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起势,”原来叫什么?

 程氏道人 2017-01-12

关于太极拳起势,许多练拳颇有造诣者纷纷撰文阐述,其在练太极拳时的重要性,描述从姿势;神态;运劲线路;运气方法;技击用法······各方面的要求,指点后学者。令人敬佩,搜索百度此类文章数不胜数。然而事实上,原来的太极拳第一势,名称并不叫“起势”而是“太极出世”据我所知杨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老拳谱上第一势都是‘太极出世’

“太极出世”顾名思义,太极拳体系中的技术都是从此势产生;敷衍而来的。“太极出世”拳式动作演练过程,就是现在各式太极拳都有的“手挥琵琶”重心虚实转换一次;两手一开一合(长短)转换一次;两手手心手背上下转换一次,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阴阳互换;阴阳互为其根基本原理。可谓是“大道至简”拳架中几乎每一势动作都是这样的姿势,这样的开合,练拳架时,因方向,位置,手脚配合不同;击打方式各异于是产生了各种拳式姿势,如提手上势;十字手,左右分脚;搬拦锤,白鹤亮翅搂膝柪步,抱虎归山;掤捋挤按;单鞭······。又如陈氏太极剑中的翻身下劈回身平刺;上下斜刺;哪托探海;青龙出水······。

如果能正确理解;练对;练熟“太极出世”,在这基础上学习太极拳体系中的刀剑,推手;散手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的起势,本来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事,被一些朋友弄得复杂化,洋洋数千言还说得莫名其妙。只是苦了后学者。

(一)身体直立,两脚约等肩宽,脚尖冲前或微微里扣,下颌微收,百会虚领,沉肩坠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手臂微旋,虚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闾微送,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铺地,脚趾微扣,足弓虚撑。稍停,全身虚松。

(二)眼睛平视远方,似见不见,面部肌肉放松,似笑不笑,牙轻叩,舌轻卷,放松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圆裆裹肫,双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缓移至涌泉偏后一点点儿 。通天接地,胸怀宇宙。

(三)整体放松,心平气和,呼吸悠长,气沉丹田,神意上领,肉沉骨松,神轻意灵,如佛如道,拈指微笑,普渡众生。

【太极拳功夫就在起式里】检验太极拳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用的方法就是太极起式,分两种情况:一、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说明自己的太极拳有用。二、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着能很方便地站起来,说明自己的太极拳能用。

这两种情况的根本点就在不丢不顶,自然而然。没有技巧没有招法,只是不丢不顶,自然而然。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说明自己的太极拳有用。如果自己连手都起不来,说能如何如何,那是笑话。如果两个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极拳手,一接触马上进入平衡状态,功夫相对好一点的能起。

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着能很方便地站起来,说明自己的太极拳能用。自己站起来都困难,说能如何如何,那是疯子。两个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极拳手,一接触马上进入平衡状态,不用力的能起。 用力的不能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