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问题还有人不懂

 诺亚第运动康复 2020-10-13

       诺亚第康复年底全科班终于结束了,既有欢喜也有忧。康复技术盛宴名不虚传,却又发现很多不懂的,量大难以消化。

       诺亚第康复课堂,有讲不完的知识点,也有回答不完的问题。为了给传授更多知识提供时间,后来只能限制了学员的提问时间。接下来我们就课堂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几个问题,打发一下你的忙碌时间。

       高深的问题留给诺亚第康复课堂,我们在这只聊轻松的。

          离心收缩          

       看到这题目,大部分教练想必嘴角一翘微微一笑,不燥,你若不忙但看无妨。

       身为医师,体谅我的同行,多方面理解它确实挺难。深思,为什么不懂呢?究其原因一二三,希望帮你一点忙。

                  首先,误认为「离心收缩」中的心指心脏。

       我们那枯燥的医学课堂上反复出现过类似的带「心」的词:近心端&远心端。一个部位,靠近心脏的一端为近心端,远离心脏的就是远心端的。这个在我们临床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这里的「心」指什么呢?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心脏。还有现在很多人发胖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两根竹竿顶着个大皮球,怎么称呼呢?那叫「向心性肥胖」。这种胖可是非常不好的,比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风)、糖尿病等等的发病率大大地提高了。那有没有好一点的胖的,当然有,偷偷告诉你们,想要答案的就去找苗振老师握握手就知道啦。「向心性肥胖」这里的心也是可指心脏,人体的中心部分。

       所以,不少医师看到「离心」「向心」,就习惯性认为离心脏而去的就是「离心收缩」啦。

      第二,把「离心收缩」和「舒张」混在一起了。

       对于向心收缩,相信大家没有不理解的,就是传统意义的收缩,小学生都知道。那「收缩」的反义词是什么?我们小时候就学过,就是「舒张」!当一块肌肉收缩的时候,它反面的肌肉怎么样呢?那不用多用说,就是舒张,就是放松啊,不然那个动作就没办法完成了。但是,现在怎么出来一个「离心收缩」呢?离心收缩那还是收缩,「收缩」那就还是缩短?有些明白人都看急了,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怎么那么费解!体谅一下,没有这困扰的朋友是没办法理解他们的烦恼的,头大着呢!

                  现在,我们先就这俩问题试试能不能让还不明白的一部分人再明白一点。

       首先申明「离心收缩」这里的心和我们医学课堂常用的心不一样,不是指心脏。如果一定要用「心」的字面去理解它,那它就是指目标肌肉的中心。当起点或止点远离目标肌肉的中心点,那就是离心。

接下来我们聊聊「离心收缩」的两种不同情况。

       对于「收缩」的习惯理解是指目标肌肉发力变短,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是收缩的,伸膝时股四头肌是收缩的,我能感觉到发力了,我也能摸到目标肌肉变硬了变粗了。这个是所有人都很好理解的收缩。在这个收缩前面加上一个词「向心」,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向心收缩就是我们习惯说法中的收缩。接下来,我们先提另一个词「等长收缩」,等长即是肌肉长度不变。这时,我们大脑里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一个情景:比如当我屈肘端一盆水,端不动了,就赶紧喊别人帮忙,这时候再往上已经没力了,放回去吧又觉得那是白费力了,于是撑着等别人过来帮忙。这时肌肉没有再缩短,也没有被拉长,那就是等长收缩。

       如果这时候帮忙的人一直没有来,我撑不住了,而且盆里又是热水,不可能直接扔掉啊,会烫到自己的,那只能慢慢地让肘伸直,把水盆放回去。这时候我的目标肌肉有收缩吗?当然有。我的肱二头肌有被拉长吗?肌肉止点有离开肌肉中心远去嘛吗?正是。现在该明白了,这个就是肌肉的离心收缩。

