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紫与玲珑的网上交谈(四)

 果冻0881 2017-01-03
霍、紫与玲珑的网上交谈(四)
五、《石头记》的真实在于它的本质,而不是表面;在于它的背面历史,而不是正面小说
玲珑: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起了红楼梦。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书中你最喜欢谁?这是我最讨厌别人问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作者没有意思让大家喜欢那个,不喜欢那个,每个女儿都可爱,每个女儿都可怜,不能问最喜欢哪个,即使要问也应该是哪几个吧!随后他拿金瓶梅和红楼梦相比,说金瓶梅比红楼梦好,说金瓶梅很真实,符合现实的生活,符合人性……而红楼梦纯洁的不真实,更何况还没有写完,那些考证更是没意义,只不过是混饭吃而已……我当时坐在第一排,虽然知道百家争鸣求同存异,但还是要气炸的节奏,以至于我后来都无心听课。
我想:作者含辛茹苦用功前后二十年完成的这么一部鸿篇巨制,高度的审美艺术价值,深刻复杂的清宫历史,但是它依然得不到该有的赞誉,我真的很为作者痛心,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觉得有一种莫名又巨大的委屈。今天在课堂上,想到此,深深地为作者同情,想着想着眼睛都红了,直至后来一低头,眼泪都颗颗滴下来。我自己都觉得夸张不可思议。
我知道思想的统一是最难的,但是我还是不喜欢听到有任何说这本书不好的,我觉得那是因为他没看懂(虽然我也没完全看懂领会),不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但是他是老师,下课后我去找他论说,觉得自己好激动,有一种冲撞老师的感觉,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我都被气晕了。现在我也是很懒得和别人争论了。
霍、紫:你信中谈了几个问题,都属于《石头记》正面小说范畴。正面小说中的问题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口味的优劣,认识的深浅,学力的强弱。
(一)怎样评价《石头记》与《金瓶梅》? 你们老师说“金瓶梅很真实,符合现实的生活,符合人性”,认为是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金瓶梅》我们只看过洁本,删掉了不少,据说删去的都是淫秽的描写。
我们看过一些世界文学名著,都没有淫秽的描写。我们校勘的《石头记》用的底本是戚序本,这是曹雪芹临终前正在修订的本子,正文应当说已基本修订完成。文中将粗俗不雅的词汇都作了删削,说明作者对作品的严肃态度,不想把任何“丑”的东西传给后人,表现出对社会、对民族负责任的态度。
《石头记》是一部有正反两面的“奇书”,没有什么文学作品可与它比肩,《金瓶梅》不必说在“奇书”《石头
记》面前,就是在删削、篡改本——单纯的《红楼梦》小说面前,也犹如高山前的小土堆,无法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人的品味是不同的,而且差别很大。小孩子喜欢《西游记》,长大一些后更喜欢《水浒传》,到成年人了,步入了商界,有人将《三国演义》用作借鉴,以进行商战。你们老师更看重《金瓶梅》,说明他的品味更贴近西门庆和潘金莲,而不是林黛玉和贾宝玉。
老师的学问肯定比学生多,但品味不一定高,对《石头记》的认识不一定深。像你和你们老师来说,他的品味同你无法相比,而且他对《石头记》理解的深度也远远不及你。因而,你应当感到骄傲,心情应当更加平静,而不是激动,更用不着找这样的老师计较。你怎么可能改变得了老师的品味和他对于《石头记》理解的深度?
(二)《石头记》中你最喜欢谁?如果单纯从《石头记》正面小说看,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看法。《石头记》最后一回有一个“情榜”,情榜中有60钗的名字。你可以说你最喜欢其中任何一个“钗”,可以说在你心中没有“最”,可以说比较喜欢哪些人,甚至也可以说都不喜欢。每一种说法都能找出一定理由,而且都能“自圆其说”,都不能说是错的,但也没有任何一种说法能够成为唯一正确的。
——这就是“红学”中小说评论派的基本特点,出发点是读者或研究者的主观感觉,是对作品的鉴赏。
尽管小说评论之路十分平坦,十分随意,可以很容易攀到研究员、教授的位置,但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真正理解曹雪芹,真正理解《石头记》,裨益不多,这种人不论学位有多高,头衔有多少,最多成为一个像曹雪芹所批评的高级“纨袴”,高级“痴子弟”而已。因而,我还是劝你能走“石学”之路,至少能多了解一些“石学”的内容。不要以为这些东西你不会喜欢,就看不下去。记得在刚刚出版《红楼解梦》第一集时,一下子就成为畅销书,一次就加印3万册。有个大学生给霍国玲来信,谈他们读《红楼解梦》的热烈情况。因班上只有一部书,便规定每人只能看一天。于是这部书轮到谁时,这个同学就全力以赴,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顾及,只是抓紧时间阅读。上公共课时,将书放在书桌下面读,每天排队买饭、吃饭都拿着书读,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阅读《红楼解梦》,若晚上仍没有读完,就开夜车。所有灯都熄了,那就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至到读完。
这些学生不一定都喜欢《红楼梦》,甚至不一定都喜欢文学,但是《红楼解梦》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如果你能从第一集开始读,或许也会有这种感觉呢!
