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獭兔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花好月圆图书城 2017-01-10

白艳华 陈 磊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4000)

獭兔痘病是由兔痘病毒引起獭兔的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其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皮肤出诊及死亡率过高。病兔出现多量的鼻漏,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兔体淋巴结肿大并有硬感。其中以幼兔和妊娠母兔病死居多。

1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獭兔感染,以幼兔和妊娠母兔的死亡率高。鼻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易感兔一旦接触含有病毒的饲料、笼具、厩舍即可发病。此外,皮肤和黏膜的伤口,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分泌物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本病传播迅速,病兔康复后无带病毒现象,康复兔可与易感兔安全交配,不发生再次感染。

2 临床症状

兔痘病潜伏期短的时间为3~5天,长的时间为10天以上。病兔出现多量鼻漏,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脶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变硬,这是本病的一个特征性症状。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感染的第五天,开始是斑疹,随后变成丘疹,最后形成脐状痘疱,干枯成痂皮。常见于耳、唇、眼睑部皮肤、驱干和阴囊皮肤,也常见于肛门及周围,母兔阴唇也出现同样病变。病兔都伴有眼睛的损害,轻则眼炎和流泪,重则发生角膜的弥漫性炎症,有时眼睛的病变是唯一的临床症状。病兔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孕兔可导致流产,成兔死亡率为10%~20%,幼兔可能高达70%。

3 病理变化

本病最特征性的病变是皮肤损害,出现斑疹或严重的出血坏死。斑疹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如口、上呼吸道、肝脏、脾脏及肺脏。病兔出现皮下水肿及天然孔水肿。胃肠道主要在腹膜和网膜上出现病灶性斑疹,肝脏肿大,呈黄色,整个实质有许多灰白色结节,有小的灶性坏死区,胆囊有小结节;脾脏中度肿大,伴有灶性结节和小坏死区;肺脏布满小的、灰白色结节,在病程较长的病例有灶性坏死区。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www.)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可进一步确诊。把可疑病料接种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或接种在来自兔、小鼠和其他动物的敏感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荧光抗体试验,中和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5 防治

自然或人工感染的獭兔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不仅对兔痘病毒具有抵抗能力,而且对痘苗病毒的肌肉或划痕接种感染也呈现出一定的免疫力。目前尚无兔痘病毒疫苗,可试用痘苗接种,加以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