       我拿个重物拿不动了,慢慢放下了,是离心收缩。拿个贵重的小礼物轻轻地放下,这也是离心收缩,只不过收缩的力气减少了。小偷蹑手蹑脚,每一个动作都是很轻柔的,怎么做到,靠的就是肌肉的离心收缩。所以,只要是肌肉变长的,又是在收缩发力的情况之下完成的动作,都是离心收缩。不管目标肌肉发了多大的力。

       目标肌肉的离心收缩想必大家应该没有问题了,也就是我们要对一块肌肉进行离心训练时怎么操作应该是不会搞混了,即让被拉伸的肌肉发百分二三十的力气收缩到最短,操作者再以大一点的力把收缩的肌肉拉长。

                  那么,离心收缩和舒张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时候的理解,当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是舒张的,肱三头肌收缩时肱二头肌是舒张的。当它舒张时,就没有一点的发力嘛?先做个试验,一手搭在另一手肱三头肌上,在屈肘的时候,它是软的,这就是小学老师告诉我们的舒张。接下去,我们把屈肘的速度加快,再感觉肱三头肌的软硬度。再在手上加一个重物时屈肘,感觉又有什么变化呢?越来越能感觉到它收缩了。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关节的稳定性保护机制来考虑。在潜意识里面,关节的稳定性保护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完成某项动作。当轻松缓慢屈肘时,肘关节关节囊,周边韧带足够维持关节的稳定,所以基本上不怎么需要肌肉参与,然而快速活动或是负重活动时,就需要周边肌肉的参与了。怎么参与呢,那就是离心收缩了。看肱二头肌止点离肘关节不远呢,很大的力可以把桡骨尺骨拉向前方离开正常关节位置,那么保护性向后的力谁给,就是后方的肱三头肌了。

       所以,舒张是作为拮抗肌的简单的动作,那时潜意识控制下的放松,或没有发力的放松或有发力的放松。离心收缩也有两种,一是意识控制下的收缩肌肉被拉长,二是潜意识下的拮抗肌有发力的舒张。

       聊到这应该是更明白一点了吧?也许有小小部分朋友更晕了,没事,安静沿这思路捋几遍就清楚了。

离心收缩分两种:

       第一种,意识控制下的收缩肌肉被拉长,也是我们上面说的目标肌肉被动地被拉长。这是康复技术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肌肉的慢性损伤,筋膜的粘连,或是肌肉的离心控制不足,都可以通过这一康复技术来改善。

       第二种,潜意识下的拮抗肌有发力的舒张。把很多人蒙晕的,应该就是这种离心收缩。它能力的不足正是需要进行第一种离心收缩训练的基础原因。

       比如课堂上常常的举例,羽毛球运动员大力扣杀,肩屈肌肩内旋肌极度快速收缩,肩关节的稳定性谁来负责,肩关节关节囊周边韧带一定不够这个能力,这时候肩屈肩内旋的拮抗肌就不能是「完全放松」就够了,它要收缩,要给肩关节一个往后、外旋的力予以平衡,同时,它又要被拉长,不然没办法扣杀球了。我们意识里只想着扣杀球,没有想过要稳定肩关节,更没有想过拮抗肌要收缩,是谁在负责,潜意识负责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感知过,所以我们不认识它。其实人体就是这么奇妙,身上发生的太多的事是不用我们主动过问的,就这么智慧地发生了。如果身上任何一个事件发生都要我们大脑去管,我们早就累死了。

       如果没有颈伸肌群的离心收缩,那我们低头就如木偶;没有臀大膕绳的离心收缩,马拉多纳无法进球;没有膈肌的离心收缩,世间就没有动听的歌喉;如果没有胫前肌的离心收缩,慈母也就没办法在刚入睡的孩儿床边表达爱的无声。

再思考吧,

你会为你正拥有的身体而兴奋,惊叹!

本文作者
陈久颂
 
执业医师
国家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本科
诺亚第系列课程认证
关节松动术认证
超微针刀课程认证
北京汉章针刀系列课程认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