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在后世

 汐钰文艺范 2016-12-27

  今年是鲁迅逝世八十周年。没想到他离开我们那么久了。

  小时候读不懂鲁迅,但在行为上却是他狂热的追随者,比如那时候很多男孩都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然后上课打盹的时候,趴在那个“早”字上睡觉。在我的阅读世界,鲁迅也进入得比较晚。鲁迅著作闯进视野,才开始大批量阅读他的杂文,他有着其他民国文人所不具备的犀利与凛冽。或者说,他没有那个年代文人们的中庸与随和,他的写作读来十分痛快,但痛快之余,也会有些隐约的担心——替他感到有些累。

  鲁迅的散文柔和一些,有文学之美,遣词造句间,常流露出一个男人的惆怅与温情,这是鲁迅的另一面,当他不战斗的时候,视野会转向家中的院子,墙外的大自然,思绪会进入对往事与故人的回忆。对比之下,我更喜欢写散文的鲁迅,因为鲁迅写散文时,是不用佩戴全副盔甲的。

  至于鲁迅的小说,我倾向于相信王朔的判断:“我要说,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不是都好,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实。”王朔这句话,说得很稳妥了,无论是事实还是逻辑,这简短的几句话都滴水不漏,在王朔写《我看鲁迅》之后,才有更多作者有了点想把鲁迅拉下神坛的勇气。

  小时敬畏鲁迅,年轻时代疏远鲁迅,人到中年了却时常在某个时刻想和鲁迅喝一杯。在影视作品中偶尔看到过演员饰演的鲁迅喝酒的样子,那是种形式感很强的喝酒,那分明是把敌人一饮而尽的气势与豪情。在网上看过一篇《你一定不知道,你崇拜的大文豪鲁迅有多爱酒》的文章,摘录了一些鲁迅日记中有关喝酒的记录,但读后略有点失望,鲁迅只是爱酒,但多是浅尝辄止,多希望看到他酩酊大醉的描写,严肃的鲁迅,理性的鲁迅,在大醉后该是什么样子?

  其实我内心深处对鲁迅最真实的想法是,不渴望看到一个偶像鲁迅,也不是寻找一个导师鲁迅,而是看到一个朋友鲁迅。鲁迅活着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当然这些朋友当中,有不少是争议性的朋友,鲁迅未必是真把他们当朋友的。我所理解的鲁迅,是孤独的,没有朋友的,他是他那个时代的堂吉诃德。我想,鲁迅生前一定会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的朋友在后世。

  那么如今,鲁迅在后世的朋友,多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