利的事物,一旦不小心碰到,我们柔软的皮肤被锋利的东西割破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死亡,失去我们宝贵的生命。

大自然这个细心又狭隘的作者给了我们数不清的设置和限制。除了皮肤柔软,我们还需要水。没有水,我们也会死亡。这是大自然作者对我们的另一项设置,那是不是代表我们必须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或者天天待在海边,我们才能保持生命。因为我们一离开海洋,你就会缺水死亡?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奔波,四处游走。就算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无数尖锐的、锋利的,可以割破我们柔软皮肤的东西。而且就算我们避开了这些大自然天生的尖锐的、锋利的事特,也还有敌人会拿着锋利的专门用来割破我们皮肤的刀子,千方百计地想割破我们的身体。如果大自然是一个愚蠢的作者,设置了多的限制,故事早就写不下去的。

可是大自然是一个聪明的作者,他笔下的我们不仅可以不用像鱼一样在只能在海里生存,可以在陆地上靠近河流活着,没有河流,我们可以挖井。没有井,我们可以自己背着水去干旱的沙漠里旅游。背水太累,我们可以南水北调。

可是大自然是一个聪明的作者,他笔下的我们虽然畏惧尖锐和锋利的东西,但我们却可以在尖锐的锋利的东西之中保护我们,我们穿上了衣服和鞋子,以免不小心割破我们的皮肤。面对敌人,我们制作了盾牌,制作了铠甲,我们还可以躲在封闭的城堡里,叫敌人没法割破我们的身体。

大自然作者给予我们人类数不清的设置,精不清的限制。看似是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其实给了我们抗争和灵感的动力,让我们活的更精彩。

我们这些大自然作者笔下的人物,在大自然作者设置的多到无法统计的限制下,我们这些主人公活的如此精彩?我们甚至都可以用电脑玩愤怒的小鸟!还可以QQ聊天,聊文学,聊网络小说的创作。

大自然作者的笔下的主人公,被给予了多到无法统计设置限制的我们人类。我们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发明创造,人类的血腥战争,人类对未知的寻觅探索,是一部多么精彩灿烂的小说呀!

这个例子证明,设置不仅不会给作者和作者笔下的人物以限制,反而会给作者笔下人物无尽的生命力。而你这个作者呢?你这个作者和大自然这个伟大的作者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你或许成了石头。或许成了灰尘。生命力,就是一个极容易被摧毁的东西。现实如是,写作也如是。各种设置其实就是为了组合成为这种生命力,为了保护这种生命力。

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设置和限制。你说,我不需要水。我不想要水来限制。在当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没有水你肯定会死。或许终有一天,人类会不再需要水,那时才真正的突破了水的限制。在眼下的科技水平,进化阶段下,我们感受到这种限制,想冲破这种限制。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失去生命。

什么是自由?没有限制,就没有一般意义的自由。限制是为了保护你人物的生命力。如果不懂这个,你笔下的人物永远是死的,永远活不起来。正是因为,书里的人由于种种的限制。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畏惧这种困难,畏惧那种危险。读者才会感觉这个人活着。因为亲情的限制,主人公要冒着死亡的危险,面对敌人的枪口。这个时候,主人公害怕,他还是去了。正是因为这种主人公遇到子弹就会死的限制,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安全感。这时,读者才会感到主人公的生命。就是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主人公把任务完成了。

1、人物生命力的第一个前提:笔下的人物是万能的吗?

如果你准备写一个万能的,像上帝一样的主人公,你可以不用听接下来的课了。正如前边举的例子,主人公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甚至自己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才有意思。创作的时候,作者尽量不要想着要把自己的人物写成万能的,无所不会,无所不精。这样会给人感觉太假。

你要有这样的思维,像亚历山大解死疙瘩那样,当人人都解不开的时候,亚历山大一剑劈开了它。

你要有这样的思维,航天飞机上一个零部件常常出问题,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在思考如何改进、改善这个零部件。这个时候,有一个工程师轻轻地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零部件取消掉?”大家试着把这个零部件取消之后,发现对航天飞机没有一丁点儿的影响。

有时候,你不可战胜它的时候,你可以摧毁它。

有时候,你难以解决它的时候,你可以放弃它。

2、人物生命力的第二个前提:作者必须是万能的。

作者笔下的人物不是万能的,但作者应该是万能的。讲到这里,还得说以前我一惯提倡的,身为一个作者,你必须是一个博学家,你可以什么都不专业,但基本要做到什么都知道,任何方面都要有自己的见地,哪怕这个见地是错的。身为一个作者,没事,多学习吧!多累积常识吧!积累完常识,再积累平常生活用不到的知识吧!

