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流行修辞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

 岭下苏村 2016-12-27

近来,“X得不要不要的”成为人们高频使用的流行修辞构式。如:


(1)穿越剧火得不要不要的(中国网2016年4月18日)

(2)日韩混血小萝莉金在恩被她萌得不要不要的

(3)选对平底鞋让你美得不要不要的(《江城晚报》2016年4月15日)

(4)温暖得不要不要的父女插画:爸爸是我的守护神(新浪教育2016年4月11日)


“X得不要不要的”构式如何产生又何以如此流行?其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又是什么?本文尝试对此作出解答。


从组合结构上来看,“X得不要不要的”是由“得”充当补语标记的组合式述补结构(与粘合式述补结构,如“抓紧”,相对)。“X”是动词或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充当的述语。“不要不要的”充当述语的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主要表示动作的状态和性质的程度。


充当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的述语“X”是谓词性的成分。汉语中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进入此构式的谓词性成分受一定的限制:


一、“X”一般是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很难进入。状态形容词本身含有量的意义,所以不能再用表程度的述补形式去修饰。能说“白得不要不要的”或“羞得不要不要的”,而不能说“*雪白得不要不要的”或“*羞羞答答得不要不要的”。大多数描述性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进入,有:美、丑、帅、渣、污、爽、馋、香、脆、累、饿、火、热、萌、迷、醉、甜、红、困、懒、忙、高、软、羞、清纯、可爱、浪漫、健康、简单、厉害、幸福、炫酷、温暖、后悔、心虚等。形式上,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多于双音节形容词,这与汉语韵律——双音节常规音步有关,单音节的形容词与后面的补语标记“得”组成一个跨层双音节音步;


二、“X”可以是心理情感或情绪动词和心理意愿动词,心理感知或思维动词难进入(根据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因为心理感知或思维功能是客观的反映,是实事求是,是客观的,尽量排除主观的影响。心理感知动词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主观程度。这与表程度的述补结构相冲突。所以,可以说“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或“思念得不要不要的”,而不能说“*感受得不要不要的”或“*思索得不要不要的”。可以是积极的心理情感或情绪动词和心理意愿动词:喜欢、爱、激动、羡慕、感动、思念、欢迎、笑、开心、期待等,也可以是消极的心理情感动词和心理意愿动词:担心、伤心、怕、害怕、哭、失望等;


三、部分及物动词也可以充当该构式中的“X”,如“发、赚、吃、虐、撩、压、折磨、坑、心疼、咬”等。“不要不要的”用来补充表达动作的状态和结果。

“X得不要不要的”中的补语标记常见的是“得”,但也可以是新兴的补语标记“到”,如“谁能让空姐抓狂到不要不要的?”(中国航空新闻网2016年3月11日)。该构式中的补语“不要不要的”很难被其他词语替代,有极少数情况可以类推到“不行不行的”,如“为什么‘粪菌移植’热得不行不行的”(奇点网2016年4月1日)。“不行不行的”可以单用“不行”,可以说“天热得不行”;但“不要不要的”不可以单用“不要”,不能说“*宋仲基帅得不要”。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流行构式中补语只能是由“不要不要的”来充当。


从句法上来看,述补结构“X得不要不要的”主要充当句子谓语,如例(1),主语是“穿越剧”,“火得不要不要的”充当该句的谓语,陈述穿越剧火的程度;也可以作修饰语来修饰名词,如例(4),“温暖得不要不要的”作为修饰语来修饰限定名词短语“父女插画”。该构式经常与“让”字句、“给”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搭配出现,如例(2)、例(3)。


从语用上来看,该流行构式主要出现在口语或网络语言当中,用来表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态度、感情或情绪。从使用主体来看,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该构式。



为什么“不要不要的”可以作为程度或状态补语出现在该结构当中呢?我们知道,重叠是汉语语法语用表达的重要手段。“不要不要的”是由“不要”重叠加后缀“的”形成。汉语中,形容词(BA式)重叠可以构成重叠式状态形容词(BABA式),如形容词“通红”重叠加状态形容词词尾“的”就可以构成“通红通红的”。重叠式要比基式(不重叠)的程度更深更高。除了表恒定属性的形容词(非谓形容词,比如男、女、自动、手动等),其他形容词都有量级或量度。重叠式的量级最高,程度最深。


助动词“要”有主观愿望必要和客观事理情理必要两种意思。对“要”的否定,如果基于说话人自身言语行为,表现为陈述第一人称“我”主观不情愿,为陈述句。如“我不要喝水”;若基于听话人言语行为,说话人则是通过主观不愿意对方(第二人称“你、您、您们”)做某事表达劝阻或禁止的祈使请求,则为祈使句。如“不要大声喧哗”或“请你不要这样对我”。吕叔湘先生认为,“不要”经常用于祈使句,“用久了已经失去原义,干脆成了一个禁止词”。北京话中“不要”二字合音为“别”,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不要”确实已经变成一个词。因此基于听话人的“不要”的祈使用法抑制了其基于说话人的陈述用法。但无论是祈使用法还是陈述用法,“不要”是主观心理方面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要不要的”是一种用否定表示主观程度高的表达。


有时,在该构式中,主观感受主体“我”会出现,构成“X得我不要不要的”,如“虽然我怕猫,但是它还真的是萌得我不要不要的”、“昨天蚊子咬得我不要不要的”、“今天下雨,在外边淋了两小时,淋得我不要不要的”。“不要”在进入BABA式时,仅仅保留了其程度高的意义,其否定意义被磨损掉了。所以“不要不要的”可以作为表示一个表达程度高的程度补语或状态补语出现在“X得”之后。其在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上相当于后置程度副词“很”和“死”的结合。


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何以在日常口语和网络语言中如此流行?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构式的强组配性。强组配性表现在任何表达主观感受的动词或表示主观量性质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该构式,甚至一些活动动词也可以进入该构式。从性质形容词和表达主观情感或情绪的心理动词到一些及物性的活动动词,典型的谓词性成分均可进入此构式;


二、构式的新颖性。汉语表达中,一般句子的语义中心靠近句末。所以位于句末的高程度重叠式“不要不要的”在句子中语义得到凸显,使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程度达到最高。副词“很”和“死”都可以后置表示程度高,如“她漂亮得很”、“他快痛苦死了”。但是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所言,“一切表高度(程度)的词语,用久了都就失去锋芒。‘很’字久已一点不‘很’。”利用语法重叠“不要不要的”表达词汇“很”“死”等已经漂白或削弱的程度,顺应了语言发展更新的规律,也契合了年轻人求新求奇的表达心理。因此构式“X得不要不要的”能够在新异的网络语言和日常口语中“流行得不要不要的”。


更多阅读:

 “黄焖鸡米饭”怎么读?


本期作者:王志军,复旦大学博士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修辞学,篇章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