你看《红楼解梦》第八集时提出了许多“为什么”,不过我想如果你能把《红楼解梦》从第一集开始一本不拉地连续读下去,或许你不仅自己就能回答这些“为什么”,还能够解答他人提出的“为什么”。
(三)《石头记》的真实在于它的本质,而不是表面;在于它背面历史,而不是正面小说
你们老师说:“红楼梦纯洁得不真实,更何况还没有写完。”
你们老师只读《石头记》正面小说。即使是对正面小说的认识,也实在浮浅得很。《石头记》正面小说故事情节是作者编撰的,都是假的——“假语存”嘛。因而若说它不“真实”,也并没有错,但它本质的“真实”却没有任何小说可比。比如晴雯撕扇,就故事情节来说,就像你们老师说的十分“纯洁”,但不“真实”,然而曹雪芹写这个故事不是说晴雯就是个“败家子儿”,专会毁东西,作者是借此说明:人是最尊贵的——哪怕是一个丫环,一个与主子刚吵完架,惹得主子生气的丫环,也比任何珠宝玉器都珍贵得多,总之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应予尊重。更重要的是这部书的“真实”主要表现在小说的背面——它所写的是竺香玉的传记和曹雪芹的传记,其中很多地方涉及国家、社稷、宫廷大事,就连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真实程度高于所有史料——因为这是他们亲身经历之事。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史籍,包括全部“正史”,都无法与它相比。
至于说《石头记》只到八十回,没有写完。完全是你们老师的一种误解。因为对这个论题我们已有一些论文作出详尽说明,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关于“考证更是没有意义,只不过是混饭吃而已” 你们老师说:“那些考证更是没意义,只不过是混饭吃而已。”
由于乾隆皇帝大搞文字狱,销毁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历史档案,像曹雪芹这样伟大的诗人、文学家竟然没有留下关于他生平的任何史料。直到清末民初人们读了《红楼梦》(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曹雪芹的真本、原本——《石头记》)以后,都喜欢上这部小说,并有许多研究者进行评点,但对于小说作者的身世却一无所知,这便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着重研究曹雪芹及其家庭,为此,查阅大量史料文献,把历史资料翻了个底儿朝天。但由于乾隆已把与曹雪芹有关和史料删削、篡改得面目全非,因而所获不多。于是考证家们便依据这些残缺不全=星星点点的史料,各自进行推测、论证,写出大批论文,相互争论得死去活来,由于观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派系”,然而实质性的问题竟然一个也未达成共识——比如曹雪芹的生日、曹雪芹的卒日、曹雪芹的父亲是谁、母亲是谁,故居何处……——人们看到的是:考证来考证去,哪个问题都是一笔一笔的胡涂帐,越考证,越胡涂。于是小说评论派就利用1954年批俞平伯之机,好好地批了一下胡适的考证派自传说,也逼得周汝昌作出诚心诚意的检查,与胡适划清界限。正因为有这种背景,你们老师才说:“那些考证更是没意义,只不过是混饭吃而已。”但说这话时,老师自己没有想想:如果用到自己头上,不是更合适吗?像他所说的:“金瓶梅比红楼梦好”,引导学生远远脱离开小说的主题、内容的本质、脱离开“宝鉴”背后历史的“真实”,陷入喜欢谁,不喜欢谁之类问题的讨论,不是“更是没意义”,更是“混饭吃而已”吗?
这使人看到:中国教育再不改革,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将被统治阶级阉割、篡改的版本百二十回《红楼梦》为基础编写的教材,再由认为《金瓶梅》高于《红楼梦》的老师去传授,能培养出来传承与宏扬优秀中华文化的人才?
想想都可怕,而现实比想象更要可怕!
在这样的学术和学习环境下,你能作些独立思考,已算是凤毛麟角了。不过千万不要停滞在这里,如果你多读点“石学”文章,必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