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一个由三名大学生“创作”的故事

 昵称22998329 2016-12-30


  不是所有事都是只靠热情就能做好的,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以下简称“支教”)尤其如此,“美丽中国”则在这方面为公益领域树立起典范。他们希望借此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云南临沧新合完小的孩子正在认真听讲。


八年影响乡村学生33万人次


  “美丽中国”诞生已有八年了。


  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潘勋卓与两位朋友——清华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胡婷婷、耶鲁大学学生温慧玲,共同成立了这一教育公益项目。在此之前,为了给自己主题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毕业论文积累素材,潘勋卓用了半年时间,走访了云南、广东、青海等多个省份的农村小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这里缺教师。”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使他深受触动,这成为项目诞生的直接原因。


  2009年8月,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后,第一期20名“美丽中国”项目招募的教师前往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的五所学校支教,此后随着影响力不断增大,支教项目很快地扩展到云南临沧、楚雄、丽江、昆明经开区、保山;2011年扩展到广东,2016年又增加了广西、甘肃两个省区。截至2016年,这一项目已为220多所乡村中小学提供了1000余名项目老师,累计授课114万余节,受益学生达到33万人次以上。


  更有说服力的是学生们的成绩。2015-2016学年中,“美丽中国”项目教师任教的班级,有61%重大考试中的平均分获得提高,67%以上的班级成为所在年级的前三名;还有90.4%的项目教师开展了自主项目,直接影响学生约54258人次。



云南临沧新合完小的学生们上课认真听讲。


录取率比司法考试还低


  想加入“美丽中国”并不容易。项目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重点大学,海外名牌学校毕业的留学生也至少占10%的比例。数据显示,2016年,总计316名申请者被正式录取,他们是从超过3000名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录取比率甚至低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知名考试的录取率。


  完善的制度、专业的管理是“美丽中国”最大的特点,这从他们对项目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就可见一斑。申请者需要在“美丽中国”的官网上提交加入申请,在每年9月的招募季接受面试选拔,直到第二年7月才能正式入职,将近10个月的缓冲期是为了给申请者以充分的时间考虑,“那时候还愿意加入的,都是真爱。”此后,他们还要在“暑期学院”经过五周左右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类方法、目标设置、当地现状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实习试讲,巩固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那之后,这些教师会被正式分配到各地的项目学校,每个学校保证至少有两人以上,从而形成一个小团队;这期间,还有专门的教师教育与发展主管、地区总监负责对他们提供支持、进行管理;相邻地区的项目教师们还会每两月举办一次教师发展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



“不是我们选择了他们,是他们选择了我们”


  结束支教并不意味着就此与“美丽中国”失去联系,“美丽中国”会为教师们提供职业发展支持,这些往届教师会在各地组成“校友会”,依旧在教育、公益等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郝琳硕2010年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大毕业后加入“美丽中国”,在云南鹤庆县支教两年,支教结束后又去了哈佛大学读书。如今她就职于世界银行,从事发展中国家教育和医疗投资的研究和评估工作,“在‘美丽中国’两年的经历给了我最大的财富,让我有在欠发达地区的亲身经历,有来自自身的动力来做对世界有意义的事业,影响和帮助更多人。”


  数据显示,“美丽中国”的往届校友中,有66%继续留在教育、政府、非营利领域工作,这些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美丽中国、美丽小学、一起作业网、VIPKID、洋葱数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京四中、汉基国际学校、深圳BASIS国际学校等。


  而选择在其他商业领域就业的支教老师,也大多在各自领域的知名企业工作:高盛、苹果、谷歌、强生、德勤……支教经历并未影响就业,反倒让他们更受企业欢迎,SOHO 中国的人事主管张婉表示,自己非常欢迎“美丽中国”的项目教师,“他们是我见过的一群最心胸博大,最富有进取心的年轻人。不是我们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我们,选择了他们未来的方向。”


  “我希望以后不用介绍我是什么人,只说一句:我在美丽中国工作过,就够了。”“美丽中国”理事长刘泽彭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支教教师们。



找一条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道路


  “我们找到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可以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实实在在的道路。”刘泽彭表示。


  此前,中国的传统支教模式往往是,只要老师愿意去,无论自身学历如何、是否有教学能力,都可以直接去教学生,然后一生扎根乡村、山区或者边疆,这也使不少人视支教为畏途,大大限制了乡村教师的来源。刘泽彭认为,在如今人才流动的大趋势下,要求一个城市的孩子去农村教一辈子书,恐怕是不现实的。


  “美丽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轮岗制”,类似学校里的升学机制:项目教师的支教时间统一为两年,每个学校的支教团队一般会包括前后两届项目教师;这一届教师支教期满离开,下一届教师继续留校,第三届教师也会来到,填补离去的空白,这样可以保证学校一直有支教教师。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评价,这一轮岗制度是非常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它不是鼓励“一个人、一个岗位、一辈子”,而是去理解人性的需求,同时又在探索一种机制,能让乡村地区一直有人才,她将这种模式定义为“精准教育扶贫”。


  除了派遣支教老师,“美丽中国”还在农村教育的其他领域进行了各种探索。2016年1月,“美丽中国”与云南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旨在推动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培养长期从事农村地区教育的人才。2016年9月,第一所“美丽小学”在云南楚雄开学,这是“美丽中国”受当地政府委托所承办的小学,大部分教职员工都是往届项目老师,校长由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亲自担任,他们试图探索出一套可以用来推广的农村办学规范标准,并将其向周边地区进一步推广。


  “美丽中国现在特别强调专业和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不能实现国家对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康健说,“这是我们对乡村孩子的一种承诺,我们要把这事做到最好、最美丽。”


(转载自:侨报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