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去**第四篇(汉匈之争:经营西域)

 草容生 2017-01-01

为什么要去**第四篇(汉匈之争:经营西域)

 

来**前,就听说**有两座宏伟的古城遗址,都集中在吐鲁番盆地,一座是吐鲁番东的交河故城,另一座则是城西边的高昌故城。他们分别是古车师国人和汉人的杰作。看地图,这两座巨大的城池就在不远的几公里外虎视眈眈,互相对峙了几个世纪。这样有趣的东西总能激起小编的好奇心,而这里面又到底蕴藏了多少深埋土地里的故事呢? 

 

纯洁君是上午时候路过交河故城的,然而唐人李颀的诗句早在小编的脑袋里盘亘了老半天: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交河故城是汉车师前国的王城。据说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远望去,故城就矗立在河床**的一座高台上,四面悬崖,河水分绕,形容起来,仿佛倒像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西域苍远的晨光为这座饱经沧桑岁月磨砺的空城洒上一层金色,像是在满怀柔情的抚摸。这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在残垣断壁间,让我想到那个早已消失的车师民族时,竟然还有点充满了怀念。

 

据百度百科说(哈哈哈),最早生活在吐鲁番建地区的可能是塞种人,接着才是车师人,而他们都属于欧洲白种人范畴。

 


小编在这个系列之前的文章里也曾提到---西域诸国,或者耕作于天山南麓的狭小绿洲,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绿洲城市国家(高昌,龟兹,于阗,疏勒等诸国)。抑或以部落形式游牧于天山北麓的广阔草原,过着放牧打猎,顺便抢劫打个秋风的惬意生活(乌孙,大宛,月氏,匈奴等)。而车师国这个国家却比较特殊,它竖跨天山南北,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在吐鲁番定居农作,后部在博格达山北麓游猎放牧,二者之间有穿越博格达山脉(天山支脉)中的峡谷山路“车师古道”相联系,因而形成了一个亦农亦牧的特殊民族。

 

吐鲁番这地方位于东天山地区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都是各种势力争夺西域控制权的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通哈密,南接敦煌,西南下焉耆,西北有白水涧达坂(也就是传说中的达坂城的姑娘所在地),可出天山直通乌鲁木齐。越过博格达山峡谷小路的车师古道也可以到车师后国。

 


因为离匈奴太近,又作为一个小国,车师人也有他们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抱大腿。所以车师国一直以来都是匈奴的附庸,主要工作是协助主子匈奴控制塔里木盆地里的绿洲诸国,并袭击往来的汉使,以防他们联络西域其他诸国。

 

汉朝为了保证这条付出千辛万苦才打通的直营B2C丝绸之路的畅通,多次派军队征讨这个不乖的车师国,试图拔掉这枚钉子,匈奴那边则派军救援,史称“五争车师”,光听名字大家就知道情节肯定热闹非凡。抱大腿的精髓是什么童鞋们?当然是捡粗的抱了,所以,在这个地方,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有时,车师人抵挡不住汉军猛攻,投降!但汉军一走,匈奴又来了,面对城下黑压压一片匈奴骁骑压境,没得说,还是投降!于是乎车师复叛,就这样没完没了的持续了很久。当然车师人的两面派和墙头草随风倒也并无可厚非,只能说这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车师国到最后算是终于落到西汉手里,这在我们内陆的读者看来,应该是“正义必胜”之又一个完美的结局,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最后总要幸福的在一起”吧。

 

不过呢,车师的彻底归顺,在并非因为汉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是公元前60年左右的匈奴内讧,统辖匈奴西边半壁江山的日逐王降汉。同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郑吉为首任都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得到官方认可的支边援疆干部。此时也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汉朝随即将西域屯田中心从渠犁(在今库尔勒)移至土地肥沃的车师,并派戊己校尉(相当于边防司令)率军屯垦,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

戊己校尉先驻扎在交河城,后来觉得和一群白种人“丑八怪”生活在一起真是不方便,就带着汉人们转移到东部的高昌一带建堡筑寨,开垦土地。再后来又在东南不远建柳中城。于是才有在后来很长时间里,汉人与车师人分别盘踞在吐鲁番盆地的东西两边,互为犄角。

 


魏晋以后,五胡乱华,中原丧乱,杀戮不止。可是**倒因为远离纷争而成了一片和平的王道乐土,世外桃源,于是河西地区的汉族移民纷纷涌来吐鲁番。就这样,高昌逐渐成为一个汉人的“海外殖民地”,同时成为西域地区人口聚集的商贸重镇。

 

说到西域都护府这个行政管理机构,其和内陆的郡县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主要职能还是军事上的,例如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而行政和司法上的职能相对来说比较弱化。说白了主要就是维稳,可以打一个比喻,就是古代版的“**”。

 

但是到东晋十六国的时候,前凉国在这里始设高昌郡,基本上初步实现了吐鲁番地区与内陆行政管理体制的直接接轨。俨然此时的吐鲁番盆地已经开始和内陆融为一体,水**融了。

 


