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薪火相传,经典文献价值几何?

 少年雄于地球啊 2016-12-25


中医经典文献学习与教育研究现状的分析




在现代西方医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医仍能在医学之林中发展壮大,并能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中医文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四大经典文献《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临床。从四大经典文献到清末中医理论文献不断丰富着中医理论基础,它们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更具有指导当代医学,承载中医学术,奠基中医末来的作用。中医经典文献,不仅有史学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有显著的理论指导与临床实践的实用价值。因此,中医经典文献的学习是学习中医的重中之重。中医经典文献囊括了现代中医学全部的理论知识,是现代中医理论形成的起源。它形成了今天的中医学,也承载着明天中医学的希望。然而,现实是经典文献越来越不受我们重视,甚至众多中医药院校舍弃部分经典理论课程,进行中医经典文献学习成为当前中医教育广泛关注的问题。

 

1.中医经典文献学习作用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事实上,中医经典文献中有些内容是对古代中医学家当时临床实践直接和真实的描述。如今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检测方法,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去其糟粕,取其菁华,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医疗发展和教学科研服务,从而使得中医经典文献本身潜在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学习,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文献学习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经受临床和实践的检验,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 1学习中医经典文献以打牢中医学理论根基    

中医经典文献,是指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被一代代中医学家认可的,并对中医理论基础发展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中医经典文献一般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其中《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传统医学巨著,其运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原则以及学术思想,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只有学习经典文献,才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学习经典文献是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最有效的方法。中医是根据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来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客观规律并进行发展和传承的,所以中医学生应努力掌握中医经典文献。

 

1. 2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强化临床技能,促进临床研究    


中医经典文献不仅通过自身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学发展,而且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中有着各自的辨证理论体系,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通过不同侧面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多角度、多层次地揭不了辨证论治规律。这与临床中所遇到的纷繁复杂情况相一致,充分说明了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疾病治疗灵活变通性的辨证论治精髓。例如,《黄帝内经》总结了前期的学术理论和医疗经验,结合了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提出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论治及养生运气等学说,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可以在打牢中医学理论根基的同时为临床实践研究提供思路,促进临床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青篙素的发现与研究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20世纪70年代,治疗恶性疟疾的西药类药物—奎宁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在几乎全世界医学研究者束手无策时,我国中医学家则把重点放在了中草药上。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其科研团队,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发现了传统治疗疟疾的药物青篙。最初他们采用传统的高温煮沸方法并末提取到青篙的有效成分,在继续查找中医文献时发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青篙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于是科研人员通过低温浸泡提取的方法,成功提取到新型抗疟新药—青篙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工合成,成功治疗了疟疾。青篙素的提取,显示了中医文献学习对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2.现行中医经典教育的现状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中医药院校开始重视中医经典教育,对经典课程的学习投人更多的师资力量,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2. 1中医药院校现行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中医药院校陆续创建,希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医人才。如今中医药院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毕业生质量令人担忧。中医药院校经典教育的现状:5年本科学习,前3年除了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外,还包括社科、理化等众多综合科目的学习,后两年基本在医院见习、实习或考研、求职中度过,真正学习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并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时间并不充裕。这便导致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大学毕业了,取得了医学文凭,但并不能完全胜任中医临床工作。

 

2. 2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中医药院校所开课程中,与经典文献相关的主要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门。能将这四门课程成立单独的教研室并分开教学的中医药院校并不多见,除几所老校坚持经典课程单独教学并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外,不少院校将经典课程合并为一门课进行授课,部分院校的经典课程教学加起来尚不足100学时。在课程设置上,中医经典课与其他课程的课时几乎相当,社科、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都是必修课,有的中医经典课则为选修课。这些问题导致中医毕业生的中医理论根基不牢,缺乏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临证辨治思维,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六经辨证,什么是脏腑经络辨证。如此谈何培养合格人才。

 

2. 3理论学习脱离临床实践    


自古以来中医培养医生的方法是师徒相传,在临床实践中徒弟可以学到师傅的中医理论、诊治经验和用药体会,并能够及时得到师傅的指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技能强,能够胜任临床工作。当今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多停留在理论上,没能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虽然各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为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场所,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的见习、实习中都是以西医理论及诊疗为主,中医临床思维末得到锻炼。这是现代中医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

 

3.进行经典课程教学改革   


面对中医经典教育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经典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发展的合格中医人才。

 

3.1加强经典文献教育    


从“四大经典”到清代中医理论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精髓。学习中医经典,理论联系实践是捷径。中医教育只有加强学生对经典诵读、加大学习力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历史上著名的中医世家均是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的,且对这些经典著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加强中医经典教育,不仅仅是现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末来中医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合格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将经典教育放在中医教育的关键地位,才能使学生打下较深的理论基础,为将来的临床做好准备。

 

3.2开展经典背诵思路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合格中医人才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经典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经典,才能将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要熟练掌握经典文献,不仅要理解和熟读,更要死记硬背。要想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加强中医经典教育,可通过经典背诵,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可通过对中医经典原文、药赋方歌的考察督促学生背诵经典著作。同时开展中医经典学习及一系列中医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良好中医经典文化氛围的形成。

 

3. 3建设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只有勤临床,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早临床、多临床、注重临床能力培养”一直是中医药院校的宗旨。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各中医药院校应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中医之所以能屹立几千年而不倒,靠的就是疗效。因此,必须加大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使得学生在进行经典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够经常接触临床,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辨证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4.结语与展望   


中医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仅仅靠国家政策是不够的,也需要广大师生的努力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在进行经典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医经典教育要根据国情进行实施,绝不能生拉硬套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在注重中医经典教育的同时,寻找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中医人才,切实提高中医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于我会主办期刊《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年11月第24卷第21期第24-26页。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