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xxcc140 2018-03-22

外科丹药的概念

丹药是祖囯医学中的一种以矿物质为主的合成药物,称金石之药。是经烈火煅炼出来的纯阳之药,性烈,好走。均有祛腐拔毒、生肌敛口、消炎止痛、软坚散结、循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杀虫解毒之功效。丹成后须去尽火毒,方可使用。千百年来多以口耳相传,无过多专著流传于世。故不能更好研究发扬光大。现在所近存丹药只有红白二丹,其他功能优异的丹药近乎失传。在一些庸医、小说家笔下将丹药说的十分可怕、玄妙,其实从古至今丹药临床应用效果非凡,可谓仙丹。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丹药,常见于中药及其制剂之中,不过多作为外科、骨科用药及皮肤科用药。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外科丹药的发明过程

丹药的原始成分为矿物药,中医学对矿物药的使用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矿物药超过30种,而且有许多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的论述,这些药物的使用一般都只进行简单的物理处理,如打碎、研末等。但与此同时,书中也收载了一些经过一定炼制后产生的新药,如水银、铅丹,这些由某些矿物药单独加工而产生的新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丹药,但它们作为重大的发明成果,在丹药前期形成过程中地位突出。比如水银的出现,后来就发展成为丹药炼制的三大基础药物之一。然而在唐代以前,受时代环境和思想认识所限,这些药物的功效长期被道教用于宣传益寿延年、长生不老,没有更多地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

广义的丹药内服早期主要治疗内科病症,唐宋之际丹药内服的现象最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受服石之风的影响,据史学家考证,仅在唐朝就至少有五位皇帝死于丹药中毒。这个时期的内服丹药与丹药治病并无必然的联系,大多数人都是受时代流弊的影响而盲目服食。到了宋代,外科丹药一般是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被加工制作成各种散剂、膏剂等,其实仅有丹药之名,并无其实。这一时期的内服丹药现象虽仍存在,但已经明显减少,对待内服的态度也变得相当谨慎,导致丹药外用的基础逐渐增加。宋代官方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丹药处方虽有内服,但绝大多数为外用。即便如此,仍然因为处方剂量过大、容易中毒而遭到金元医家的强烈批判。再到后来,丹药的内服现象几乎绝迹。明代以后经过化学反应的外用丹药开始粉墨登场,渊源于炼丹术的外科丹药发明成功,在外用治疗疮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明代早期,随着诊疗技术和用药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提高,矿物药单独炼制而成的水银、轻粉、粉霜、铅丹等新药的医用功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各种外科著作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虽然依旧是配伍应用于膏剂、散剂类处方中,但是其配伍比重却大大增加。正是由于这些金石类药的大量使用,使得组合炼制丹药成为了可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发明与道医有关,薛己《外科发挥》对此有所记述,明代外科医家对外用丹药进行了改进,使其炼制方法即本于炼丹术,又更为简约实用。从《外科理例》初创三品锭子,到《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的改进,再到由白灵药(《外科正宗》)、倒打灵药(《外科大成》)制法程序的规范化,白降丹在明代横空出世。清代外科丹药炼制的主要成就是红升丹的创制,白降丹与红升丹是整个中医外科丹药中最富代表性的两类丹药,它们的发明成功,为外科外治法增添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标志着外科丹药的临床应用走向成熟,其价值影响至今。

从早期矿物药的单独炼制,到明清时期外科丹药的正式产生,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今天看来,外科丹药发明的最大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中药的炮制方式以及提高了中医临床的外用药疗效。中药一直都被称作本草,主要原因在于植物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绝大多数,矿物药以及其他药物所占比例不大,地位也很有限。只有丹药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在原始矿物药的加工方法上取得突破,进而生成了一种临床疗效更为强烈的新的合成药。这无疑大大延伸了中医外科学乃至整个中医学体系的治疗思路,很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和探讨。相关的书籍譬如《庚道集》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石药尔雅》 《三元大丹秘范真旨》 《玄机丹髓》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外篇》 《云笈七笺》等,都是现存比较出名的丹书。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外科丹药的使用

外科丹药如此之神秘,何不揭开其面纱,好好探讨一下它的使用呢。先看两种现存丹药,也就是最精华的部分:

红升丹: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功效:去腐拔毒、提脓退管、生肌敛口、消炎止痛

处方:水银30g 朱砂15g 雄黄15g 白矾30g 皂矾18g 火硝120g

制法:按升丹制法操作,经三次升炼,即得三打灵药,是中九丸的基本方。若经九次升华,即是九转灵丹,此丹炼成,无病不治。

适应症:梅毒、下疳、溃疡、瘘管、瘰疬、痰核、疥癣、湿疹、刀口炎症

用法:纯丹、稀释丹(九一丹、七仙粉、水稀释)、药线(条)

白降丹: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功效:祛腐拔毒、提脓退管、消炎止痛、软坚散结、循经通络、活血化瘀、杀虫解毒

处方:朱砂、雄黄各二钱,水银一两,硼砂五钱,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两五钱

制法:按降丹制法操作

适应症:梅毒、下疳、疔疮、肿疡、溃疡、瘘管、多骨、瘰疬、痰核、疥癣、湿疹、刀口炎症、皮肤炎症、毒虫咬伤、类风湿、骨关节、脊椎、颈椎、腰椎炎症

用法:纯丹、稀释丹(九一丹、七仙粉、水稀释)、药线(条)

丹药的药物组成虽然复杂,但是水银、硝石、矾石是炼制加工的必需之品,临床常用的各种丹药都包含有这三种基本物质。其制作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化学过程,即必须在封闭的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新的物质。适用范围主要为外科痈疽疮疡等皮肤类疾病,一般都是外用。

外科丹药的发展

由于外科丹药制造的局限,难度,以及涉及到很多毒性药物,阻碍其发展,也没有多少药企能专门制造这类成药,以助于有强大功效的外科“仙”丹不能为广大群众很好的应用。这也是未来需要改善的地方,也算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不过在从古至今的丹药家不断更新尝试和研究下,还是有不少进步的地方,列举一些比较神奇的丹药配方及使用方法: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九一丹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组成】石膏(煅)7克 黄灵药3克(现 升药:煅石膏=1:9)

【用法】共研极细,撒于患处,或用纸捻蘸药插人疮内,上用膏药盖贴。

【功用】提脓生肌。

【主治】疮疡溃后,脓腐将净,欲生肌收回者。

八二丹

【类别】名方

【来源】《外伤科学》。

【组成】熟石膏24克 升丹6克

【用法】研极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人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功用】提脓祛腐。

【主治】溃疡脓洗不畅。

七三丹

【药物组成】熟石膏7钱,升丹3钱。

【处方来源】《中医外科学讲义》。

【方剂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疬、有头疽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尽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贴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