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020回 | 四肢厥冷?只知温阳,你就low了~

 医贵仁心 2017-01-07
日一案,木郁克土之泄泻,以四逆散来之治之,今日两案就趁热打铁,说说“四逆”吧~~

020回

案1
金某,女,38岁。1980年7月初诊。
素无痼疾,唯常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厚衣厚被方能缓解,即使在夏天也需关闭门窗就寝,尤其感到两足恶风,常穿袜而睡,并伴有胸胁满闷,心烦而善太息等症,饮食二便尚可,脉沉弦细,舌质略红,苔薄白,根部淡黄。服多种温阳益气药,效果不显。
处予:XXX
---《聂氏伤寒学》
 
案2
男,54岁。
周身畏寒喜暖,两腿两足尤凉,如冰感,伴麻木、沉重,虽盖被亦不觉暖。舌淡,苔薄白,脉沉。
处予:XXX
---《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开动脑经想个方呗~

案1:
【处方】宗四逆散化裁。
柴胡10g,炒枳壳10g,白芍10g,炙草6g,白梅花6g,瓜蒌皮10g制香附6g。
上方共18剂,诸症基本消失。

案2:
【处方】治宜温经通脉和血,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9g,桂枝9g,白芍9g,细辛1.8g,通草4.5g,鹿角胶(烊化)10g,附片6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
药后周身发冷好转,两腿冰样亦大好,继服7剂而愈。
【症状鉴别要点】
四逆散: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读罢有木有什么感触?同样是以四肢厥逆、恶寒喜热为主要表现,临床处方用药却差距甚远,甚至寒温有别。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下“四逆”这个症状。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案1四逆散证,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无外邪亦可),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故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疏肝化郁以通阳。案中除了厥逆、怕冷外,还有一组气郁的症状,请不要忽视“胸胁满闷,心烦而善太息,脉沉弦细,服多种温阳益气药,效果不显”。

案2之四逆,则为由营血虚弱,外感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营血不能充盈,遂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功专温通经脉。

而气郁“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前者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后者才可宜温阳通脉。因此,引起“四逆”这一症状有多种可能的病因。临床还需审症求因,把握病机,万不可狭义理解“但见一症便是”,贻误病情。
【方源记载】《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煎服法】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以一升半,分温再服。“

【方歌】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