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白头翁汤何以治阳强?
原创
2017-01-06
张东
良医之路
马某某,男,43岁,2015年6月17日就诊。患者患阳强病近四个月,诱因是源于一次大量饮酒、吃肉之后(羊肉),曾多方治疗无效。回顾其所用方剂,有四妙丸、三黄泻心汤、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丸(汤剂),甚至用芒硝内服、外用皆无效。 因其父亲在我处看冠心病疗效尚佳,遂问我此病是否可治。问其症,除阳强外饮食二便无异常,但因阳强常常影响睡眠;时有心悸,切其脉,沉弦,沉取有力,舌红苔薄黄。深思之,患者必是热证,为何多方清热泻火无效?查其脉弦长,显为肝经之患,足厥阴肝经络阴器,酒毒入肝,(羊)肉助其热,厥阴湿热之毒聚于阴器,故发阳强。考《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热毒正是白头翁汤之病机,遂与白头翁汤原方: 处方:白头翁10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10g。 7剂 2015年6月24日复诊,患者就诊时喜形于色,言两剂而效,六剂即愈,未再继续用药,此次陪父亲来就诊特来告之。 按:白头翁汤乃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热利的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白头翁,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本草经疏》云:白头翁“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秦皮,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白头翁汤治疗热毒下痢,几乎成为后世治疗热性痢疾的专病专方,而此案以之转用于治疗阳强而获佳效,正是因为其病虽不同、症亦大异,但病机一也,所以方证对应,对的绝不是症状,哪怕是主症,对的是病机。“证”不是症状或症状的组合,症状的组合是西医的综合征,不是中医的证。辨证论治不但不要把证当成症,也不要被病名套住,局限于专病专方。 既然是热毒,为何前方多用清热解毒而无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许多中医只懂得辨病性,而不懂得辨病位、辨病所,许多中医只辨证到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阴两虚就为止了,不知道何处气虚、何处血瘀、何处之痰,不辨病位,而不辨病位是一些医生辨证的一大弊病。 既然是厥阴肝经热毒,为何龙胆泻肝丸(汤)用了也无效?这是因为不明精血同源之理。龙胆泻肝丸主要是治疗肝经气分之湿热,方中虽有生地黄、当归,但意在养血。而白头翁《伤寒蕴要》云:“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阳强伤精,热毒入血,白头翁汤治疗热毒血痢,以其不但清泻厥阴气分热毒,亦清泻血分热毒,故以之治疗阳强而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