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道医外丹及其外科运用方法!...

 为什么73 2017-01-06



中国道医


外丹及其外科运用
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点击下面链接:

免费结缘2017丁酉鸡年道家春节对联福字,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外丹渊源于服食,汉代以来开始作为外科用药;至唐代,道士医家将外丹制成各类制剂,用于治疗外科疾病。但至明代中期,外丹成为了外科学中重要的用药,并传承至今;现代医家在白降、红升丹的使用方面有许多新的创造。


1外丹作为治病药物的源流


传统医学使用烧炼金石药的产物以治疗外科疾病的记载至迟可上溯至东汉后期,郑玄(127-200)注《周礼》“疗疡,以五毒攻之”句云,“攻,治也。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人有五毒之药,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磁石于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这种通过烧炼方式制取药物类似于汉代丹经所载烧炼金丹的方式,故现代中医称其为使用丹药之始。实际上,这种论述并不准确。因为在东汉时代金丹炼烧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微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已经作出了理论总结,尤其对炼制药物的丹炉形制、大小作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其中寓含着法天象地象征意义。这些在郑玄的论述中完全体现不出来的。


丹药是作为服食养生药物为汉代方士所重视,多期望其养性延命之功,而其作为治病的药物的功能,则为丹药功用之绪余。自汉代方士们开创金丹术以来,丹药炼制主要是在宫延与官宦之家流传,这是因为炼制丹药的原料多属贵重之物,例如葛洪虽得金丹术真传,却曾因家贫而无力筹措药料炼丹。故炼外丹,有“法、财、侣、地”不可缺一之说。还有一个深层因素就是金丹难以炼成,葛洪曾指出“药物难得”,其烧炼还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使得到了炼丹的法诀亦无法炼制。这样,在汉晋时期使用金丹作为治病药物就十分难得,但以金石药物制成的药剂作为治疗外科疾病则有继承,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五收录了治疮医方中,就使用了水银、硝、矾、雄黄等这类金石药;南朝《刘涓子鬼遗方》的外治方亦相同。这种直接使用金石药制成的药剂以治疗外科疾病的方式一直延续至后世,当然其配伍以及对病症的针对性,则有了很大的进步。


至盛唐时代,国力空前强盛,服食金丹以养生、疗疾之风盛行,积累了风富的炼丹、服丹之经验。随着炼丹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丹药需求的推动,炼制金丹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些远来作为服食品的丹药,不但作为一般的养生,还运用于治疗内、外科疾病,甚至美容方面。例如,以与外科名药“白降丹”同类丹药“粉霜”为例,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篇”中介绍了此药,称“粉霜”;可见最早乃是一中服食丹药。但到了唐代则成为一种美容方中的配药,《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面药第五“面药方”云:


朱砂(研)雄黄(研)水银霜(各半两)胡粉(二团)黄鹰屎(一升)右五味,合和净洗面,夜涂之。以一两药和面脂,令稠如泥,先于夜欲 卧时,澡豆净洗面,并手干拭,以药涂面,浓薄如寻常涂面浓薄,乃以指细细熟摩之,令药与肉相入乃卧,一上经五日五夜,勿洗面,止就上作妆即得,要不洗面。至第六洗面涂,一如前法。满三度洗更不涂也,一如常洗面也,其色光净,与未涂时百倍也。


王焘辑《外台秘要》亦传载上述美容方,并载《崔氏造水银霜法》。唐代外丹文献还揭示出,道士医家还大量使用金石丹方于外科疮疡疾病和伤科疾病等方面。如《太清石壁记》中就明确地记载了服食诸丹治疗外科诸证,“疗病伏法”载“发背,一百丸。坩湿溺,服八十丸。内痈肿,二百丸。骨蒸疮,用末和水封之。


