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财商课——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冒得冒得泡 2017-01-03

“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借别人的鞋子比赤脚走得快,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吃得香。“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哈佛财商课——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一个17岁随兄弟至京的“打工仔”、一个用3万元贷款开始家用电器经销的“北漂族”,一个三十几岁的“小伙子”,具有狮子一样的品质——既有足够的耐心为将来的机会做准备,又能抓住时机迅猛出击获取猎物。他就是中国亿万富豪黄光裕。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从此,步上电器王国的称雄之路。

“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如是说。

哈佛财商课——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是的,商业(“做老板”)就是这样简单:借用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富兰克林是这样做的,希尔顿是这样做的,恺撒也是这样做的。即使你很富裕,对于这样的机会,你也不应放过。

在生意场上,借过来的“钱”也是资产的一种,故拥有借钱能力亦可说是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才能。 如果能将借钱的能力与运用资金的能力互相配合,必可由一文不名变成一个大富翁。当然,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美国具有“商人之神”称谓的约翰·华那卡,出身贫困,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后来竟成为美国的百货巨子,甚至被列入名人传记。他14岁就离开家到书店当学徒,历尽艰苦,然后一边从事推销工作,一边积累资金,独资经营一家店铺。

而后,华那卡不断地构思发展新公司,最后他终于成功,而且被尊为美国商业界的权威。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他总结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

无独有偶,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罗斯,在出任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时,为奥运会盈利15亿美元。而他也是靠着非凡的“借术”而成功的。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发自己的财,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犹太人有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1元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一番事业。

哈佛财商课——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一生和船的缘分很深。他年轻时就梦想着成为一名万人瞩目的“船王”,但他那时连收购一只旧船的钱都没有。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借鸡生蛋”的好主意。

洛维格靠银行的贷款把货船买下来,改装一新后变成一艘油轮,在当时,做油轮生意比做货轮生意更赚钱。他那脏兮兮磨破的衬衫领子,让银行的人很是怀疑。银行的人问:“你有抵押的东西吗?”洛维格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将改装后的油轮租给一家有信用的石油公司,而每月所收租金,足以付清每月的分期付款。

因此,他主张把改装后的油轮的租契交给银行,让银行直接向石油公司收租金,免得再办分期付款的手续。

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做法有些荒诞不经,银行似乎大可不必理会这样的奇谈怪论。但细细盘算起来,银行确实是非常划算和保险的大赢家。

就洛维格本身的信誉来说,也许难保万无一失,但改装后的油轮租给的石油公司确是极可靠的,银行完全可以放心地收到石油公司的每月租金。即使不可预料的紧急危机、自然灾害发生了,也还有保险公司在顶着。况且,就算洛维格的改装计划失败,只要石油公司还在,就不怕没地方去收钱。盘算再三,银行把钱贷给了他。

洛维格最终用借来的钱买下了那艘旧货轮,改装计划也成功了,一切按原计划进行。洛维格又用这艘船作为抵押,再另外买船继续改装租用计划,连续好几年都这样。当一艘船的租金支付清了银行的贷款后,船和以后的租金就归洛维格个人所有。

就这样,他的资金由少到多,信用口碑越来越好,当然他的穿着也改变了,一切改变得很快。

他自身没出一分钱,但数年之后就拥有了一只属于他的庞大的船队,最终成为世界船王,名垂青史。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所谓生意的成功、财富的积累,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和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