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无拳,而通手足之用

 文苑书店66 2017-01-03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   老子


拳术,然活动手足以应敌之变,进而攻,退而守,急而取,缓而随,以手足身喻三军,三军配合方可相济相生,外于拳,内在心,内外相应,犹如兵将之合。


故修道者,学无定式,教无定法。观生活之琐事,参天地之变象于一身之用。


然术有所用,有所见,而道无所道,不见而自在。故传术者,言术为何用易,而道道为何物者难,唯以身授术而身感其道,方知异术而道同。


自古拳术之名,各人各取,变化万端在于人,理为一贯在于道,法于手足,拳如字,在于意,书家不同则境有所差,或端正,或狂草,然文是同文,意是同意,而作有所别尔。


余学拳之初,先习身之鼓荡,动步以通身,松各节,传与手。去四肢散力而合一,整中有细,久为而自熟,通一而余明,进退起伏,遂浑然而自如,而后愈发轻灵圆活,动则步随身换,有如履薄冰之感,触之轻而有所应,应力遂变,随力后发,牵动而发。牵则必巧,不可强发,亦不可妄动,随必相数,乃可顺应同化。


天地有阴阳,如同河水有涨退,人生有顺逆,当知拳术亦有往来。人来我往谓之攻防,万物负阴而抱阳,不可一味进,亦不可一味退,进需有机,退而有转。要知敌退必有因,不知止则自负落空;我退须有余,迟则退无可退,转而无机。习拳双方,与往复进退中求攻防之机,于人变我变中求手足之道。


古语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故习拳有体,而悟在常,故云习之以为常。人自出学起立坐卧,皆合拳道,则拳无不动,动即有法,举手抬足皆为其式,皆有其用。


适与时,合于道,则动即有方。冒进枉退,即有千斤力而无所施;有百丈速而无所及。审时度势者胜,错时逆道者亡。


自古战善变以求胜,拳无名而自有其用,上工伐巧而求全,处事应变皆随意。术道相合,则性命互成,外如书生气,内聚武者心。即读万卷书,道不尽此中意,活百年岁,学不尽此中技,唯精其一偶而求变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