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学习:字法首先是把字写对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打从开始学篆刻那天起,初学者就应当把入印文字的正确性放在首位,把字写正确是所有篆刻技法里最基础的一项,但这最基本的一项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拆开说一下,顺带提一提“六书”造字原则。

一、文字正确性是印章的天然属性

把字刻正确是印章天生的属性,也就是说,自打开始有印章这个东西,字的正确性就是最顶顶要紧的。

古时候,印章主要是实用,就是古代玺印,特别是官印,印章就是一个王、一个官赖以凭信的最主要凭证,有这个印章,你就是权威的,没有这个章,你就不是正经的官。比如,关羽关二爷从许昌离开曹操时,第一件事就是把老曹给他的“汉寿亭侯”的印章挂在房梁上,意思就是说,这个官我不要了,尽管后来关羽还是不停地在他的旗帜上写汉寿亭侯这样的字样,但他实际上从曹操那出走时,就打算不当这个侯了,因为他把印章留下了。

(挂印封金)

好吧,扯得够远。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古代官印上的字都完全正确,在各种情况下也会出现印章的文字错误,但主流印章文字一定是正确的。

要说古代实用印章的权威和凭信只是一个理由,那么后期文人篆刻发展起来之后,文字的正确性就更重要了,它关涉到一个篆刻家的文字修养水平,甚至这一条,简直就区别开了“印人”与“印匠”,字都写不对的,就是“印匠”,文人们打从进入篆刻领域开始动刀刻印那天起,就开始比工匠们更讲究印章文字的正确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学术性。

篆刻者心里自动会动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我得把字刻正确,否则别人会把我看成一个没有水平的人,那就太丢人了。

因此,不管是古代的实用印章,还是后来的文人篆刻,文字的正确性都是天然属性。

二、文字正确有利于篆刻创作

中国的汉字,大都符合造字规律,而符合造字规律出来的汉字,也更适合篆刻技法的呈现。

据周亮工的《印人传》载,明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的弟子何震经常说:“六书不能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想把刀用好,造字方法不精通,我决相信,何大神被人称为“主臣(他的字)印无一讹笔,盖得之国博(文彭)居多”,何震从他老师哪里学的最多的其实就是字法,是汉字的造字规律,文彭是专攻文字的大师,所以篆刻也就自然被大家认为很牛。


(文彭的印)

其实,我们在书法学习中也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一个字的笔顺、结构不清楚时,这个字怎么写都写不好,当弄清楚了正确的写法,写起来怎么看怎么顺眼,这跟篆刻的字法同样道理。

徐坚在他的《印戋说》里讲:“愚以为作印必先明篆。明篆,即所谓识字也;篆既明,则斫轮削鐻,自有得心应手之妙。”啥也别说了,只要明白通晓篆书的写法,刻起印来自然如有神助。

但其实通晓篆字很不易,太久远,太庞杂,只能一路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缪篆……这样的学下来。

(石鼓文)

三、篆刻初学者怎么保证文字正确

篆刻要求初学者每次入印的每个字,都有出处,有所本,都根正苗红,都来路清楚,真到了不得不造字的时候,也要有所依据。这里就有些细节了,《说文解字》里总结出来的六书原则是字法的最高准则不假,但要理解正确。

有一种说法是《说文》里怎么写的,印稿就怎么写,不能更改,不能有丝毫变化,这显然不靠谱。

1、《说文》里好多常用字也没有,怎么办呢

2、古玺印式、汉印印式的篆法跟《说文》有区别怎么办?

3、为了篆法、章法需要,需要变化时怎么办?

因此,要以《说文解字》造字原则“六书”为准绳,而不是以《说文解字》里的字为死模板。

初学者保证字法正确的最好办法就是查字典,不管是《缪篆分韵》《汉印文字徵》《玺文汇编》《金文编》《甲骨文字典》用到什么样的字,就去对应的字典里查。

(篆刻大字典)

四、关于“六书”原则的理解

六书是汉字的六种造字原则,我以前写过文章,这里拣重点复制过来,算是补课:

所谓的六书是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

指事: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比如:

(指事)

这就是指事字,头两个字好理解,短的在上面就是上,短的在下面就是下,那第三个字呢,对,就是指的一个人的胳肢窝,太特么形象了,第四个字不是日,日是象形字,后面有讲,是曰,就是说话的意思,于是,就用这个样子表示出来,像是伸舌头吧,反正就是这样,嘴唇子一动,就出来话了,于是就“曰”了,就是子曰那个“曰”,孔老二说的那个“曰”。

(孔子)

象形: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全世界的聪明人都一个想法,是啥样就画啥样,先画出来再说。

(大家一起来画字)

于是,大致大家的理解也基本一致,反正画出来了,就当字用吧,这就是象形字,看,下面的字,就是这样来的。

(象形)

会意: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注意,是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比如这个:

(休)

一边一个“人”,一边一个“木”,人在树旁边歇着不干活,就是休息的“休”。

转注:许老爷子(许慎)讲得好简单,“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也就是说,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如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这个可能是方言里会有差异,比方,黄河边上的人造了个字叫“考”,长江边上有人造了字说“老”,而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后来,就合而为一了,于是出来了转注字,大家理解的时候,当成同义字理解就好,咱又不是做学问,别那么认真哈。

假借:这个许老爷子讲得更简单“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根本没有这个字,为了把这个事表达出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比如,早,假借字是蚤《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尿”写成“溺”;《庄子》:道在屎溺。咋,不好理解,打个比方吧,你学英语时候,有没有干过这样的事儿,这个词就是这样读的,这个音我不会写,妈蛋,本大仙有招:

(假借)

嗯,假借大致就这个意思。

形声:这个造字类型,现在的汉字里多得数不过来,小时候看书,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根据他的一半先读出来再说,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像老鼠一样一窝一窝的,最害人的造字方法)。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

你瞅瞅,气人不,就是这样,一堆字就出来了。跟说话有关的,就是请,请客,跟水有关的就是清,清水,跟太阳有关的就是晴,晴天,跟心事有关的就是情,感情,跟虫子有关的就是蜻,蜻蜓。好玩吧,累死你!形声字其实也很容易读错,不信你看下面,你真的能都读对吗?

(其实形声字不好读)

五、篆刻字法的实际处理与辨证理解

有时候,实在是找不到某个字,怎么办?

1、用相近文字系里的字替代。比如用到某个字,是要刻甲骨文里的字,结果死活有个字找不到,那么,可以到金文里借一借,但尽可能不去小篆里借。如果要刻缪篆的某个字,实在找不到,去小篆里借,却不好到金文、甲骨里找。

2、组字、拆字。这个好理解,把某个部件拆下来,就成单独的字,拆出来的字;把两个相应的部件组在一起构成一个字,组起来的字。这是万不得已时的办法。

关于辨证理解这一块,很多大师的印里边有一些字,严格考校起来,就用了“不正确”的字,新人却不可以这样想,大师都这样做了,我也做。须知大师们婚外恋叫“爱情”,小人物婚外恋叫“包小三”,先别跟大师们比,等你是大师了,再生造字,到时自然会有人跟着喊:造得对,造得妙。

(【老李刻堂】之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