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善恶?作者:杨梦华

 刘淑姿 2017-01-07
     佛家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很认同佛陀对善恶的界定。
     人为什么要行善?
     因为行善是因,给人带来安祥自在是果----这是人人想要的善果。而行恶的因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人都不想要这恶果。看不明白因果的无明状态就会使人幻想:我可以行恶的因却能得善的果!不明白善恶就种下了痛苦的根源,不明白痛苦来临时是因为自己种下了恶因造成的。
觉察能够令人见到自己起心动念的本质是善是恶,'自净其意'就是断恶向善。
     
可以说'自我觉察'是因,获得'自净我意'是果。这是觉察训练的根本方向!就是断恶向善的根本方向!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善果方向!
    
然而,当人深深陷入'我意'的内容里,就很难提起意识做到真正的觉察。
     '我意'的内容有三种形式:
1、最坚固的是储存于细胞的DNA中,并完全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可以比喻为'结成冰的信息',即生理承载的信息 。这是'我意'最坚固的内容,最难以'自净',生命的本能趋向只有越来越维护固著这层'我意' 。
2、其次是储存于'心中(魂魄)'的信息,有变化的、部分的可进入下一世,与父母无关,是个体的先天'我意',可比喻为'如水流动的信息',即心理承载的信息。这就是情感的源头,只要这部分'我意'被触发,就像水一样不断起伏变化,甚至波涛汹涌。但也因为内心如水,还没有结成冰,通过觉察获得'自净'的可能性就大于生理层面。
3、最新的、当下的、这一世后天累积的信息,是储存在人头脑里的信息,可以比喻为'气态的不稳定信息',即头脑中的想象、逻辑、思维。只有这个信息是刺激人类发展最强大的动机源,几万年前的远古猿类,正是有一支发展了头脑信息的'我意',才从猿类进化成人类。
互动吧-什么是善恶?作者:杨梦华
参考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网上可购。
     由上述这三类'冰(色) 水(受) 气(想)'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行),共同构成了'我意'(识)的内容----这就是我,这就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的人。真正的觉察需要把这一切完整地看清楚。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觉察到'我意'受困于头脑中的信息,逻辑上讲应该是最容易改变的,只需瞬间的一转念即可改变。然而现实中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呢? 就是最初头脑中这些新信息的形成并不是建在空中楼阁上,其地基就是与生俱来的那些'结冰的信息' '如水的信息'。
     要真正做到觉察,需要先看到头脑信息,并能穿透头脑看到地基才行,需要把这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都看透,把'我意'形成的过程整个都看清楚,这才算觉察到位,才能明白'我意'。
     现在可以看到,要能做到觉察到位,真的明白'我意',进而能做到'自净我意'(趋向善果)不是'自保我意'(趋向恶果),可谓障碍重重!
     首先遇到的阻力是看清'我头脑里的信息'和'别人头脑里的信息'不一样,不再强求别人必须遵从'我头脑里的信息',因为这是在种恶因必得恶果。
     看清楚这点很容易,然而做到不强求别人不容易,这就关乎到'我意'的地基了。'自保我意'的趋向,如果不强求别人就会让我感觉很受伤,很没自尊,我太难过了无法做到,甚至威胁到我的身体,'我意'中的'冰 水'受到巨大威胁,必须自保。到此觉察早已不在,'我意'进入自保趋向无法自拔,只求'自保我意'而种下恶因,却希望收获善果,直接进入梦幻泡影中。这就是觉察的巨大障碍。
     问题来了: 
只有做到觉察才能自净我意,而没有净化的我意恰恰是觉察的障碍这岂不成了悖论吗? 事实正是如此就因为这个事实,才有了善与恶。
     善与恶正是针对不能做到完全觉察的人,真正觉察清明后就不用再强调区分善恶了。
     
不管有没有觉察,在起心动念上趋向'自净我意'者即是善,趋向'自保我意'者即是恶,这是善恶的根本动机区别。
     所以区分善恶不能看行为和表相,只能看动机,看自己起心动念是为什么? 这就可以区分并识破伪善,必须看到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而看到动机并不困难,关键是意愿,愿意对自己诚实而不自欺。
     因此,在做不到真正觉察之前,先以戒行来减低、弱化'自保我意'的趋向,这就是在朝着向善迈进,同时降低'冰 水'的'未净我意'带来的阻力,再加上努力精进训练觉察力,有了这些因,必趋向'自净其意'的善果,才能达到人所追求的幸福安康之目的,而不至于南辕北辙,执著错了方向。
     
那么什么才是善的?最基本的就是佛陀倡导的五戒。
第一戒:不杀生。
     不杀生就能减低'冰 水'的信息带来的阻力,不顺从储存在身心中的'未净我意'。
     世界的灾难和家庭的灾难,第一灾难是杀生。因为被杀的生命'未净我意'受到冲击以后都要本能的维护自己,就要报复,这就成为灾难的根本原因。所以不杀害一切众生本身就是'自净众生意',是第一大善。
     现在人经常放生,但是放生的宗旨搞错了,动机不对。放生是对过去杀生的忏悔,不能叫做功德。当我把你们都关起来了,然后再放出来,能叫做功德吗?特别有一种放生更不对:去跟卖家预定数量,这不能算放生。真正的放生,是从刀口下面救下来,不讲价钱,为了救这个生命,不惜代价,这就叫做放生了。
第二戒:不偷盗。
     偷盗因为贪欲,为了满足'未净我意'去占用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就是以'我意'强加于'他人意',必会激发他人的'自保我意',给自己和他人都种下恶因。不偷盗也是世界安详的条件之一。 
第三戒:不邪淫。
     邪淫是典型的为满足生理及心理的'未净我意'而对'他人意'造成巨大冲击,所以说:'万恶淫为首!'
     这种行为造成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甚至酿成更严重的杀业后果。
第四戒:不妄语。
     不妄语,要说真实语,要坦诚面对。
     不诚实的本质就是要'自保我意',因而造成损害'他意',对方也必然要'自保我意',就会起情绪,要讨公道,于是大家都痛苦。
第五戒:不饮酒(不上瘾)。
      在佛教中,这一戒为遮戒,即能起到遮盖的作用,酗酒、赌博、网瘾等等均属戒除范围。是因为人一旦对此上瘾,就直接掉入'冰 水'的地基中不能自拔,头脑唯一所做的就是拼命自保,再无其它可能。只要不戒除上瘾行为,前面四戒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这是遮戒,有了这个遮戒,才能让头脑保持清醒,才能不违反上面的戒行。
受戒与守戒
     受戒分有一分戒,两分戒,三分戒,也可以叫做半分戒,满分戒。你们能守得多少条戒,就算多少分戒。如果全部守完五戒,就叫满分戒。 
     受了戒不守戒,等于没有受。守戒就是守住自己不要因'自保我意'而侵犯损害'他意',所以能守戒就是向善,破坏戒就是行恶。
     佛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不是为成佛而定,而是为爱护我们的生命而定,为保护每个人的福祉而定,为爱护整个社会而定。不要认为守戒是为成佛而守戒,而是为自己的幸福安康而守戒。
     明白守戒是为自己谋福祉就是明理的人!明理人就会自觉自愿为自己受戒,不明理的人就怕受戒。怕受戒的人结果就是自己的不良行为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本来想要自保,却最终葬送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