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太极”的内涵?(10)

 如梦令sur66bf3 2017-01-08

积分6487等级8江湖新手

如何理解“太极”的内涵?(10)

——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认识太极拳(十)

太极拳源自明朝年间,道教武当张三丰派。但是指导拳的技术原理的“太极”理论,可上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周朝出了一本书名“易经”,因始于周朝,也名“周易”。同期还有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有段重要的论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崇拜“自然”。主张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老子“道德经”还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道是生命之初,万物之始是一个阴阳未分但客观存在的混沌气场状态。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说得清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阴阳讲不清楚但客观存在。自称太极拳家的祝大彤讲“太极”,说动分阴阳,动有阴动、阳动。一套83式拳套路可分 326个阴动、阳动。由此可见他没有看过“道德经”,或者是看过,但不理解。也许是为推销他的“自然太极拳”而故意找理由吧。

“周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权威的经典著作,被尊为群经之首,华夏文化之源。古人称;易道深,人更三聖,世历三古。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文王、周公演周易,近古孔子修易传。上千年的古人知识结累方写成这样一本“周易”。它有占、象、数、理等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理的部分“系辞”基本上是现代哲学的源泉,称先民天理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周易” [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图”是道教的图腾,标记图案,它用简洁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图案。既有视觉美感,又充分表现太极四大自然律的内涵。所以道教崇拜“太极图”。研究“太极”不能只见“太极图”,不问原著。只见树木,不问森林。

太极中心律是“周易”的第一个自然律。 [系辞上传] :“天下之初,贞夫一者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宇宙间万事万物都以太极为中心存在。一切事物的中心无不存在阴阳两元。“太极”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运动,物质运动,皆从“太极”开始。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应该理解认为在无边无垠无极的宇宙中,产生的阴阳二气紧密相抱,混沌未分的大气场的状态,称“太极”,称“道”。这里说明“太极”和“道”的认识是一致的。太极包含阴阳,运动时显示阴阳对立,静止时阴阳相合,“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故太极在动静之机,是阴阳之母。“太极”是古代哲学名词,按现代哲学观点解释可用“事物”或“矛盾”二字说明,可以指任何事与物,大到天、地。小到分子、原子、夸克。历史上称道、太玄、无极、太一、太虚等与“太极”是名称不同内容一样。“太极”理论是古人研究生命起源、事物的根本、天文天体、宇宙空间之后产生的二元论哲学概念,发展到现在就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统一的法则。“周易”认为自然宇宙中,中心就是太极。太极含阴阳两元。没有什么“无极”的东西。这就形成“太极中心律的概念.太极还有其他三大自然律;它们是阴阳律。周期律。螺旋律。

一个拳种要冠名“太极”,不能只求名称好听,不能见字释义,以为 “太极”是最高最大的代词。要理解创始人用心良苦,明白其中内涵。要达到表里一致,名称与内涵统一。做到名符其实。“太极拳”所以用“太极”名,因为用其他“名”,很难体现拳的拳性、拳理的特殊性。唯有用“太极”冠名,才充分反应拳的本质。首先太极拳手体态必须是充分体现道家的“自然观”呈“自然态”,进而搏击技法体现“周易”的太极四大自然律。反过来太极拳手所以能“四两拨千斤”,就是因为他具备“自然态”体态。拳技中充分运用“周易”的太极四大自然律的结果。包括太极中心自然律的结果。

将人体看作一个“自然体”,其中心就在脚上,两只脚的实体体现阴阳两元,合起来是一个“太极”。人体静态时,两脚阴阳平衡。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运动时,用意念调整两只脚的阴、阳转换,阴、阳平衡。身体重心在左脚,则左阳右阴。身体重心在右脚,则右阳左阴。身体重心在左脚,则身体的左半边身是阳,右半边身是阴。反之身体重心在右脚,则身体的右半边身是阳,左半边身是阴。两支手臂都是依半边身体决定阴阳。是阳的半边身体会体现“实”,是阴的半边身体会体现“虚”。手对脚来讲必须是阴、虚、轻、柔。两手之间还有相对虚、实,阴、阳。依同位脚的阴阳而定。太极拳手运动时,主要体现整体骨骼运动。依太极中心自然律要求,其运动必须由脚发起,脚表现为阳,然后带动身体整体运动调整。其两手总是表现为轻、柔。表现为“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段精辟的拳论,引自“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意明确讲太极拳手,其运动中心是在脚,一切运动由脚开始。王宗岳讲;运动中的太极拳手必须“立如平准,活如车轮。”讲的脚的重要和灵敏度。拳手两脚如穿着专用溜冰鞋,站在竞技场,应对敌手变化多变的攻击。“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讲的就是腿部决定全身平衡。反应太极中心自然律在拳法中的重要性。人的本能运动多是肌肉运动,所以其运动中心在腰。外家拳手运动中心在腰。时尚太极拳运动中心也在腰。陈鑫的“八法推手技法”运动中心还是在腰。陈家沟的陈拳拳理,要求拳手的体态,身备五张弓,五趾抓地,以腰为中心,内外六合发力出拳。祝大彤的自然太极拳不自然,它要求以腰为中心,上下放松。显然与原生态太极拳拳理有所不同。产生结果是祝的太极拳水平提不高,仅比“推手”技法略高一点。就此说明太极拳拳种与众不同的关键点,是有否遵照太极中心自然律体现在基本技法上。

就太极拳技法举例讲,如果拳手掌握以脚为人体运动太极中心的话,并养成运动习惯。交手时,当大力对手的双手捧住我的双手,向我的身体中轴压过来,我取自然态,用意念根据来力偏向,或左半身或右半身,我即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脚或者左脚。让出半边虚体。拳手不取外家拳的弓步,马步等步型。采用自然站立,两脚间距不超过两肩宽,所以重心的转移,没有外形动作,只是用意念想一想,对手不会察觉。这时我的体态是左虚、左阴或者右虚、右阳,身法正中,身体的脊椎中轴挺直不动。对手劲力再向前延长,我则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对手身体必然会随之失去重心落空。这就是“四两拨千斤”技法。反之用外家拳身法;身体重心控制在腰,用肌肉柔劲应对,当大力向我身体中轴压过来,开始我尚能粘连沾随,不顶不丢,当对方劲力传到腰时,拳手必然会不自觉的硬顶,这时正是对手显出大力攻小力威风。作为小力的拳手必败无议。后文再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