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DS理疗手法秘籍100招61-70招

 李波A 2017-01-07

六十一、贫血调理手法

血劳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 其濡养。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相当于 西医学所说的贫血,如缺铁性、失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等。

贫血病因:

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或因邪毒刺激等而致溶血;中焦脾胃不健,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 虚而不能正常受纳水谷,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营气不足,生血乏源;蛔虫、钩虫寄生,或 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气血日亏;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神思虑太过,精血亏损,阴血暗耗,皆可 形成血劳。

症状:头晕、眼花、耳鸣、面部耳轮色泽苍白,心慌,心速、夜寐不安,疲乏无力,指甲变 平凹而易脆裂,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月经不调等。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食疗:A1胶囊、A2胶囊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日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调节粉剂。

宜食:新鲜蔬菜如水果,橘子,广柑,酸枣,红枣番茄,桂圆、枸杞子,芝麻酱,黄豆、芹菜, 核桃、黑木耳、葡萄干。

注意:如果存在慢性失血性疾病,如痣疮出血,胃溃疡出血应治疗,进补前要重视调整胃消 化吸收功能。

六十二、美容调理手法

美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青睐,生物电理疗美容则区别于常规疗法,只是以调整气血改善 面部微循环,增强面部肌肉的收缩,放松功能为主,促使皱纹逐渐消失,气色逐渐红润。面部常 出现的黑褐色雀斑、青春痘、痤疮等,其主要原因是面部气血微循环受阻,不能及时将面部皮肤 表层的代谢物消除,从而出现色素沉着,或菌类繁殖所致,因而采用生物电疗法进行调整,则有 其独到之处。 

调理手法:

1. 脸部开穴:承浆一地仓一迎香一精明一攒竹一鱼腥一丝竹空一太阳穴一 大迎一颊车一一翳风一一下关一上关一四白一童子膠;

2. 四步提升:下巴——耳后迎香——耳中晴明一太阳下巴一太阳;

3. 淋巴排毒:下巴一耳后绕一圈一膻中一腋下;

4. 梳理:四指放脸颊两侧分电,两大拇指从眉心往额头发际梳理,有川字纹的地放横向梳理 双手交叉托下巴,分开至两边耳后翳风穴,避开气管和大筋绕至檀中穴,顺乳房上胸排至腋下。

5. 用六号膏和油(四、五十岁的加用8.9号油)^最后用自制面膜(6.8号油摸脸上休息)。 禁忌:脸部有硅胶的,打过瘦脸针的,有金丝埋线的不能做。戴隐形眼镜和美瞳,有假牙的,

需取下再做

自作面膜膏:

大桶粉,六号#,索号油,(8.9号油数滴),鸡蛋清,蜂蜜,维生素c、E,搅拌好后敷在脸上。 晚上睡觉前,先用两个负极板打板,从下巴向上梳理到太阳穴停住,这样可以瘦脸及减少太阳穴 的皱纹,再在脸上擦摸点儿6.8号油,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好。

六十三、黄褐斑调理手法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生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 额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黄褐斑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体病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紊乱有关。妊娠、口服避孕药、月经失调、 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及肝痛、酒精中毒、甲亢、结核病等常多见。光、化妆品、遗传、种族、 营养和代谢、劳累均可诱发本病4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_

黄褐斑,看似长在面部,但它与脏腑、经络、气血都有关。说到底它就是气血瘀滞、脉络堵 寒在皮肤上面的表现。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最为相关。:f 症状:面部黄褐斑 肝气郁结型:急躁易怒、胸肋胀痛 肝肾不足型: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 脾失健运型: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 调理手法.

