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一章·辨证与辨症

 水木年华138 2017-01-07
 临床辨证论治,有三个环节:一,四诊环节,目的在于收集临床资料和确认临床症状,即《伤寒论》的“观其脉证”。二,“辨症求机”思维环节,为的是“知犯何逆”,形成证候病机的判断。三,法、方、药、护的论治决策环节,以“随证治之”为原则。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没有四诊的症状收集和确认,就没有“辨症求机”的证候判断,没有证候判断就没有“随证治之”的依据。“辨症求机”将中医理论落实到临床实际中,是走向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不辨之辨”的起步台阶。“辨症求机”是活泼泼的思维方法,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如同孙思邈说的,“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辨证论治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经过辨证,才能论治。辨证阶段包括了四诊、“辨症求机”两个环节,辨证则是这两个环节的统称。中医历来把“辨症求机”称为辨证,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藏腑辨证等等不同的分类方法。辨证和辨症的语义是不同的,辨证是中医固有的名词术语,辨症则是动宾词组,辨是动词,症是宾语,是辨的对象。把“辨症求机”的辨症和包括了四诊在内的辨证区分开,理顺辨证和辨症的逻辑关系,可以避免学术混乱。

    《伤寒论》的“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分析、判断,也就是分析症状内涵的病机,实现证候的判断。“辨”是介于症状和证候之间的临床思维活动。临床症状是证候病机的客观基础,靠四诊收集和确认,属于“观其脉证”;证候是病机结论,取决于医生的病机思维。病机思维,是运用中医理论,遵循“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原则,对临床症状的病机性质进行分析、综合的逻辑过程。“辨症求机”是对病机思维的概括,辨症是辨症求机思维简称,以“知犯何逆”为目的,辨证则包括了“观其脉证”的四诊和“辨症求机”思维,概念位大于辨症,两者存在从属关系。

    “辨症求机”的分析方法,有病性之辨、病邪之辨、病位之辨和病形之辨、病种之辨、病势之辨。分析病性,是了解寒热虚实的具体性质和程度;分析病位,是了解五藏气血、表里内外的病变部位的浅深;分析病邪,是把握新感、留邪、伏邪和内生痰瘀水饮的多少有无;分析病种,要区分外感内伤,区分是伤寒还是温病;分析病形,是了解病情有形、无形等的基本形态;分析病势,是把握病情的实际演变趋向,以明确自和而愈还是传变加重。

    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等的辨证,是指医生运用六经、八纲等中医理论,对临床症状进行病机分析,其实就是辨症-对症状的辨,与包含了“观其脉证”在内的辨证不同。为了论述方便,下面将六经辨证等的辨证,均改称为辨症。

    六经辨症、藏腑辨症、气血辨症等,是根据“辨症求机”思维运用的理论所进行的分类。如运用六经理论分析临床症状的病机,就称之为六经辨症;运用藏腑理论分析临床症状的病机,就称之为藏腑辨症;运用三焦理论分析临床症状的病机,就称之为三焦辨症等。这样的辨症,属于理论的分类,但临床的具有运用,往往是相互关联、彼此融通的。六经辨症的病机分析,要涉及到营卫气血、五藏六腑;藏腑辨症的病机分析,要涉及到气血经络、六淫七情;三焦辨症的病机分析,要涉及到上下藏腑、卫气营血等等。

    至于八纲辨症,其中包括了基本病机-寒热虚实,我们习惯地将其作为辨症的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命之八纲,明确提出的是明代王执中,他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则用“八纲”概括之。随辨证论治的发展,八纲上升到了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常与四诊并称。八纲和六经辨症等不同,它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缺乏实用的思维工具,不属于“辨症求机”的方法,而是对六经辨症等辨症方法的逻辑概括,具有原则性。八纲的原则,可以概括其它“辨症求机”方法,三焦六经有表里,藏腑经络有虚实,气血营卫有寒热,最终都可以归纳为阴阳。

    阴阳是中医学重要的观念,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内涵简单外延极其丰富,可以概括所有的理论,如果不理顺这些内容的理论关系,很难形成病机逻辑的中医思维。首先要明确,把阴阳作为八纲中的两个纲领,不能在混同于中医学中作为基本观念的阴阳,应该和寒热虚实一样,有临床具体的内容,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病机分析和证候判断。实际上呢,八纲中的阴阳依然停留在观念性的层面,是对表里寒热虚实的分类,即表寒实属阳,里热虚属阴,因此,又称其为八纲中的总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就确立了阴阳的基本观念的理论地位,这是不容忽视和动摇的,在确立了阴阳的基本观念的地位之后,明确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疾病之本和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不同的。基本观念是学科理论的文化灵魂和统帅,相当于大厦的钢筋,支撑着整座大厦,不单单是对表寒实、里热虚的归纳。我比较赞同张景岳的看法,他把阴阳和表里寒热虚实分别开,作为观念性的纲领,把所有“辨症求机”的思维方法分为阴阳,而把表里寒热虚实称之为“六变”,分析表里寒热虚实的思维,就是“六变辨”的思维。

    在八纲中,普适性最大而有具有最大病机价值和实用性的,只有寒热虚实。在表之病有寒热虚实,在里之病有寒热虚实,阴病要落实到寒热虚实,阳病也要落实到寒热虚实,寒热虚实作为基本病机,是任何时候、任何个体的任何疾病都存在的,既可以临床实在化,又有与之相对应的方药理论。中药之性不外寒热温凉,方剂之理不外寒热补泻,临床辨明了寒热虚实,立法处方就了对应的目标,选方用药就有了基本的依据,就能够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表之病如此,里之病如此,藏之病如此,腑之病同样如此。

    其实,临床任何一种疾病都存在病位、病性、病邪和病种、病形、病势的病机。病位有寒热,病邪有高下,病性有盛衰,病种有从属,病形有气血,病势有传变,不管哪种“辨症求机”的方法都不是单纯的。“辨症求机”要做到“胸无半点尘”,从临床症状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表里之病位,求证虚实之病性,把握六淫七情之病邪,通过病种之辨,明了病形之状态,预测病势之趋向,才能对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做出判断。

    临床疾病是无法用理论去规定的生命客观,“辨症求机”不是直观感知的形态确定,而是内在生命活动规律的把握。外感疾病需要考察藏腑内伤,经络阻滞需要分析气血虚实,上部疾病需要察其下,下部疾病需要察其上,阴盛之病要知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热过盛要知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就一般程序而言,是先辨病以分清外感内伤,循病种之辨的病机导向,逐步深入,求寒热之多少,责虚实之有无,明病位之表里,知病邪之性质,标本缓急,主次因果……,然后做出证候病机的判断。由于没有区别辨之结果和辨之对象,辨证和辨症不分,在我过去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之中,大多数把“辨症求机”改成了“辨证求机”,一字之改,意义完全变了。

    ——病机与临床·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