我难以想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脑瘫,他是如何写出来一部世界大百科全书的。

人物遇到的困境,就像作者遇到的困境。笔下的人物是怎么解决的,也就代表了作者准备如何去解决。

咱们假设作者要写一个近乎天才的主人公,不满15就拿N个博士学位,在十几个领域里边称专家,称各种天才。可是作者写出来的却是各种近乎弱智,没有相应的领域知识表达出来主人公在各领域的能力。

好吧!这种假设不存在。

咱们假投比方作者要写一个幻想官场类小说《少年总理》,主人公是一个只在政治领域近乎天才的人物。大家听好了,只是在政治领域近乎天才。这只是单一领域,应该会写好吧?可是你写出来之后,主人公面对各种政治问题,各种行政问题,各种经济问题,各种接人待物,写出来主人公表现却还是各种弱智。

举的的这个例子,好像还是太宽泛,因为政治包涵的东西太多了。那咱们再假设作者要写一个游戏竞技类小说,要写一个《星际争霸》竞技的中国人皇夜雨,残杀韩国人皇。

3、人物生命力的第三个前提:核心本质限制

就像限制我们的生命的,一定有些最核心的本质限制,除开那些最本质的限制之外,其他的限制,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突破的。只有一些最本质的限制不能突破。最本质的限制,才是决定人物生命力的最核心因素。

以现实为参照面,忽略人们的理想和做人的原则这类形而上学的东西。通常,人有一个最本质的限制,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没有死亡威胁的时候,其他一些辅助限制,诸如这个人善良,邪恶,性子急躁,娘娘腔等等,只是让人与人看起来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罢的。其本质是相同的,这些人就算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用芸芸众生来概括,大部分人只能当路人甲,少数人偶尔可以混个配角,让导演和作者给几个正面镜头,那也是为了反衬主人公的无所畏惧。

世界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遍地都是,我就不再举例子了。

加入人们的理想和做人的原则这类因素之后,会立码涌现一大批,因为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而不畏死亡的人。这些人一般会成为影视和小说的主演,少数人会侪身成为领衔主演。之所以可以混成领衔主演,那也是因为导演或者作者人功功不够,实在表达不出来更高层次的人物。

不可否认,这类人里边,有太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鲜血唤醒另一些人的沉睡,用鲜血来坚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这类,我也就不再举例子了。

以我个人的看法,在这两类人这上,还有更高层次的人。这种更高层的人,他畏惧死亡,忍辱偷生。就像韩信。他东奔西走,到处投奔,遇到困难没有了办法就痛哭流涕,像刘备。

这上边,还有更更高层次的人。可以翻译道德经里边的话来解释: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也可以用孔子的话来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随便他怎么做,都不会超越规矩。

等你随便写,都可以让书里的人物保持唯一的生命力,等书里的人物随便做什么,都可以保持他唯一的生命力,就是这种层次和境界了。

那么?这种核心本质的限制究竟是什么呢?老子说是道,路飞说是梦想,商人说是金钱,痴男怨女说是爱情,哈姆雷特说是仇恨,青铜圣斗士星矢说是守护。

我说是坚持。人的坚持。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所坚持的东西。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追求他所坚持的东西。一切事情都不可以干扰他坚持的东西,一切障碍也不能阻挡他所坚持的东西。有些人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坚韧的毅力,始终坚持着他所坚持的东西,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也有有一些人因为坚持他所坚持的东西,失去了生命。