时间又过了不久,到公元450年前后,逃亡而来的北凉国(北凉国最初为汉人段业所建立,后被部下汉化匈奴支系---卢水胡人沮渠蒙逊篡夺,传至沮渠无讳被北魏拓跋焘灭国)皇帝沮渠无讳在吐鲁番建立了高昌北凉国。这位沮渠兄当年在内陆的时候大小也是个皇帝,虽然国家不算太大,但也曾一统凉州,有过称霸西北的辉煌历史。现在屈居一个小小的吐鲁番盆地,还只占了一半,怎么能甘心。于是到了高昌后,他很快就动了独占吐鲁番盆地的野心。打不过北魏的鲜卑铁骑,还打不过你一个小小的车师国么,那么说干就干,沮渠无讳组织残部开始攻打车师国。内陆的烽火终于烧到了**,结果这一战开始便是旷日持久。沮渠无讳攻打交河城前后持续了七八年,到最后是围城断粮,终于迫使车师人投降,完成了他一统吐鲁番的“大业”。而失去了交河城的车师民族,也很快消逝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失去了踪影。(西游记里那个虎力鹿力羊力的车迟国,也许就是从这个车师国演绎而来)

 

//

这座由汉人营建的高昌古城据说是**保存完好的最大古城。面积有20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5公里多。可惜的是由于小编这次时间太紧张,没有去看一看,略有遗憾。



 

话说西汉占领东天山后,也曾有意打通哈密至玉门关的道路,这样既**缩短里程,又避开了大沙漠,无奈当地人不配合。公元2年,戊己校尉徐普扣押了车师后王姑句,逼他给开路,姑句这人不太好客,担心日后要迎来送往,不堪重负,于是连夜逃奔匈奴。此事只好暂时作罢。结果不久西汉就因王莽篡国和绿林赤眉之乱等一系列事件而迅速衰弱下去,无暇再顾及经营西域。汉朝走了,匈奴当然卷土重来,再次称霸西域,所谓的西域都护也就名存实亡了。

 

再到了刘秀重整河山,建立东汉王朝后,浴火重生的中原帝国又燃起了当年的雄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再次吹响了与匈奴争夺东天山号角。公元74年,新任戊己校尉耿恭率数百人在车师后国屯田,建疏勒城。别看人少,这却是汉人第一次涉足北疆。耿恭的部队好像打入天山北麓的一个楔子,与屯田柳中城的关宠南北呼应,让匈奴人如鲠在喉。

 


结果次年三月,匈奴就以杀鸡要用牛刀之势出动两万骑兵进攻疏勒城和柳中城。很快柳中城破,可是驻扎在疏勒城的耿恭却挡住了匈奴人一波波潮水般的攻击。匈奴阻断涧水,他命汉军掘地十五丈,终于得水;粮草断绝,乃煮铠甲和弓弩上的筋革而食。

 

关宠曾在城破前向洛阳**政府发出求援信。在收到信后,群臣经过激烈辩论,才决定拯救这支八千多里外的孤军。大军赶到后,柳中城已经被匈奴人占领,不过援军很快又收复了车师,却发现守柳中的关宠早已战死,于是便断定天山北路的疏勒城绝无生理,准备收军撤兵,打道回府。

 


此时耿恭派出求援的信使范羌适时赶到,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总算分得了2000人的一支部队。这也不是汉军同胞无情,而是这个任务太过于艰巨了,于最寒冷的正月翻越天山峡谷中深沟高壑的车师古道,无疑是自寻死路。山道积雪丈余,行路无比艰难,但他们终于在一个深夜来到疏勒城。这支在绝境中坚守了近一年的残军,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亲人,与援军相拥而泣。哭完后,天明突围,又一路又被匈奴骑兵追杀。《汉书·耿恭传》里记载:“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其状惨不忍睹。

 

//

耿恭在北疆疏勒城煮铠甲汤时,班超也在南疆另一座也叫疏勒(今喀什)的盘橐城苦守。援军救出班超后,因为当地军民的挽留,他决定留在西域,可这一留就是近30年。

 


班超最初带着36人出塞(比张骞的100人还少),东汉朝廷后来又给了他1800名援军。政府财政有限,内陆大量嗷嗷待哺的公务员们还等着发工资呢,你就自己发挥吧。结果班超这家伙就靠这么区区可怜的班底,却激发出他杰出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潜能:他调动西域诸国军队东征西讨,从南到北,半靠忽悠半靠胆略,竟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壮举,演绎了一次2000年前零基础屌丝逆袭当上霸道总裁的血泪创业史!(班超对得起他爸起的这个名字,绝对是个超人。他从“投笔从戎”到后来一统西域的丰功伟绩读起来比现在所有的创业史都励志,荡气回肠,建议大家可以找来相关的资料看看)。

 

晚年的班超思乡心切,希望在西域出生的儿子班勇能亲眼见见自己平时给儿子故事里讲到的中土的文明与发达,上书朝廷乞归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他如愿以偿,八月回到洛阳,九月就去世了,却也让人唏嘘人生。

 


班勇颇有乃父遗风,日后重回西域守柳中城,平定车师前后部,重新收复西域,展示了不输给他爹的军事才能,可惜后来蒙冤下狱(历史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朝廷就是被一群无能且只会唧唧咋咋的文人控制,而那些真正为这个民族开拓眼界及生存空间的人却被排挤)。东汉经营西域,史称“三绝三通”,这“三通”里有两次是班氏父子打通的。

 


汉匈大战的结果是,吐鲁番成了古代西域汉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大量内陆军民在此聚集,高昌历代政权均与中原王朝来往密切。且作为东天山地区最繁荣的城市和佛教中心,后来高昌回鹘的佛教与喀什噶尔喀喇汗王朝的伊斯兰教中心对峙数百年,都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虽然最终陷落,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未完待续.....

第五篇:绿洲文明:佛国世界

 

第六篇:突厥语族:主体民族

 

第七篇:圣战烽火:伊斯兰兴起

 

第八篇:王者归来:汉文化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