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七篇》六 & 每日当运系列

 王钢wg 2016-12-28



05

运气七篇对疾病诊新治疗原则方面的认识——辨证论治

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问题,“七篇”认为,主要就是要在前述认识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前述病机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至真要大论》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这里所说的“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质言之,也就是辨证论治。

“七篇”中有关辨证论治的原则,归纳之,有以下七个方面:

1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前已述及,“七篇”认为在病机分析上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因此在治疗上就要“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所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就是要治其原发,治病求本。这也就是《至真要大论》中所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2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至真要大论》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此处是指阴证或阳证,亦即疾病的性质。“所在”,即疾病的部位。“平”,即恢复正常状态。这就是说,“七篇”认为辨证论治的原则也就是要在前述定位定性的基础之上补弊矫偏。偏胜之气得到了矫正之后,恢复到正常状态,治疗就应终止。不及不足以矫偏,太过则会造成新的偏胜之气,因此应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为度。


3
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至真要大论》谓:“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所谓“正者正治”,即临床表现和证候性质完全一致者,用“正治”的方法,亦即用“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的方法来治疗。正治法由于其所用方药与临床表现与证候性质完全相逆,所以正治法又名逆治法。所谓“反者反治”,即临床表现与证候固有性质完全相反者,则须用反治的方法,亦即用“治热以热”,“治寒以寒”的方法来治疗。反治法,由于其所用方药与临床表现一致,所以反治法又叫从治法。为什么治疗上有正有反?“七篇”认为,这是因为寒证和热证都有真有假。从治病求本的角度出发,真寒者用热药治疗,真热者用寒药治疗,这就是正治。真寒假热者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者用凉药治疗,这就是反治。《至真要大论》谓:“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就是指反治而言。“七篇”之所以提出正治和反治,这是因为证有真假,所以治有逆从。辨真假,分逆从,这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4
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

  

    《至真要大论》谓:“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所谓“微者调之”,即疾病在轻浅阶段,不用重剂,因为人体本身具有自调能力,因此在治疗时只需轻剂帮助人体自调能力的恢复,疾病即可以自然痊愈。“其次平之”,即在疾病较重的情况下,用药也要相应稍重,因为病之较重者,邪气偏胜也较重,不用稍重之剂就不能平其偏胜,所以必须使用稍重之剂才能平其病势,疾病才能治愈。“盛者夺之”,即邪气亢盛,病情急重者,必须用重剂以攻其邪。因为邪气极盛的情况下,正气已经不能自调,邪不去,正就不复。所以对于急重患者,临床上必须使用重剂攻邪。


5
上下所主,随其攸利,疏气令调

   

《至真要大论》谓:“上下所主,随其攸利。”又谓:“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所谓“上下所主,随其攸利”,即根据患者的主病,再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要注意到所用药物在性味上的特点及使用上的先后和方剂组成上的配伍问题。这也就是《至真要大论》中所谓的:“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所谓“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逆之”,即前述之正治法。“从之”,即前述之反治法。“逆而从之”,即先用逆治法后用从治法。“从而逆之”,即先用从治法后用逆治法。“疏气令调”,即使人体气血通过治疗而得以恢复正常流畅。这也就是说,“七篇”认为,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既要药证相符,又要注意到配伍得当,还要注意到先后缓急。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达到“疏气令调”,使气血流畅,恢复健康。


6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五常政大论》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所谓“大毒”、“小毒”、“常毒”、“无毒”,是指药物毒性的大小或有毒、无毒。“七篇”认为,药物虽然可以攻邪,但是同时也可以伤正。即使是无毒药物,由于药物本身必然有其性味上的偏胜,长期使用也必然会因药性之偏而导致人体之偏。因此,“七篇”认为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病时,特别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必须适可而止。未尽之处,根据“微者调之”的治疗原则,以饮食营养调之即可,以免毒药过用而使人体正气受伤,病反不除。关于这方面,“七篇”十分重视,告诫谆谆。《六元正纪大论》谓:“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亦属此义。


7
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五常政大论》谓:“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所谓“久病”,即慢性病患者。“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即在治疗上无误,但健康不能迅速恢复。“无代化,无违时”,即不能着急,因为慢性病患者的恢复要依靠自己的正气,需要一定的过程。“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即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从生活起居、饮食营养方面进行调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恢复。这就是说,“七篇”认为,对于慢性病患者,在治疗上不能養急,不能完全依靠药物,更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有注意患者的饮食营养,生活起居,耐心地促进其自然恢复。“治养相合”,这是中医学治疗久病、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内容摘自《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每日当运法


当运系列包含当运穴位、当运餐味道、当运行方位、当运颜色

当运穴位:是接通天地势能的开关,可按揉、针灸当日穴位,中道穴管全天,当运穴管午时一个时辰。

当运餐味道:是通过五味合化来提升身体能量,推荐每日午餐时间所用主味;

当运行方位:是出行最吉方位,每日出家门(楼门)先向指定方位走一百步;

当运颜色:是中医原理五行之五色,当日能量最强之颜色,可依据当日当运色选配衣饰。(具体的计算方法需系统学习,在这里就不分享计算之法,只给到大家运用结果)


中道穴:太冲


午时当运穴:公孙


午时当运餐味道: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