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射,一个有趣的现象 ---由男人的自尊想到的

 小蓝2266 2017-01-03

心理学小知识:

投射(Projection------ 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先给大家讲个疑人偷斧的小故事



说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左想右想,只觉得早上只跟邻居寒暄过几句,就总觉得是邻居偷了他的斧子;


第二天,邻居照常跟他打招呼,之后照常去干农活,可是他怎么看,怎么觉得邻居的行为古怪,都觉得是他偷的。这天下午,他在自己种的地里找到了斧子。


第三天,邻居照样来跟他打招呼,这时他觉得邻居还是像平时一样友好,正常,坦荡。


对于邻居来说,这两天的行为没什么两样,但是同样的行为在这个丢了斧头的人的眼睛里,却前后大相径庭。是什么让他对同一种行为的解读如此不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测(怀疑),也就是一个信念、想法。当他带着这个念头去看别人的行为时,就把这个念头“注入”到别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于是邻居成了“他心目中的”偷斧人;而当事实让他自己从脑中除去那种(怀疑的)想法时,就无以“注入”到行为中,于是,邻居就这样洗脱了罪名。


这也就印证了那句话,“心里有,眼睛里才会有”。


人际冲突的罪魁祸首 --- 投射


其实,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听别人的话。举个例子,男同胞们不要不愿意听,这也是很多男人的“雷区”,踩不得,碰不得。比如说说男人的自尊或者面子,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的一个好朋友(女)跟她的男朋友已经相处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女孩家是上海的,生活虽说算不上是富裕,但是也够得上小康,从小也算是吃穿不愁、这个年纪的女孩该有的她都有,从小也是父母宠着长大的。但是她也并没有沾染什么娇气病,后来大学时找了个男朋友,家在一个小县城里,是个典型的“凤凰男”。两人计划着结婚买房子,男孩说要靠自己,我那个女朋友也支持。可是就算女孩再支持,偶尔也会为房子的事情烦几句,敦促男孩要开始关注房子的信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次他们正为这事吵着:

女孩:“我的同学像她这个年纪都差不多已婚已育了,有时候想想心也蛮急的”。


男孩:“要是我也有个能干的爸爸,或者我家里可以帮一下,那我也早就买上房子了”。


女孩:“你怎么竟从外在找原因呢?不是说家庭背景不行,就是没个好爸爸,你怎么从来不看看你自己的原因呢?你看看人家Anson,不也是靠自己奋斗买好房子了吗?!”(请注意:这是雷区!

大多数场景话说到这一步了,身为男性的朋友,可能很容易就猜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了。是的,没错,女孩无意踩到了男孩的“雷区”,男孩大发雷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的场景,在无数“孔雀女”和“凤凰男”的故事中,男人的自尊都是一根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神经了。当他自己“觉得”自己心爱的人在拿他跟别的男人比较的时,十有八九都会爆发。


对于这种情况其他的解释我们暂且不论,只是从“投射”的角度去看,就已经很容易明白了。


女生原版意思:她提到另外一个白手起家的男人(Anson)是想说明,遇到事情不要总向外找原因,要看看自己本身做的够不够,而Anson本身就是个成功案例,同样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靠自己,也可以成功。不知道说到这时,男同胞们是否了解了她的逻辑。可是你知道吗?很多男性理解同一个场景,同样的一些话(如上面的对话)竟是完全不同的版本。


男生“解读”出来的版本:他们会认为“你在拿我跟其他男人比较,认为我不够好,不如其他男人好”,而且这些话又是从自己最在意的人口里说出来的,所以自然男子汉的自尊心是受不了的。说几句冲动过头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那男孩甩出一句“是,我没本事,没能力,看他好你找他去啊”,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故事。




男女双方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架构(解释)就是一种投射。上面标成蓝色的女孩说的话就像一个空壳子、空袋子,抛向男孩;男孩如果在接住这个空袋子时(也就是说理解这个话的时候)“注入”的是正确的意思(此处的“正确”指的就是跟女孩的本意相一致),那么就不会有矛盾,但是,如果男孩“注入”了他自己的意思(投射),用他自己理解的“薄了男人了面子,践踏了男人的自尊”来注入的话,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次争执中,男孩做的只是按照他自己的担忧(害怕别人觉得他没能力,不能胜任一个男性的角色)来搜寻信息,只言片语的从女孩的回应中采集一些信号词,拼凑在一块,就符合了他心中的“雷区”样子,给了他那次爆发的充份原因。

所以沟通中要讲究背景一致的比较好沟通,谈朋友和知己之间要讲究有“共同语言”,说的就是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在理解彼此的话是不费劲、少误解、甚至有共鸣!


投射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或者说“罗森塔尔效应”。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心理学家们提供的“潜在优异发展学生”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教师把自己内心的那个信念(这个学生是极有潜质的)“注入”到那个学生的身上,而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上述实验中,通过权威的话成功的在教师的心里植入一种信念,然后他们拿着这种信念去投射,于是,好多中性的,或者微小的细节都被这种投射放大了,于是越看那几个被提名的学生,越觉得他们聪明过人。当然了,皮革马利翁效应说的重点不在于老师的投射,而在于被投射者对这种投射无意识的积极回应,于是,一个被权威注入到头脑中的“伪概念”,就慢慢的变成了事实。所以说,积极地投射就像《秘密》中说的那样,只有从心底真正认可了,(才会投射到他所见之物,所遇之人,所处之境上),它才会慢慢幻化成现实。



“投射“其实一点都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应用自如,它太自动化了,以至于我们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说它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其实说到底,你所“知”的任何一种符号、字母,图案,一个词,一句话,一种对问题的理解,都是你自己的一种自动“注入”,一种投射。比如:

**”代表女厕所;


** “A”代表英文字母第一个,或者汉语拼音中的一个原音;


** 上述案例中的那句话“你看看人家Anson,不也是靠自己奋斗买好房子了吗?!”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去迪拜旅游,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到异常陌生的阿拉伯文时,突然觉得“符号意义注入的自动化”没有办法完成了,真的,由于我们的不能再投射意义,我们,此时,在异乡,成了文盲。


不信你试试“


你以为你阅人无数,对一个人的判断就很客观了?其实那都是你自己的投射!一个人也是一种符号,一种形象,当你看到他/她时,你就已经自动化的注入“你的心里产物”到他/她身上了,你自称看得准的,只是因为他有的你也有,或者应该说,因为你有,所以你看到的他才会有。“你看到的他有”和“他是否真的有”是两回事,如果二者巧然一致了,你就会被人家说成“看人看得准”;如果二者相异,就是疑人偷斧,就是生活中无数猜忌、愤恨、烦恼的来源。

最后,看看这张图吧,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嘿,告诉你,小孩子看到的是数只海豚,你呢?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为了配合本平台“身心同调”的栏目,接下来会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如: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生活事件的心理分析、以及读者的来信咨询等等。


中医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关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应该是一种生活“常识”。因此,我们作为一个原创平台,希望为大众提升在这两个方面的常识性教育做点贡献。(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疑惑,也欢迎你给本平台留言,我们会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在平台上回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