更多的人一开始也有坚持的东西,但渐渐的,由于种种的原因,他迷失了,他沉沦了,他抛弃了。说不书里的人物,先说作者本身很多作者,因为写了几部不成功,丧失了信心,不再写了。有些作者的理由是因为生活,不写了。有些作者则是因为自制力差,迷恋上了游戏,也不写了。人都是好逸务劳的。

有人说唐家三少没文笔,写出来的小说千篇一律,看够三本,包你恶心,就这还被称为大神?我要说,你们谁能像唐家三少那样,无论质量好坏,风雨无阻地日更6千以上。看唐家三少书的粉丝,更多的已经把唐家三少的书当成了一天的三顿饭。饭可以不好吃,但稳定。而换到其他地方,就会饱一顿饥一顿的,甚至动不动就直接断炊。

而那些没有可以坚持的东西的人,往往是面目不清的人,他可以是芸芸众生中的任何一个。作者笔下同一个人物,有时候藐视敌人,面对着紧逼咽喉的刀锋放声大笑,毫不在意;有时候畏惧敌人,曲膝下跪甚至连声讨饶。我们依旧不会因为主人公这种面对敌人时,前后绝然相反的举止而感到主人公面目不清,性格混乱。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主人公他坚持着什么,他是因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相反的举止。

心没有动,任他山崩地裂。心若动了,哪怕风淡云轻。

四、创造生命力的第一步

三个前提,第二个其实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前提。因为,我们现在的目标并不高,只要有大量的通俗读者就可以了。所以当我们创作的时候,贯穿始终的,其实这两个:

1、  人物不是万能的。

2、  人物要有坚持的东西。

只要坚持好这两点,你笔下的这个人物,就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再融入上一讲,我所说的人物相关属性设置外表长相、衣着打扮、举止谈吐、性格爱好、来历出身,一个人物基本就可以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了。

坚持好了这两点,你写作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过多的修饰,赤裸裸地写出来人物的不足,人物的坚持。

就好像海贼王。路飞永远是一句近似弱智的话:“我要当海贼王。”卓洛同样也永远是一句近似弱智的话:“我要当天下第一剑客,我的名声要响彻天堂。”多么的赤裸裸,多么的没有语文修养,咱们可以委婉一些吗?咱们可以打个比方,弄个暗喻吗?

作者大大,尾田荣一郎先生。我是猫虫作者群的记者,您可以喊我阿9,我是您的粉丝。我可以咨询您几个问题吗?

尾田荣一郎开心地笑着说:当然可以。我最喜欢我的粉丝采访了,有问题您尽管问。

我说:那我冒昧了。以我和几位好友对您的作品《海贼王》语文功底的分析,您应该是小学三年级的毕业生。您的语文通常考几分?

尾田荣一郎笑的更开心了:没想到被你发现了。虽然你们猜的不竟然准确,但也接近事实了。我语文成绩相当不好,我根本不懂什么语法,最开始我连最基本的漫画创作都不会。如果你说我的语文程度是小学三年级没毕业的话,我承认。由衷的承认。

我大惊:竟然真的是吗?那么为什么以您小学没毕业的语文程度创作出来的漫画故事,竟然比我这个本科毕业生精心构思创作出来的小说还要感人,还要火?

尾田荣一郎茫然了: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是编我想编的故事。路飞代表了我的权力梦想。卓洛代表了我的实力梦想。娜美代表了我的财富梦想。乌索普则是我最真实的写照。怎么?你身为一个中国人,你没有看过中国的《海贼王》吗?

我更惊:中国的《海贼王》?有吗?我从来没听说过!

尾田荣一郎满脸怀疑地说:你难道没有看过《西游记》?