蝻虫,五十丸。反花疮及冷瘘,末封。疮上。丁疮,末封。惊,服二百丸。面?蹭,一百丸。男子痔疾,一百二十丸。蜂蛇蜘蛛咬,并未封之。绝筋破骨,损聚恶气,各五十丸。杀精物疳疮,诸瘘、癣疥、痈毒、瘰疬等,并服五十丸,及末封。”“服艮雪小还丹等法”载:“牙痛不堪忍,取一丸于蚛着,以蜡塞孔,立愈。蛇蝎蜂趸蜈蚣诸毒咬,螯毒盛不可忍,以丹及酢和调泥作饼子,如榆荚大,厚薄如三重薤叶,置疮上,以艾炙之三五炷,立止。亦有酢和丹,向火微炙令干,便薄之。毒蛇如伤经二日三日肿大者,酢研如泔汁涂疮上。痔病用三十丸,蜜和,痔孔纳之,验。疳虫无问丈夫小儿,宜以成研二三丸,如大豆粒,与腊月猪脂可枣许,相和调绵,缠一筋头,以丹涂着筋头,纳下部中,不过三度,差。诸毒肿,宜以丹和酢研。以泥肿上,干易之,三两度,差。丹干重封。不尔将酢酒滴肿上。


(妇人)乳痈,研涂上。患肉疟无问处所大小,以针癃上作孔,以丹和腊月猪脂涂上,向火温,然后灸之,夜再三摩,已摩亦摩灸,无不差。丁疮,针刺多孔,即以丹十丸,于阴地持柔合大饼,厚两钱,当肿上,艾灸十壮,以疼为度,差。瘘疮,腊月堵脂和丹如葱茎,纳疮中,食恶血尽,以大豆汁洗之,以熏陆香和羊猪脂贴,即差。秃疮,以酢坩汁洗拭干,以丹末和酢脂涂,不待痂落,依前更涂,不过两遍。冷疮经年累岁,脓水不止,以丹深纳孔中,以帛裹之,不令药出。日著一丸,不过五日,即差。大痛不堪忍,亦不须去之,疽瘘赤疱,风痛疥癣,十年不愈,针刺患处血出,以丹末和酢密涂之,痂落即差,月虫绕人面口,此疗之立愈。以成研丹末,和猪脂薄涂之,不过三五度,差。产后血不止、服一百丸。难产,三丸和酒服之。白癞,服一百丸,和酢涂之。狐臭亦然。紧唇,以成研丹半小豆许,薄涂之,即剥羊皮贴之,不过三五度,差。”“紫雪法”载“治口中生疮”,等等。


上述所引包括了外科各类疾病病种,如痈疽疮疡痔瘘等,还包括毒虫螯伤、外伤等方面。并使用了后世广泛运用的各种外治方法,如丹散直接外敷法;其剂型包括散剂、丹液剂、丹合药散剂等。


至宋代,医家把大量丹方收载并纳入治疗各科疾病的专门秘方,完成了金丹从作为服食品作为治疗各科疾病之有效方剂。


2外科丹药的繁荣与发展


至明代,炉火丹药作为治疗外科疾病的特效专药开始盛行。陈实功德《外科正宗》(1617年)最早烧炼降丹为外用药物,卷之四《杂疮毒门》“升白灵药法第一百四十八”;“水银二两,用铅一两化开,投入水银听用。火硝二两,绿矾二两,明矾二两,共碾为末,投入锅内化开,炒干同水银碾细,入泥护阳成罐内,上用铁盏盖之,以铁梁、铁兜左右用烧熟软铁线上下扎紧,用紫土盐泥如法固口,要烘十分干燥为要,架三钉上,砌百眼炉,先加底火二寸,点香一枝,中火点香一枝,顶火点香一枝;随用小罐安滚汤在傍,以笔蘸汤搽擦盏内,常湿勿干,候三香已毕,去火罐,待次日取起,开出药来,如粉凝结盏底上,刮下灵药,收藏听用。”


按现代化学分析本方所得“灵药”主要成分为氧化汞。


陈司成著作《霉疮秘录》(1632年)也记载了通过炉火烧炼法制取丹药,其所载二方,“制生生乳法:锻炼矾石三钱 云母石二钱五分 硝石一两六钱(即盆硝)朱砂液九钱六分(即朱汞,色粉红者为上)晋矾一两二钱 绿矾一两八钱 食盐两半 枯矾五钱六分 青盐三钱五分(盏底白丹砂)”;“五色粉霜 是外科要药点霉疮,去腐长新肌能愈诸疮杀诸蟲敷诸毒。水银二两铅二两 火硝四两 白矾三两 青盐八钱。”按此二方均属白降丹类药,主要成分为氯化汞。


但据文献考析,白降丹首见于清初蒋示吉的《医宗说约》(1663年),“外科卷之五”之“白降丹”条云:


