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酐检测中的「陷阱」

 莹火虫990 2017-01-08

深夜,被急促的电话铃惊醒:


张老师

小杨啊,你们家干化学做出来肌酐的结果有点儿奇怪啊!你们家的结果是350μmol/L,但是用湿化学复检只有180μmol/L 啊!会不会出错了?

小杨

张老师,麻烦您看看这个病人的肾功其他项目是不是正常啊?

张老师

尿素氮有些高,16mmol/L。

小杨

那麻烦您看看这位病人的用药记录吧,有没有一种叫羟苯磺酸钙的成分啊?

张老师

有的有的,这是一位慢性糖尿病的病人,服用了一种叫「多贝斯」的药物来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小杨

哦,那很可能就是它捣的鬼呀。请听我慢慢跟您解释


在实验室中,检测血肌酐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苦味酸法和酶法。其中酶法又可以分为三类:肌酐氨基水解酶法、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亚氨基氧化酶法。但是不管用的是哪一种酶,最终的显色都是通过过氧化氢与生色酚的反应产生的紫红色络合物,再用比色法去测定肌酐最终结果。



说到这儿您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整个过程排除其他干扰,那么最后生成物的颜色深浅和血肌酐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颜色越深说明血肌酐越高。而如果这个过程中某些物质因为其他原因被消耗掉,那么最终的颜色会比实际颜色浅,导致血肌酐比实际值低。


很不幸的是,羟苯磺酸钙就在其中扮演着「第三者」的角色,它「插足」 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酶的结合,消耗掉一部分过氧化氢,使得实际和过氧化物酶「在一起」的过氧化氢减少,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羟苯磺酸钙之所以会这样「横刀夺爱」,和它自身具有还原性是密切相关的。由此类推,我们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其他还原性物质,比如维生素 C、谷胱甘肽、胆红素等,也会造成类似的血肌酐「被低估」现象。



肌酐被低估,后果很严重!特别是某些医生对羟苯磺酸钙的干扰认识不足,甚至可能把它当做降肌酐的「神药」,可以「药到病除」,最终让病人花着大价钱买着漂亮的实验结果走进透析室。


以后,当您遇到肌酐结果干湿化学不符的情况的时候,希望您先别忙着下结论。因为干片的特殊配方可以降低羟苯磺酸钙的影响,所以会更接近真实结果。或许您用的小小一张干片,就能使病人避免漏诊或误诊。


最后,还是要为羟苯磺酸钙正一下名。虽说这个药没有那么夸张的降低血肌酐作用,但是作为一个老牌的改善微循环药物,仍可用于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许多肾脏疾病。帮助临床医生解读疑难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才是我们检验人的价值所在!


本平台发布内容均为奥森多医疗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