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种平台介绍了很多关于日本葡萄的种植现状,我们都很羡慕日本葡萄种植水平高。世界本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日本种植水平高只是结果,而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索。日本农业的发展和发达,离不开日本农协,日本农协在日本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翻墙,介绍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对其历史发展,产生背景及其职能演变进行介绍。希望对国内农业从这者有所启迪。本文由我会种少龙原创,转载一定要注明,是来自“我会种种植技术交流社区少龙”,否则,嘿嘿嘿。 日本的农协有两个,一个是综合农协,一个是专业农协。综合农协的事业范围比较广,融合了日本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活包括了医疗保健娱乐等服务项目;生产涉及产前的信息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一般日本农协,都是指综合农协,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一个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下面我们梳理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 1947年,日本国内制定了农协法,然后开始着手设立日本农协(JA,1948),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耕农民。当时的日本的土地改革(在大资本的推动下,土地流转,失地农民被迫进入城市,沦为及其便宜的劳动力,日本商品凭此优势倾销全世界;而土地改革的核心就是限制地主持有土地,最高只能拥有45亩地,其他的强制转让给种植户。关于日本的土地制度改革,也是很精彩,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开一篇文章来讲)之后,日本的自耕农处境艰难,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为了彻底粉碎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的梦想,破坏其大财团的经济基础,同时保护农民,才在美国意志的主导下,设立了日本农协。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农协各项事业直线上升,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农协会员生产的农产品的销售及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购买,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农协来实现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协的各自为政,整个组织开始暴露出弊端。为此,日本政府制订了农协合并促进法并于1961年执行,开始对农协进行整顿合并。 到20世纪70年代是,受到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开始从经济放缓,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种植规模扩大政策导致大米严重过剩,为了反抗当局的“减反政策”即减少稻米耕作面积,农协对此做了很艰苦的工作,争取到了很多优惠的补助。这一时期的日本农协演化出一个新的功能,“压力团体”即作为可以影响政策走向的政治团体,前几年有日本农民示威反对日本加入TPP,这背后就有日本农协的身影。 日本经济腾飞后,农业发展缓慢,出现了严重的兼业化经营,种地的人确实少了很多,日本农协也短暂的陷入低迷。农协事业增长呈现停滞状态,80年代中期,农协经营出现危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农户减少,农业人数减少及人员老龄化,农协进行的改革,重点是销售渠道的缩短,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及基础性产业的经营改善,把农协从三级体制改革成二级体制。 未来改革的方向如下图: 换言之,就是成为日本农业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代表日本农民直接和消费者沟通,“由卖农产品,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生产能够卖掉的农产品”转变(确保生产安全,放心农产品,扩大和强化农协的直接销售)”。 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的? 后记: 今天看了很多关于日本农协的资料,怕写太复杂不好交流。日本农协其实就是针对日本农民的生活起居(便利店,生活用品采购,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甚至上门洗澡业务),农业生产产前的规划,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加工,流通和销售,甚至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开农产品连锁店,打造属于农协的农产品品牌。这可能也是导致日本国内的农产品质量特别好,价格超级贵的原因。 这样的农协如果是放在中国,那是怎样的巨无霸? 我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针对农民和农业的综合服务商,不只是提供农资产品,更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服务,至于谁可以做成,我们都很难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