设足三里血海穴、膈俞穴马歡相配,有生化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每穴点刺圆揉5-10分钟;

2、 肝俞穴、太冲穴为调肝要穴,相配能疏肝理气,圆揉时电量由小到大每次5-10分钟;肝 俞穴用油8、7、10、1;

3、 肝俞穴、肾俞穴是补肾要穴,每次圆揉约15分钟,肾俞穴用油8、, 7、11、1;

4、 圆揉脾俞穴、肾俞穴有很好的健脾胃作用,电量适中,每次5-10分钟,脾俞穴用油8、7、

2、

六十四、肠胃炎调理手法

肠胃炎病因:

肠胃炎是泛指消化系统发炎的疾病,为笼统的称呼,具有非特异性,通常不能清楚判定病因。 肠胃炎病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农药、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学作用、或其他 无机性物质污染等。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 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肠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 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肠胃炎的危害:

1. 急性胃炎发病较急,症状明显,严重的呕吐好腹泻会导致患者电解质和体液丢失,造成患 者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败血病。

2. 腹泻和呕吐作为胃肠炎的常见症状。患者由于腹泻和呕吐而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当失 水超过体重的5%时,就会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缺钾时,可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 或有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也可能出现呼吸肌麻搏及肠麻痹等症状。

3. 胃肠炎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中毒性扩张,多发生在全结肠炎患者,死亡率高达44%, 同时易引发肠穿孔。

调理手法:

1。先开后背督脉,重点做夹脊穴和膀胱经;肝胆、脾胃、大小肠,点刺、圆揉找痛点上油8.7.14.2.1 捂热,接着安抚;

2. 翻身开任脉,从天突穴(嗓子眼)滑指到曲骨穴(耻骨);再开胃经,从锁骨横开到乳房 最高点^直到腹股沟(两侧都做);接着开脾经,从腋下往上滑(不要横着往上)拐弯往下滑(乳 房侧面)乳跟收一下到腹股沟。

3. 点开穴位(先点刺后滑指)上、中、下腕、气海、关元、天枢、大巨(肚脐眼两侧1.5寸)。

4. 胃点刺圆揉找痛点上油8.7.14.2.1;肠点刺、圆揉找痛点上油8.7.3.1。

5. 便秘手法,大肠走向上横下先点刺后滑指再安抚,.痛点上油8.7.3.1,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圆

揉,注意顺时针是逆时针的两倍。 :r'、

6. 做腿,先纖股沟交叉点,点刺、圆揉打开,腿外侧胃经一直到解溪穴(脚背系鞋带处》, 腿内侧脾经一直到太溪穴(脚踝内侧处),最后安抚。

六十五、胃痉挛调理手法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胃痉挛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 出现胃痉挛时,主要对症,解疼止痛止呕,如果常常出现胃痉挛,应注意寻找原因,从根源上治疗。

胃痉挛病因:

1 .环境因素

⑴在环境因素中,饮食的情况最常见饮食不规律可能增加胃痉挛病的危险性,生冷和对胃有 刺激的食物常常可以引起胃痉挛病的复发。

(2)个人的不同习惯常与胃痉挛的发病有关,如长期吸烟者的胃痉挛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⑶药物作用,如阿司匹林可以破坏胃酸分泌的自身调节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胃痉挛病。

2 .遗传因素

胃痉挛的发為,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3·身心因素

长期心理压力或持续高度精神紧张,易患消化性胃痉挛。有些慢性疾病易伴发胃痉挛,如: 胃泌素瘤,.嗜碱性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 竭等。.

调理手法.

1. 开背打通督脉,重点做夹脊穴和膀胱经肝、胆、脾、胃、小肠俞,点刺、圆揉找痛点上油 8.7.14.2.1捂热,安抚。(两个负级板放在肚脐眼上边#下边一个,M也挺好)。

2. 翻身开任脉,从天突穴(嗓子眼)点刺上、中、下脘穴,直到耻骨穴。然后再开胃经,从 锁骨横开到乳房最高点,#直到腹股沟(两边都做),接着再开脾经,从腋下上滑(·注意不要横着往上)拐弯往下滑(乳房侧面)乳根收一下到腹股沟。


六十六、胃下垂调理手法


胃下垂(giwtmpUmiM)是指站立时,胃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本症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

