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荣琛先生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

 cxag 2016-12-26


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桐羽在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在纪念赵荣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巴图院长,各位艺术家、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用研讨赵荣琛先生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成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令人尊重的艺术家诞辰一百周年,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感谢中国戏曲学院,为这次研讨会做了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


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次重要的学术活动。


赵荣琛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在京剧程派艺术近百年的传承中,他是一位节点性人物。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赵先生的一生,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


首先,当然是他精湛的程派表演艺术。他对程派唱腔的发音吐字和四声韵律,经过精心揣摩,最终形成了以腔传情的风格;在身段和水袖上,不但深得程砚秋大师的精髓,还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实践。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里,他不懈探索,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程派艺术,形成了高雅端庄、幽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在研讨会上发言


除了继承程砚秋大师的经典作品外,他还参加改编创作了《火焰驹》《苗青娘》《生死牌》等程派剧目,其中的一些,已经成为程派的传世精品。对于纯粹的程派戏,他唱得酷似程砚秋大师;传统戏则能在严谨的规矩中,表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至于他参与创作的剧目,既保持了程派艺术的精华,也展示了他个人的艺术造诣,创造出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武桐羽与赵荣琛先生的女儿以及吕东明、张曼玲在一起交谈


继程砚秋大师之后,赵先生为程派的后来者,又树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赵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终生坚守的人文精神。他被称为一代儒伶,不但戏唱得好,琴拉得好,还精于古体诗词和书法。这既源于他家学渊博,更得益于他海纳百川的情怀,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精神。


1993年,因为筹备成立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我和赵先生第一次相见。我们谈论的第一个话题不是京剧,而是诗歌。先谈我钟情的现代诗,后谈他喜欢的古体诗,最后我们谈到了《春闺梦》的唱词,兴起时,他唱到:“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到如今。”唱词优美抒情,加上他一咏三叹的婉约,把程派艺术演绎到了极致。他的博学多才令我倾慕不已。



武桐羽与赵荣琛学生张曼玲、周锦枚在一起


赵先生晚年致力于程派教学和理论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剧评和散文,并完成了一部20多万字的自传。


赵先生一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京剧的本质是文化。要成为艺术家,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是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是艺术家与普通演员的根本区别。


第三,传道授业,把弘扬程派艺术作为使命。在程派的传承中,赵先生应该是收徒最多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影响之大不言而喻。1993年,当程派艺术研究会的前任会长徐笠翁,把张火丁推荐给赵先生时,他已是77岁的高龄。赵先生爱才惜才,还没有举行正式收徒仪式,就欣然答应给张火丁说戏指导。那段时间里,张火丁去赵先生家学戏,我和徐先生基本都会陪着去,多次亲眼目睹赵先生孜孜不倦地教授张火丁的情景。时值盛夏,赵老师一把扇子在手,儒雅而沉静,丝毫不理会屋内的闷热。一句“春秋亭外风雨暴”,就教了近一个小时,从吐字发音到唱腔、从身段眼神到人物性格,他还用了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他说“春”,要发 “chun”的音。



研讨会上,武桐羽与马连良之女、京剧名家马小曼久别重逢


那种物我两忘的执着和认真,让我非常感动。直到现在,只要说到“春”这个字,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个午后温暖的画面:老师一字一句、一个身段一个手势地教,学生认真专注地学。这让我看到了京剧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感受到了赵先生所表达的京剧的巨大文化张力。正是因为有了赵先生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无怨无悔的付出,中国京剧才能不断地生长出新的希望而发展前行。


今天,我们回顾赵荣琛先生不朽的艺术成就,梳理他对传承和发展程派的杰出贡献,就是为了继承他正大包容的艺术精神。


衷心希望程派同仁,以这个春天为新的起点,真诚做人、精诚团结,专注艺术,用实际行动,光大程派,告慰百年荣琛。



张曼玲、张火丁以及程派弟子们在一起合影


新闻链接——


纪念赵荣琛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当代中国讯(记者弘传、王鑫报道)2016年3月26日,纪念赵荣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京剧理论专家和京剧艺术家以及赵荣琛先生的家人、学生近百人参加。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致辞,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桐羽作主旨发言。赵荣琛先生的家人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张曼玲、张火丁等也在会上发言。此次活动由中国戏剧学院主办、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协办。


赵荣琛(1916—1996),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剧院京剧表演系。抗日战争期间,赵荣琛在重庆自组“大风剧社”,以程派路子演出了《玉堂春》等剧。1940年,在程砚秋“函授”指导下演出程派名剧于西南,创京剧史上“函授传艺”先例。抗日战争胜利后,赵荣琛正式拜程砚秋为师。新中国成立后,赵荣琛赴沈阳参加东北京剧团工作。1980年,他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执教,任艺术顾问兼教授,传授程派艺术,培育梨园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