我满脸黑线,弱弱地道:没有。

尾田荣一郎表情瞬间180度的改变,鄙夷地乜斜着我说:你确信你是本科生水平吗?本来我这个小学生还以有本科生粉丝而自豪呢,瞧你这样儿,连《西游记》都不知道,你快别来浪费我的时间了。保安,保安。马上把这个混进来捣乱的盲流给我扔出去。扔出去。下一位。下一位准备提问的是哪个媒体的记者?你可以提问了。

虽然我坚持想不出去,但敌不过身强体壮,虎背熊腰的保安。保安直接提溜着我的后领,一脚踹到我的屁股上,把我踹往了月球。浩渺的夜空中,我如星光一闪,消失不见,画面上却传来我久久不绝地声音:我还会回来的。

我爱灰太狼。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多么弱智的动画片,为什么那么火?灰太狼不是一直在坚持吗?而你呢?你坚持了没有?你笔下的人物坚持了没有?

只要你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人物基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了。

但这,还不是最终极的。

五、创造生命力的第二步

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坚持的事情太多了。梦想、道义、亲情、爱情、责任、承诺,我们究竟要坚持哪一点呢?

有时候,我们坚持了梦想,而放弃了原本坚持的爱情。有时候,我们坚持了权力,抛弃了原本坚持的道义。有时候,我们坚持了金钱,而失去了原本坚持的亲情。

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是什么让我们这样因为坚持而失去了坚持?是什么让我们改变了原先的坚持?是不是还有一个更高于坚持的存在?如果有的话,它是什么呢?

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昨天晚上,我看了苗圃扮演的电影版《樱桃》。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傻女人爱自己女儿的故事。因为女儿说樱桃好吃,傻女人就常常给女儿摘樱桃。终于在最后一次摘樱桃的时候,失足落水而死。

有些人可能说:这导演和编剧是沙B。一个傻子怎么可能会懂爱自己的女儿?

是呀!一个傻子怎么可能会懂爱自己的女儿呢?

我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虽然不能超脱物质存在,却可以超越物质存在。唯物和唯心是对立存在的两面。

我是一个唯心的唯物主义者。通常我都会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很多我人生的重大抉择时,我的唯心观总是会超越唯物,帮我下定决心。有时候别人说我发神经,有时候我自己说我是一时冲动。我最好的朋友却这样形容我,说我是一个热血青年。

我现在想,每当我热血的时候,就是我灵魂震荡的时候。

当麻木不仁的围观群众一个个投身革命,当屈颜卑膝的下层百姓开始奋起反抗,我说,那是他们灵魂震荡的时候。

是什么唤醒了旁观者麻木的耳朵和眼睛,是什么给了懦弱者如此巨大的斗争勇气?

当年日本侵华的时候,山沟里年近90的老奶奶,坐在自己家的门蹲上,仰着满是皱纹地脸,用仅剩一颗牙齿的嘴巴问日本兵:“恁不在恁家,恁来俺家咋勒?”

你的人物会问这样的话吗?会。只要我们给了他坚持,给了他灵魂。

关于灵魂,我不想给它定义,这个要靠每个作者自己去领悟,去领悟自己的灵魂。但你自己领悟到了什么是高于坚持而存在的灵魂之后,首先你有了灵魂,接下来你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了灵魂。

六、总结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多人都误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色即是空。色是语文修辞上的借代,借代世间万物,因为世间万物都是有颜色的。佛说色即是空,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空的,都是不存在的。

这其实是佛从微观的角度上说的。佛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各种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构成了山,我们便把这个构成山的微粒集合命名为山,微粒构成了桌子,我们便把这个构成桌子的微粒集合命名为桌子。

宏观事物消失之后,这些微粒会打破原先的秩序,重新排列组合成为新的宏观事物。换句话来讲,那些微粒是长久存在,而微粒组成的这个宏观事物却不能长久存在。所以说,色即是空。

那么为什么佛又说空即是色呢?这是佛从宏纲的角度上来说的。佛认为,在某一不可分割的微瞬,那些微粒构成的,毕竟是那一微瞬的山,构成的毕竟是那一微瞬的桌子,这座山和那张桌子在那一微瞬是唯一的,构成的不是另一座山,构成的也不是另一张桌子。所以说,这座山和那张桌子,又是存在的。

为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能同时存在呢?

