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入门秘籍:撑筋拔骨

 tjboyue 2016-12-30


古人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中医认为:筋长则寿长

究其根源,筋长,则关节窍开,无阻滞,血管动脉等弹性增加,促进了血流的运行,生命体征自然增加。

筋骨之力是注重养生追求重要的方向。

筋要牵着骨头与骨头之间像榫头一般正好对准,以便于力的传导。


 

太极拳的练习中有“撑筋拔骨”的说法正是暗合了武术和中医的筋骨理论,而筋骨理论正是指导内家拳练习的重要环节。

太极拳的根基是“打开骨关节”,使链接关节的大筋(弹性物质,用以固定关节)能够拉伸弹射,打出如同弹弓般的崩弹劲力,即快,又透,且轻松无比,并且可实现连续不断的发劲!

 

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不明确,限制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

关节是人体赖以运动的关键所在,骨与骨之间,并非简单的连接,是由具有弹力的肌腱连接的,这种物质的特性如同“皮筋”具备一定的拉伸性。

当身体的所有关节都能够拉伸自如,身体就体现出如同“弹簧”一般的“颤动”。

身备五弓,如剑拔弩张,又可五弓合一,气势如虹!


 

练拳至一定的境界,会出现骨头跟肉分离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驳骨感”。这种状况可能在臂,也可能在背。

常年地练拳,颤劲出以后,身体骨架运动表现得灵动无比,往往一个抖身,全身的肉都在颤动,就是“骨肉分离”带来的效果!

身体练得像弹簧,你压它就弹,整体划一,这就是“颤劲”!

一颗石子微不足道,砸不了人,但是,将石子放在弹弓上,那将是利器,寻找那张弓,才是最重要的!


 

“撑筋拔骨”的练习-开胯,开肩

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筋的生理构造,一方面打开骨缝,另一方面增强大筋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使大筋具备更胜以往的弹性,能更好的产生动力和传导劲力,并且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不练习而改变,可以说是从根上改变了人体结构。



拉伸筋骨的过程。

首先从胯开始,胯在练拳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拳中的开胯其实要开的是下面几个地方:一是腰胝关节,二是胝骼关节,三是髋关节;然后向下引伸到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些练习都是增强下盘的架子的稳定性的。

再者向上就达5节腰椎,

椎间关节 → 胸椎 → 肘关节 → 腕关节 → 直到指尖

胸椎向上就是练习7节颈椎了,等到颈椎练成就会有虚灵顶劲的感觉了。

至此,太极的架子初步成形,换劲结束,下有开胯裹裆,中有收腹塌腰、含胸、沉肩坠肘,上有虚灵顶劲,达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阶段,太极方为入门。 



太极拳初学者尽力把动作撑开,动作不要缩,尽力的把动作做大,骨头不到位就靠筋牵引,筋不够就用肌肉拉,因此练习过程中会有各种的酸胀难忍,筋会反复被拉长,然后生长,骨头也会生长,骨密度会增加,最后长成太极武功所需要的结构,这是阶段性的,筋骨到位后,就能为后期的真正放松和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