育下委病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阆定主要靠3个因素:

1. 横_的位*和膈肌的活动力。

2. 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 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 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症状:胃腹坠胀疼痛,食后加重,喜蹲不喜站,喜曲体侧卧不喜仰卧,大便头硬后溏,消瘦无力, 怕冷。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中脘,梁门,百会。

食疗:A1*胶囊、A2胶囊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日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调节粉剂。

注意: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

宜吃:清淡有营养食物,山药粥。

六十七、脾虚调理手法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 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睥 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 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病因:

1. 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 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 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 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 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 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 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踢于滞留;同时,W肠道内的表面 的祜膜逐渐变_,消化腺也逐渐蒌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 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冑逐渐衮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症状:形体消瘦,贫血,低血压,消化功能不好。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天枢,关元,气海。

食疗:A1胶囊、A2胶襄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H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谰节粉剂。

宵吃:食易消化物,多吃大枣,花生。

注意:忌生冷食物,不易暴饮暴食。

六十八、慢性肝炎调理手法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 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 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 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病因:

多由肝炎病毒引起,日久不愈,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气机郁阻,运化失常所致。

症状: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脘腹胀闷,大便时溏时秘,易疲劳,出虚汗,睡眠差, 肝区不适或刺痛及隐痛,肝功能异常等。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肝俞、太冲、足三里、期门、章门。

食疗:A1胶囊、A10胶囊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曰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调节粉剂讕|

宜吃:清淡易消化,鲜鱼虾,蔬菜水果

注意:戒烟酒,卧床休息,少食高糖,高蛋白,多脂肪等动物脂肪憾^

六十九、肝火盛调理手法

所谓”肝火旺盛’常指人爱生气,,易着急,动辄发火发_在影视作品中,常见剧中人物遇 到不如意的事,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大动肝火,拍案i起,1气之下手捂胸口、猝然昏倒,或 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就是”肝火盛”最生动的写照。这类悲剧的原因,除了本人已患有如高血压、 冠心病、肺结核、胃溃疡等某些疾病之外,”肝火盛”是一个重要诱因。

肝火蛊病因: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i悲、恐、惊)过极w均可致病,其中尤以发怒对人伤害更大, 故怒伤肝之说。而”肝火盛大多是怒伤肝”的外在因素。其临床表现轻则出现头晕头痛、 面红目赤、心悸失眠、不思饮食、胸闷腹胀等症;重则肝火犯胃而呕血,肺火犯肺而咯血,肝风 肉动而抽搐,肝火冲心而心痛、昏迷或发癫狂。因此不可轻易发怒。

症状:动怒,生气,脾气急燥,头痛失眠,面红耳處

渗吸疗法常用穴位:肝俞、太冲。

食疗:A1胶囊、A10胶囊每日二次,每次各三粒

专家建议:家庭日常饮食主食中添加调节粉剂

注意:少动怒,保持心隋愉陕,多食水果,如西瓜,多食绿豆粥。

七十、便秘调理手法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 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 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a 便秘病因: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1.器质性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仇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⑶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 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 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 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 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 神经心理障碍。

(9) 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 组胺药等。

2.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⑴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 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 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 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 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_

(6) 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便秘临床表现·

便意少,便次也&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 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由于便秘是 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大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实 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调理手法:

1. 开背,通膀胱经

2. 重做脾、胃俞用油8.7.9.13,1,肺、大肠俞用油8.7.9.15.1。

3. 点刺、圆揉天枢穴并疏通大肠经

4. 点刺、圆揉支沟穴(便秘特效穴)。

5^点刺、圆揉腹结、大横、关元、中极并于神阙穴,小腹处分别顺时针圆揉,安抚上油8,7.9.3.1。 6.点刺中、下脘,:滑肉门,并沿乳头一线从上到下做胃经(既做肠不做胃,等于白浪费)。

以上只是针对便秘的通用手法,而患者个人便秘病因各不相同,所以医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 症调理才能真正调好便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