水银(一两)朱砂 雄黄(各三钱)硼砂(五钱)食盐 白矾 火硝 皂矾(各二两五钱)先将雄、朱、硼三味研细,入盐、矾、硝、皂、水银,共研匀,以水银不见星为度。先将羊城罐一个,放微炭火上,徐徐超药入罐化尽,微火逼极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则水走,如不干则药倒下无用,其难处在此),再用一羊城罐合上,以绵纸截半寸阔,将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样研细,以盐滴咸汁调极湿,一层泥一层纸,糊合口四五重,及糊有药罐上二三重。地下挖一小潭,用饭碗盛水放潭底,将无药罐放水碗内,以瓦埃潭口,四边齐地,恐炭火落碗内也。有药罐上,以生炭火盖之,不可有空处,约三炷香,去火冷定,开看,约有一两外药矣。炼时罐上如有绿烟起,急用笔蘸,罐子盐泥固之。


本书又介绍了炼红升丹法,其炼法与前述稍异,即用药不同(水银一两、朱砂五钱、雄黄五钱、皂矾六钱、白矾一两、火硝四两),也无需结胎;将药物研磨后,安炉设鼎,加炭火烧炼,使底药升结成丹。


按古法,经过安炉设鼎之后,丹药烧炼按用火的特征,最常用的约有火鼎法与水火鼎法两种,火鼎法即直接使用炭火煅烧、结丹;而水火法又有既济与未济之分。即济法炼制过程中,水上火下;未济法的炼制则是火上水下。前述炼白灵药法、红升丹法均属于火鼎法,而蒋士吉之白降丹炼法为上火下水的未济炼丹法。


《医宗说约》首次提出了外科丹药有红升与白降之分,并指出:“疡医若无白、升二丹,决难立刻取效。”按现代药理分析,白降丹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高汞HgCl2(或氯化亚汞HgCl2),称“氯化汞类型丹剂”;而升丹类药物,主要成分为氯化汞(HgO),称“氯化汞类型丹剂”。其后,吴谦《医宗金鉴》、顾世澄《疡医大全》、皱世峰《外科真铨》。徐克昌《外科证治全书》、赵学敏的《串雅》等都记载有白降丹的配方成分并不统一,其中火硝、白矾、汞三味金石药构成其基础方,亦有以此三药炼丹,称三仙丹,又称小升丹;若再此三种基础方中加皂矾、雄黄、朱砂等炼成的丹药,则称大升丹。


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白降丹处方只用五味:水银、火硝、白矾、皂矾、炒食盐,后世遵此方炼成丹药,又称五虎丹。各家使用红升、白降丹的经验不同。但通常而言,升丹的提毒、生肌作用优于降丹,用于溃疡初起,脓腐未脱,脓水不净,新肉未生;而降丹腐蚀性高于升丹,更长于蚀肉与腐化,用于腐蚀组织,浅表脓肿,脓成未溃,脓腐溃后,腐肉不脱。医家常与草木药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红升、白降二丹均含有毒性之汞,属于“霸道”之药,其用量极少,往往中病即止。王洪绪《外科证治全书》指出:“若证患日久,气血本已虚亏,岂可任用霸剂。”因此,使用之时需审慎。


那么,为何在明代中后期医家开始大量使用丹药用于外科,而且形成风气呢?孟乃昌先生在《中国炼丹术与中医外科学的关系》(《中医药学报》,1984年2期,第5-10页)形象地指出,“有如什么号令一发似的,以陈实功《外科正宗》(1617年)开头,收有‘白灵药’方,即氧化汞制备方(此方与‘还丹’不同,是以硝、矾、汞为主体结构的配方)。随后,中医外科书均收各种丹药以供治疗。”并分析了其原因,认为这是因为外丹一度受到官方的禁止,从而躲入医药外用。而正是丹药对外科疾病的特效,促使其影响日增,流传逾广。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炼丹工艺的普及也为民间烧炼丹药提供了必要条件。


3现代医家使用丹药治疗疾病概述


中医临床外丹按其烧炼方法不外升降丹两大类,但其名称繁多,取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类:丹药烧炼的方式、成丹时的色态、丹药的配比及效用等。如升丹,因升华而得故称升丹;按其色态又有红升丹(红粉)、黄升丹之称;按其不同成分配比升华而得,又有大红升丹、小(红)升丹(即三仙丹)、五子丹之称。降丹,则按其烧炼时降结而得名,其成色白,故称白降丹;按药物组成与效用,又有五虎丹、大乘丹等名称。但是,现代中医亦有按白降丹配方以升法取得,亦称白降丹(传统上称之为白灵药,如制备中九丸之三打灵药就用此种方法),如周岐源、宋小妹等,这样烧炼的特点即是无需结胎。此外,临床使用时,常以升、降丹为主药与石膏按比例配比,又有九一、八二、五五丹等名称。


