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明白6个点、走出1个误区,血糖平安无事!

 cxag 2016-12-28

一、糖尿病友饮食控制原则:不饿肚子又能控控制血糖

单纯依靠控制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以及身体不适,故而,糖尿病患者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临界点”:既不会饿肚子而降低生活质量,又可以最大可能地控制血糖。

实际上,寻找这种饮食“临界点”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寻找的过程难度极大,容易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比持续偏高更大,即使找到也很难长时间遵守。所以,糖尿病人应该根据要求计算每天所需能量,并补充身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

专家指出,糖友只要做到以下六点,是可以享受健康美味的。

一、吃得全面点

饮食要吃得品种多,吃得杂,哪种食品也不过量,只要不是疾病慎食和用药忌食的,很多食物都能吃一些,这样才能保障不缺营养,且营养均衡。

二、细嚼慢咽点,血糖升慢点!

咀嚼程度不同可以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糖尿病人肠胃功能较弱,吃得慢些,食物经充分咀嚼,营养更容易被吸收。吃得过快,大块食物容易阻塞咽喉或气道发生意外。而进食过快也容易使血糖升高,原因如下:

进食过快胰岛素跟不上。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另一个是餐后第一时相分泌(进餐后30分钟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糖尿病患者往往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减少,如果吃得太快,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即使注射胰岛素,餐后血糖仍然会很高;进食过快容易吃得多。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会升高,当升到一定水平,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如果饮食过快,当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往往已经吃入过多的食物,易导致餐后血糖过高。多花一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人饮食适量并有饱腹的感觉;进食过快影响食物吸收。吃饭太快会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计算得来的,其有效营养成分更应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

因此,建议糖友平时吃饭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每口食物咀嚼10—20次,每餐饭不少于2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餐后血糖会有明显改善,体重也会随之下降。

三、软稀兼顾点

很多老年糖尿病人喜欢的食物大多是软的或稀的,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低脂牛奶、豆浆、小米粥、黑米粥、玉米粥、全麦面包、黑米面馒头、杂粮煎饼等。且不可喝大米粥和面汤,这样容易使血糖升高。

四、素菜常吃点

糖尿病人饮食要做到荤素搭配,常吃新鲜蔬菜对控制血糖十分有利。医学研究表明,食用水果蔬菜多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食用少的降低21%。蔬菜含有多种营养素,人们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蔬菜。然而,并不是所有蔬菜对糖尿病人都有好处。含糖量低的蔬菜对糖尿病人最为适宜。以下给大家讲讲各蔬菜相对的含糖量,以方便糖友选择

含糖量在1%~3%的蔬菜有大白菜、卷心菜、芹菜、菠菜、油菜、韭菜、苦瓜、黄瓜、冬瓜、丝瓜、西葫芦、西红柿、莴苣、茄子、菜花、绿豆芽、鲜蘑、茭白、笋等等。对这些含糖量较低的蔬菜,每天的量不做严格限制,可以吃1斤到1斤半。

含糖量大约4%的蔬菜有白萝卜、柿子椒、南瓜等。

含糖量在10%的蔬菜有胡萝卜、洋葱、蒜苔、蒜苗、扁豆等。

含糖量高达20%的蔬菜主要有百合、土豆、山药、芋头、莲藕、薯类。由于这些蔬菜糖分较高,故不宜多吃。当食用量较大时,必须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

五、饮食清淡点

烹调食物应少油、少盐、少糖。少吃油炸食品,少吃咸菜,少吃各种甜食。

六、凉的少吃点

糖尿病人饮食上宜温热不要过烫,刚出锅的食物不宜急于食用,也不能吃得过多。另外也要少吃凉性食物,如冷饮等。

糖尿病饮食要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坚持配合适量强度和时间的运动效果更好。

走出一个误区:并不是无糖食品就不升糖!

“只要不吃糖,多吃点没关系。”其实不然。比如,很多患者认为苏打饼干没有糖,其实,苏打饼干尤其是“低糖”或“无糖饼干”多吃无益。

近年来,“血糖生成指数”概念被引入了糖尿病营养治疗领域。血糖生成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食物升高餐后血糖的能力。食用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后,胃肠消化吸收快,容易引起快速血糖升高。相反,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消化吸收慢,不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总体而言,精制的谷类食物和土豆的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高,饼干亦属此类。豆类和未加工的谷类(包括粗粮)等的血糖生成指数为中等。无淀粉的水果和蔬菜相对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建议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应尽量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