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畅达:对 《伤寒论》 研究方法的探讨

 醒真 2016-12-29
山西名老中医畅达先生在学习、研究《伤寒论》过程中大量阅读、研究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和注释,对《伤寒论》注释过程中出现分歧的原因进行缜密地分析后,提出了《伤寒论》研究的方法和主张。

  ●从原文着手:不为注家所束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伤寒论》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学术地位,除其本身的价值外,与历代医家不断阐述、发挥是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问题之所以越搞越复杂,正是由于注家的片面阐发,致使众说纷纭。因此研究《伤寒论》要以原著为对象,要提倡独立思考,不为注家意见所束缚;要忠实原文,不任意删改;要紧扣原文,不任意发挥;要从整部《伤寒论》看问题,不局限于一条一句;要注意条文之间互相对比,不要孤立理解。这样才可以在反复学习中领会仲景的本义。

  ●不打文字仗,揭示辨证真谛
  仲景学说的核心就是辨证施治理论和理法方药相统一的原则。因此,研究《伤寒论》首先在于从条文方证中揭示其辨证施治规律。抓住了辨证施治精神,就抓住了仲景学说的真谛。许多著述者着眼点集中在个别文字的争论上,这样的争论非但无益于掌握仲景思想之真谛,而且也不会将这些争论千年的问题最终搞清。对《伤寒论》注释已经做得很多,如现在仍停留于此,没有什么新的意义。应该在条文的综合分析中探讨其诊断治疗规律和具体方药应用大法,这样才有利于仲景学说的继承和提高。

  ●改弦易辙,以新的方法解决千古疑窦
  学术争鸣本有益于学术的发展,但一个问题争论千余年而无定论,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两个问题:一是有些问题是否有争论之必要,争论它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临床研究到底有多大价值?二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不可想象一千多年来围绕在原文解释上的争论,用与前人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会得到解决。因此,不应再走前人走不通的路,应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改进。如从方法论角度研究,方药实验研究,临床验证等等。采用新的方法,打开新的思路,许多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定会有突破,人们的认识亦一定会趋于一致。但是这些新方法的采用,应按照《伤寒论》的理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否则是不会取得满意成效的。

  ●加强临床验证,丰富《伤寒论》内容
  《伤寒论》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经典著作,加强临床研究是使《伤寒论》再升华的重要手段。通过临床观察深入研究它的指导思想,思维形式辨证方法,诊察手段以及证的客观动态指征等,总结方药与病证的必然联系和各个病证所包含的症状范围,探索新的给药途径,积极开展运用其法、方救治急症的研究,恢复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良传统,无疑会将《伤寒论》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尤其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和温病学的崛起说明在积极继承的基础上,另创新学,是今后《伤寒论》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

  畅达先生对仲景学说的研究没有停留在方证的应用经验上,而是进一步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证的研究深入探求仲景临床思维方法。他认为仲景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后人树立临床辨证的规范,更重要的是他所创建的临床思维方法成为我们永远效法的思维程式。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体现了:
  1. 病为纲、证为目,病证结合的辨证大法。
  2. 二向思维有利于从阴阳高度整体上把握病情。
  3. 多端性思维为临床辨证提出多种思路。
  4. 层次分析思维法层次分明,次序井然,有利于复杂病证的辨析。
  5. 类比思维法简洁援比,借已知之情推求未知之理。
  6. 排他思维法排除相邻无关病证,即可破疑解难。
  7. 比较思维以两相对举、比较,辨真别疑。

  畅达先生认为,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学习与研究,既是一般中医临床医生所应注意修炼的基本功,也是“炉火纯青冶的老一辈中医临床家所应十分关注的问题。只有注意临床思维方法的总结、研究和传授,才会使中医的继承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从以上收集整理的基本情况来看,畅达先生学习、研究《伤寒论》的过程是从对一药、一方、药物剂量、煎煮方法、证型实质的研究逐渐深入,渐渐发展为对宏观思维方式的研究的。
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感到《伤寒论》中的辨证思维方式是《伤寒论》最大的精神财富所在。在综合研究古今文献和继承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他大胆地提出了汤方辨证的学术观点,对于汤方辨证,下一章节做专门的整理、论述。

本文选自《名中医畅达医论医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祥林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