少数中医还保留了传统的称谓,如渴龙奔江丹(白降丹)等。上述各种外丹的不同名称在建国后中医外科医籍及临床报道中很常见,反映了我国外丹传承及其使用存在着广泛性与地域性特征。笔者据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临床期刊文献统计。建国初以来,临床外丹使用在传承明清以来外科疗法的传统优势之外,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成就:


其一、治疗疾病病种的扩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升降丹治疗疾病主要有:


1、各类骨髓与结核病,包括骨关节结核、骨椎体结核、淋巴结核、皮肤结核、胸壁结核、慢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晚期腰椎结核、晚期髋关节结核等。


2、窦、漏:结核病等各类疾病或手术后形成窦道、瘘管等。


3、恶性肿瘤:老龄皮肤癌、眼睑恶性肿瘤、眼睑麟状细胞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眼睑皮脂腺癌、皮下脂肪癌、恶性黑色素瘤、眼基底细胞癌等。


4、性病:各期梅毒、尖锐湿疣、肛门湿疣等。


5、外科杂症:脑疽、带状疱疹、疔疮、痈(乳痈等)疮疡、伤口久溃不敛、慢性溃疡、夹伤所致大面积坏死、蛇伤性溃疡、陈旧性损伤、小儿湿疹、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疥疮、腋臭、臁疮、慢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褥疮、嵌甲性甲沟炎、肛裂、体表溃疡肉芽组织水肿、术后切口感染,等等。


6、内科及杂症:治疗内科顽痹(风湿性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可劫提顽痹之根源,贴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如桴鼓之效。咳嗦<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遇寒即发者更佳>、牙痛、腰扭痛、关节痛、三叉神经通、组骨神经痛等症。


7、妇科病:应用中成药“白降丹”宫颈局部用药治疗子宫颈糜烂。


8、骨伤科:指肌腱鞘炎、肋软骨瘤、肩凝症、各类骨质增生等。


9、地方病:大骨节病。


10、兽医上同样使用,家畜外科病,如黄牛乳头状瘤等。


其二,攻克疑难病。各地建立了以升降丹为主治疗至今尚属世界疑难病的骨髓炎专科医院,如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河北新乐骨髓炎医院、湖北新乐骨髓炎医院、湖北省麻城市骨髓炎专科医院、湖北京山夏小中医院(后为湖北汉口夏小中医院)、湖北大中医院等。


其三,擅长使用丹药名家辈出。如山西的杨文水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至2006年,以三仙丹为主要治疗骨髓炎17万病例,创造了无一例截肢的疗效。在湖北,近年来以夏小中为核心的汉口夏小中医院医疗团队,每年使用数十万贴由白降丹制成的膏药治疗骨髓炎等各类疾病。湖南中医学院二附院肖梓荣等人自上个世纪70年代至1992年,以五虎丹(属白降丹类)为主,治疗恶性皮肤肿瘤,并积累了大量案例。据胡静娟介绍,仅仅从1971年至1980年,肖氏以五虎丹(水银、硝石、青矾、白矾、食盐)为主,治疗了经现代医学确诊和判断疗效的肺瘤病例,包括林庄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汗腺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肉瘤等病共140例,疗程最长249天,最短32天,总有效率为78.7%。吉林中医杨德昌于1983年曾运用白降丹治疗基底细胞癌,冷春申于1993亦有使用中九丸治疗肠癌、膀胱癌的经验。但是,前述使用外丹治疗癌症的报道在2000年之后及其罕见。


2008年至2011年仅有3篇山东刘爱民等人使用华蟾素结合红升丹治疗眼部癌瘤,其病例为4人。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类升降在治疗者诸如骨髓炎、某些类型肿瘤等疾病具有其优势,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药物。因此,外丹一直以来就被中医临床家认为“是今后中医外科中有广阔前途的疗法。”


但是,自80年代以来,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毒性药物的法令,以及对民间中医的限制的政策。这些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有效丹药的炼制及使用方法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幸运的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亦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中湖北“夏氏丹药炼制技艺”作为传统医药项目列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