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介 | 学习书法从写什么字开始?

 云淡风轻爱如故 2017-01-09

楷字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我们认为可以先从唐人的字学起,因为唐代的书法,是极有法则的,而且,写楷书著名的人很多,并且个人的书法都有着不同的面貌,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欧阳询,楷帖现在流传的有四种:一为《皇甫君碑》,二为《醴泉铭》,三为《化度寺》,四为《温彦博碑》。但后两种残缺甚多。《温彦博碑》的字体和《皇甫君碑》大致相近,《化度寺》则和《醴泉铭》相近。皇甫碑字体作长方形,醴泉铭系作正方形。他写的笔画,总是横平竖直,起笔住笔,干净利落,结构紧密整齐,虽属方正平直,但点画也有变化,绝不呆板,他的三点水“氵”偏旁的写法就与别家不一样。又如直弯钩“乚”很像隶书的写法,住笔这一钩,总是向右顺笔斜出作收,不作钩趯的形式。这都是欧书在笔画和结构方面特殊的地方,应该加以注意的。至于他的用笔,既不是平庸,更不是圆熟。我们体会了欧字笔法的这些特点,对于欧字应该怎样写法,自然就容易明了和掌握了。

选自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的碑帖遗留下来的较多,现在一般常见的《圣教序》和《倪宽赞》,都是他晚年所书,但是用笔不尽相同。《孟法师碑》是早年所写,很多横画的收笔,还是上挑,可见褚是精于隶法。他的笔法是从隶法演变出来,能够在瘦劲之中,显得秀润。在唐时,学褚的人就很多,如薛稷的《信行禅师碑》,魏栖梧的《善才寺碑》,张旭的《郎官石记叙》,都是褚的一派。褚书有隋代书法风范,隋开皇时的《龙藏寺碑》,同褚书非常近似,从而可以看出褚书的由来。

相传褚书的笔法,是从很多家吸收来的,初学虞世南,后进而摹仿锺繇、王羲之,又精汉隶,所以他的笔法,方、圆俱备。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近代的人学褚,多半是写褚书《圣教序》。但是这块碑经受多次捶拓,所有横、竖笔画,变成两头粗而中间细,学得不好,便成蜂腰的姿态。似不如写《孟法师碑》,笔笔结实刚健,更便于初学。或临《倪宽赞》,这是墨迹影印,其用笔转折处完全看得清楚,比较碑刻自然好得多。

颜真卿碑帖,流传到今的,大者如《中兴颂》,小者如小字《麻姑仙坛》,不论字体大小,结构和运笔都是方严雄伟,一笔不苟。相传他幼年很穷,没有纸笔,用黄土画墙学习书法,可知真卿肘、腕的功夫,是从此练习出来,所以能“力透纸背”。

自唐、宋以来,学习颜书的非常之多,最著名的,如柳公权、杨凝式、苏轼、董其昌、何绍基等,都是从颜入手,后来兼习各家,最后自成一体。

近时有很多青年同志一意学颜,是很好的,但是他们不写《颜勤礼碑》《中兴颂》等真正的颜书,却去学钱南园、华世奎等,就如同学欧字去写黄自元、王仁堪等,这都是不对的。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我们要学颜字、欧字,应该直接向颜、欧去学才对。

颜书的碑帖很多,这里只举一二种来作例子。《多宝塔》是颜真卿早年所写,横笔太细,似不如《颜勤礼碑》,结构谨严,笔力雄强,而且出土较晚,笔画清晰,行笔转折处,看得分明,便于临摹。学颜的大字,似以《中兴颂》为佳,结构宽舒,行笔挺秀,苏轼大楷,可能学的是这一种。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书结构方整,疏朗之中,气势圆满,横平竖直,不偏不倚,拐弯的折笔,刚硬如生铁铸成一般,凡一切间架有他一定的规格。至于笔法,纯用方笔,逆入平出,转折处提笔另起,蓄势回锋趯钩,下笔住笔,棱角锋芒毕露,这是属于笔法的外拓一路。外拓就是行笔时向外开拓,也就是笔锋外露,如欧、李、颜、柳等都是。古人说,王羲之用笔是内敛,献之是外拓,这就是外拓二字的来历。

