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

 liyh65 2016-12-25
【原文】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译文】 谈话时无意间论起了阳明先生的弟子,说某某人是在涵养上用功,某某人在知识见闻上用功。阳明先生说:“只在涵养上用功的人,会日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只在知识见闻上用功的人,会日渐觉得自己有余。日感不足的人,德行将会日渐有余。日感有余的人,德行将会日渐不足。”

【解析】 这一段所说的意思,其实在钱穆阳明在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句时已经表述过了,这里是换了一个马甲,以另一种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意思还是那么个意思。

阳明这句话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他这里是拿“涵养”和“识见”做对比,容易给后人一种轻视“知识见闻”,只重视“涵养”的意思。

但是如果大家用心阅读过了《传习录》前面的段落,理解了阳明先生对“涵养”两个字所下的确切定义,是不会有这样的误解的,但我这里还是多啰嗦两句吧。

这段中最最吃紧的字眼其实是阳明先生说的那个“专”字,并不是说阳明认为“知识见闻”就不重要,所谓的“涵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离不开知识见闻的,如果撇去了“知识见闻”,只是在那里空守着一个“心”,你又涵养个什么呢?这不就成了空锅煮饭了吗!肯定会把锅给煮糊的。

无非是在“知识见闻”的同时,你要知道,涵养此心才是主脑,将心涵养好了,断断没有在知识见闻上会有所疏失的情况出现。

那种担心只注重“涵养”会影响“知识见闻”上进步的想法,本身还是将“涵养”误解为了佛道两派那种弃世处静,独修此心的涵养。儒家的“涵养”一直都是和活生生的世间活动筋骨相连的,虽然儒家也讲求静坐息心的功夫,但是这种功夫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而不是儒家“涵养”的全部内涵。

而一旦人“专”在知识见闻上用功,那就坏了,失却主脑,一味贪多,心的内养不足,真到了考验你心体的时刻,依然会倾倒。知识见闻再多,在信息时代,你贮存的内容还能多过电脑吗?所以,人真正的价值所在,就是完成其他事物所无法做到的事情,这种能力,才是人的核心价值,实现这种核心价值,除了在心体的涵养上下功夫,真没有第二个着手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