这就好像,世界上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如此的矛盾,却又如此的和谐。

当我们在追寻人的灵魂时,我们可能时常又会发现,有的人根本没有灵魂。有的只是一切合符自然规律的物质,对自身满足的追求。

如果我们作者假设所有人都有灵魂的话,灵魂必然有强弱之分,那些极富感染力的强大灵魂必然首先是值得我们去写的。而那些摆我们面前我却捕捉不到的微弱灵魂显然我们没法儿去写。

有灵魂就一定有生命,有生命却不一定有灵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做一个明确的总结。

对于我们作者来说,我们要写有生命力的人物,这个人物既有生命又有灵魂显然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但通常来说,只要我们写的这个人不是万能的,又有坚持的话,这个人就有生命力了。

人的灵魂,让我们在人生中,慢慢的体悟吧!这个不是光靠写作就能写出来的。

最后让我再提一句:只要是写小说,无论你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主人公,把故事讲好吧!

七、对第一个前提的补充解释

第一个前提,笔下的人物是万能的吗?

很多作者有意无意都想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塑造成无敌的,万能的,无所不会,无所不精的,就算不是无所不会,无所不精,也会尽量让笔下的人物懂的多一些,会的多一些,这与作者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代入到笔下的人物,希望自己能懂的多一些,会的多一些有些关系。

但这样写来,给人的感觉太假,代入感就不强。因为,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万能型的人物呢?顶多是在若干个领域成绩都比较突出罢了。

抛开代入感不强这点,另外就是这样写对作者来说太难,对作者要求太高了。因为笔下的主人公懂的多,会的多,则意味作者要懂的更多,会的更多,因为作者写出来的,总会比自己所掌握的要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两项优点,擅长一两项本领的人物,遇到各式各类、跨领域,跨专业,他不知道,他不精通的问题和困难是怎么办?如果作者光是让笔下的人物在本领域里边斗争,情节就太重复了,就没啥意思了。好吧!你说现在笔下的人物遇到了他不懂的,不擅长的问题,他应该怎么办?

就好像当初搞长战斗的亚历山大遇到了那个所有人都解不开的死疙瘩。当人人都在考虑如何正面解开它的时候,亚历山大换了思维方式,拔出腰间的宝剑,一剑劈开了死疙瘩,用另一种形式解开了死疙瘩。他用另一种形式解决了这个难题。

航天飞机上一个零部件常常出现问题,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在思考,如何改进、改善这个零部件,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时候,一个工程师却改换思维角度,轻轻地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零部件取消掉?”大家试着把这个零部件取消之后,发现对航天飞机没有一丁点儿的影响。

你看,寻常的人和不寻常的人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那些平常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呀!其他人都在思考通处的解决办法时,他们用另外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这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

咱们笔下的人物也会遇到类似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现在你知道应该让他们怎么办了吧?对。你让他变换思路,试着用另外的方式,另外的途径去解决一下试一试。

同样。抛开改变思路这点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是万能的,但是人借助了工具,借助了朋友,就可以办到光凭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解决光凭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

你看,当你写书的时候,你描绘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光凭他硬闯蛮干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变换思路;当你描绘的主人公面临的困难光凭他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借助工具,借助朋友。

你看,故事剧情开始丰富有趣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你开先的设置,主人公不是万能的。再打个比方,好像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为什么施耐庵大爷不这样写,无论遇到什么妖怪,都让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事,非要让孙悟空能打的打,打不过的找妖怪的主人,或者东奔西走搬救兵,借法宝?正是因为,施耐庵大爷虽然把孙悟空描绘的本领过人,本领高强,但孙悟空毕竟不是万能的,孙悟空也有他不擅长的。那些武力打不过孙悟空的神仙,可能在降某一类妖怪上有特长,可能有某一类特别的法宝而这些法宝正是解决某些特殊困难的。

物有所长,亦有所短。这是自然界的定律。当作者把笔下的人物描绘的无所不能时,我断定你是在写《圣经》,而且主人公还必须是上帝。其实,既便是《圣经》也很少正面描绘万能的上帝,万能?似乎太难了。

所以,当我们创作的时候,我们始终要记住,咱们笔下的这个人物不是万能的。他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他的确可以通过各方办法解决尽可能多的困难。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