有人说,颜真卿曾问书法于张旭,但是颜字却不像张旭,又颜传法于柳公权、僧怀素、杨凝式,而这三人又全不像颜,这是什么缘故?赵孟頫曾经说过:“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因为就笔法的大体来讲,不过有方圆之分,谁也离不了方圆的规矩,至于结构则各家有各家的变化,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决不是刻板模仿,依样画葫芦的。试看宋代的书家;苏轼学颜真卿、李邕、徐浩、杨凝式,黄庭坚学柳公权、《瘗鹤铭》,米芾学王献之、颜真卿。这宋朝的三位代表书家,皆有所师承,也许他们的师承还不止上边所说的这几家,但是他们都能吸收各家之长,独创一格,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柳公权的楷书现时流传较完整的只有《玄秘塔》一种。他是从欧阳询、颜真卿两家取得笔法的,瘦劲险峻处是学欧,行笔转折处是学颜。至于结构方面,如横笔带钩“乛”,竖笔带钩“亅”和折笔拐弯“”等处,都特别着力,总是一“顿”之后,回锋趯钩和拐弯,这些地方,似仍是颜法居多。但从每个字的整体来说,似乎比较颜字紧密,而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则似纯用欧法。

选自【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相传柳公权对唐李恒(穆宗)论笔法,有“心正笔正”之说,因此,有人误会执笔垂直不偏,就叫中锋,这是不对的。笔管垂直不偏,是执笔的姿势,中锋是指笔端的锋毫居中,写出字后,在笔画的中间看出一条墨线,就是表示笔锋从这一画中间运行经过所留的墨痕,这才是中锋。

另外,还有几点意见,就是学习书法,应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应该选定一种碑帖,自己制定课程,按日临摹,选定之后,不可见异思迁,随意更换,按日临摹,也不可间断,不能只凭兴趣,高兴时多写,不高兴时就少写,甚至于不写。第二,每写一种碑帖,不论遍数多少或时间长短,总要写到对于那种碑帖的特征,心中有所领悟。具体的说,至少在结构方面,能够摸熟一些间架的方法,笔法方面,知道怎样用笔(如方笔,圆笔之类),才能写出那样的笔画。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另换一种碑帖。清代康有为所说的日临百碑,那是指已经有了成就或很有基础的书家说的。第三,当临写的时候,要作好准备的功夫,就是把要写的碑帖,从头到尾熟读详记,甚至把每一个字的笔画分开,仔细研究它的结构如何安排。因为每一种碑帖,对于各种笔画和类似的字的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如果找着了那些规律,就容易学习了。在用笔方面,也要研究如何起住转折。这些道理都明白了,然后再开始临摹。既然这一种碑帖的结构、用笔,都已大致了然,然后从手上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有几分把握了。在初写的时候,哪能一写就像?但是心中有了那个字样,用手写出来,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仿佛的。并且,在临写的时候,必须不慌不忙,心中有数,宁可快些不要太慢,因为太慢了,难免注意描头画角地追求形似,反在行笔中间,忽略了笔力和笔意,这样的临摹纵是学得有些相像,而自己的手和笔却养成专门描画的习惯,胸中毫无所得,对于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是有妨害的。所以我们临写任何碑帖,既然认识了它的结构和用笔的规律,就应该“振笔直书”地从容挥洒,一遍不像,不妨十遍百遍,照这样的写法,如果能够得到一二分神气,比之描头画角表面相似的要有益处得多。因为我们学习书法,临摹是学习的开始,创造才是最后的目的。如何才能创造?就是要练好这一支笔,这一支笔要让它听我使唤,得心应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得笔”。

《人美文库》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开本:16开
内含书目
1. 怎样学习书法

2.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3.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

4. 各种书体源流浅说

5. 篆刻学

6. 草书写法

7. 怎样临帖

8. 书法学习必读

9. 晚笑堂画传

10. 古画品录 / 续画品录

11. 山水诀 / 山水论

12. 画继 / 画继补遗

13. 寺塔记 / 益州名画录 / 元代画塑记

14. 绘事微言

15. 图画见闻志

16. 画山水序 / 叙画

17. 画筌

18. 笔法记

19. 画鉴

20. 芥舟学画编

21. 山静居画论

22. 石涛画语录

23. 宣和画谱

24. 中国画论类编(上下)

25. 法书要录

26. 绘宗十二忌 / 写山水诀

27. 历代名画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