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这个养殖模式明年在北方会很火!详解北方南美白对虾小棚土塘标粗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图 天津通威虾特料技术讲师  郑鑫磊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2015年养殖大面积灾难性的失败,2016年让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逐渐开始理性地思考,不再盲目跟风,寻求更好、更先进的养殖模式。不管虾养殖有多难,总会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总会有思想先进的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6年北方白对虾养殖的不平凡就在于一个模式的成功——南美白对虾小棚土塘标粗模式。

什么是小棚土塘标粗呢?简单的说就是把1公分左右的淡化好的虾苗在温棚内集中暂养到3公分,之后分苗放入外塘。小棚土塘标粗模式成功案例的养殖管理过程中,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下流程:

基本建设

1~2亩地的小棚,土池深度2~4米,水深1.5米~2米。棚内一侧建有集苗池,微孔增氧盘布设,间距2米左右。钢结构棚建高度2~4米。需要提到的是,北方地区春季多风,棚建的高度在2米以下的抗风性要好的多,低矮棚唯一的不好就是保温性不如高棚,但是池塘的水位深度加至1.5米以上后相对水浅的池塘影响也并不是太大。现有保温措施主要是以双层膜以及加深水位为主,但也有使用保温棉被的,只是不多见而已,成本相对要高一些。

池边一角的集苗池

放苗前水处理

放苗前20天蓄水消毒,使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放置10天后根据水的肥瘦情况做相应的处理,例如:解毒、施菌施肥等。放苗前1周每天都用微孔和水车定时曝气,待放苗前2天,有部分养殖户朋友还会投放轮虫卵培育生物饵料。


小棚内景

布苗管理

北方地区现有的模式中都是在四月中上旬小棚内水温稳定在20℃-23℃以上时放苗,苗种以一代苗为主,布设密度1500~2000尾/m³,1米水深1亩地大约需要100~150万尾苗,水深1.5米的话,1亩地能够标150万~200万苗。

标粗的水有点盐度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但也不用太高,一般也就3‰左右。养殖户购买虾苗时一定要求苗场淡化到与池水差水多的盐度(相差不过2‰),且试水成活达到9成以上才能放苗。

投苗后12小时左右进行投喂,一般都是按外塘投喂餐数投喂,大多以4餐为主,从早上6点开始投喂,之后4小时一餐。饵料开始以虾片或虾片和超微粉料混合投喂,虾苗1.5~2公分逐步改为0.3的破碎料,待虾苗2~3公分改为0.5破碎料。投喂量标准不一,大多数是以天数来定投喂量的,但是笔者认为投喂量的标准应该以虾苗的饱胃率来决定,40分钟为观察节点,饱胃率达到80%以上为最佳。

苗期投喂有人还会使用乳酸菌拌料内服,也有适当的投喂生鲜活饵的(大多数以卤虫为主,也有使用轮虫的),投喂生鲜会提前浸泡消毒,消毒剂一般都是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根据自身的情况都有适当的调整。


棚内水质管理

基本上需要每天检测常规指标,高密度集中投喂水质指标上升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超量投喂时,亚硝酸盐升高是常有的事。很多人都会每天泼洒一定量的水质改良剂来维持棚内水质,其中包括了微生物制剂EM菌、光合菌等。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补充碳源与微量元素(例如钙、镁、铁、磷等)很重要,淡水高密度养殖一定程度上微量元素是很匮乏的。补充碳源尽量选择多糖类(例如碳维素、红糖等),尽量少用单糖(葡萄糖等,实际养殖中有人说用单糖多了坏水严重不说,还容易起弧菌),补充量可根据产品说明泼洒或用红糖时2ppm泼洒。微量元素补充时,少量多次为原则(各厂家产品含量不同),也有人直接每天拌料投喂的,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分苗

一般在5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合适(23℃以上),苗生长至3cm左右开始分苗,然后进入外塘养殖阶段。分苗时需要注意,提前排水不要排的过多,预留出半米的水位,如果运输距离偏远,尽量使用原池水运输,集苗池内苗也不要过多,防止缺氧应激。大苗不耐运输,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当然也有用“地笼”分苗的,这种分苗如果掌握不好时间很容易造成虾体损伤,分苗后容易起纤毛虫等。各地区分苗的密度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天津地区很多增氧能力不高的一亩地放2万苗,也有增氧能力好的放3万苗,都是根据自身池塘的基本情况来决定。



待分苗的3公分虾苗

这种模式为什么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北方各个地区发展开来?那就看看这种模式的几点好处。

首先,使用一代苗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温棚还提前了养殖期,出虾时正好错过了虾病高发期,同时虾价也相对来说高一些,相对风险降低了很多;

其次,集中暂养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苗种的成活率(好多养殖户能够标出8成以上的苗数,有的甚至能够达到9成以上),再分塘时单亩数量好把握;

再次,就是北方外塘春季特色——多枝角类3cm的苗入塘后天然饵料丰富,再附以饲料的补充,虾度过转肝期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有这么多好处的同时,16年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人还赚到了大钱,怎能不跟风走?

就在都热火朝天的建设小棚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有些问题——新模式让养虾人看到了一缕曙光,可谁关注了之后的外塘是怎么养殖的?养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塘,尽管我们把前期的工作做到了尽善尽美,外塘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很多。在一个不是经常养殖一代苗的养殖区,是否真的能够适应一代苗的一些养殖特点?至少我知道的一些地区增氧设施就严重不足,管理的精心程度更是严重匮乏。但不管怎么说,有希望总是好的,在不断的探索中,17年北方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或许会出现更乐观的前景。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