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天性:禀性:习性)转

 郑武卫 2016-12-29
一)、天性:
天性者,乃先天如来元性之谓也,圆陀陀,光亮亮,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万物同体,与道合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然良贞,大觉如来之佛性也。仁、义、礼、智、信乃天性之流露耳。良知良能天性之体用乎,性本天赋给人的,人能返本还元,得见本来天性,这谓大孝呢。
(二)禀性
(1)禀性,为后天的性。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灵性、为宿命因缘,秉承遗传之变化,加以后天养育胎娠、血统气候、地理天时世道之不同,而有各人不同的秉性。前生的习性,是今生的秉性,今生的习性,是来生的秉性,亦是秉性不同的原因。谚云: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必用慎独止观克己之功顿开茅塞,方返天性。
(2)化秉性,是修省第一步功夫。化性成道,何其妙哉。化性善法安在呢?最要是忏悔道过,“顿破无明生慧日,拨开云雾见青天。”要在运转五常处入手,以明礼制恨,以信实制怨,以大义制恼,以智慧制烦,以仁德制怒。恨、怨、恼、怒、烦为性中之病,为秉性之毒根、脾气之恶种。知己过,见人善明因果,则知止志定,性神自主,广修善功,多养内体。止宿命以了因果,明明德放下万缘,如是五毒一消,五德即正,五气朝元,返还天性。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切切至要。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忘本逐末,而能成功者,未之有也。人之天性,所以不见者,以有秉性未化也。人之不觉任秉性纵恶者,是因习性未除也,故必先去净习性,化了秉性,方露出天性。习性为后天所染耳,爱好守戒之善士,即能戒除,惟秉性实在根深难除,要将秉性化净,是拨阴返阳,了脱一切,则成道矣。
有谓秉性外现,就是脾气。“去脾气就化秉性”。咳,就这脾气就不易去呢?然而,咱们可以考察考察,这脾气的本源,究竟由哪来的呢?答曰:由恨、怨、恼、怒、烦来的。咳,这五毒啊,也是脾气的样,不是脾气的根呀。嗳呀,这脾气的发作原因,八成儿是由于有所触动,因着而动性罢。若立志“内观自在如来,抱元守一,看准念头,八风吹不动。”那脾气就压化了。哈哈,这个说法真好法门,真对近的。可是,还要细研究,有所触他怎么就动呢?他不好广触不动吗?常见多少禅定静养先生,在未了道以前,仍有因缘动念,所谓众生呢,看来这生气上火动性闹脾气,是最易犯的。
要打算化秉存真,必得想不动的法子,也
就是拿住动的病根,就去了。咳,这动的病根,说来更很明显,就是因有宿命的仗恃啊!嗳哟,这“宿命真是化性成道的障碍物啊。”何谓宿命呢,宿者住也,凡有着有像有所自恃者,皆是宿命宿业的。所以官恃势、商恃财、士恃学、工恃艺、农恃力、贫恃穷、富恃钱,甚而僧恃经、道恃法、而办善的,还凭恃善功。嗳,这富贵、功名、学识、艺术、能力、金钱、穷乏、经道、妙窍、功果等,凡天命的天性以外的,所有所住均是宿命啊。因有所恃,始有所秉,秉恃之发现为脾气。所以有财高语壮,力大欺人,穷脾气等语之叹。可见得这“宿命是闹脾气的主强骨啊”。然则一言以蔽之,去脾气化秉性,非止宿命一刀两断,干干净净,一相不住不着,不可得也。虽然。此非谓令人离尘逃避,消极无为,废人一个,无用于天地间矣。大乘圣传之奥,纯是观相无相,在尘出尘,入世出世,超死了生,扫三心空四相。“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古圣王、皇帝、贤士、名流、伟人、哲杰竟是如何气度?如何的胸襟?其清超仙游者不论矣。岂仅消极乎?岂真无造化天地之功哉?“能了一切外,方为人上人。”可以思矣,然则欲化秉性返天性,必止宿命,一相不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无声、无臭,一贯之道定矣哉。
4)止宿命,长天命,先了阴命,令人过大同日子,作自立立业的人,志成成人的事,与天合伙,佛国家庭,实作实行,诚所谓常道哉。
(三)习性。习性为生长习染,由身心的感触世法,因成习惯性,不是天生来的,如受家庭社会国家风俗环境的感动,或因师长之指导,学说财势之薰染,皆能成为习性。如吃、喝、嫖、赌、吸,或吃、喝、穿、戴、阔,这是嗜好习学来的,如同清水明镜,为尘垢而染蔽焉。必去习性,以明明德,磨光刮垢,去习存真是矣。
什么是(天性:禀性:习性)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