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核心居住区的演变 未来居住区域空间的发展

 功城 2017-01-12

武汉核心居住区的演变 未来居住区域空间的发展

武汉未来核心居住区的演变:殷跃建(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房地产工作室负责人)

武汉城市空间演变

进入了黑白年代三种格局,最开始是带状发展,是流域城市的发展格局,从带状发展到三镇格局,到长江大桥修通、京广线流通,大家就沿着长江的垂直方向,离岸经济时代。重要的特征是这个城市从带装十字装向环状的发展。

主城区呈圈层环状结构,武汉的城市环状和中国其他城市环状不同,中国具有五条环线的城市不多,郑州、沈阳、成都、北京,北京在规划七环,我经常听到说武汉的三环和北京的五环是怎么回事,其实不能比,长度差不多。

第二个特征武汉的环线的几个中心不统一,五环相对于一个中心,武汉的环线几个中心不同,造成环线中间的空间间距不同,这是地理禀赋决定的。

2015到2020武汉主城区规划结构优化,一个是中央活动区,把二环线包含的区域称为中央活动区,三环包围的区域称之为主城区。

在中央活动区是包含了核心区,人口的密度每平方公里是1.7万人左右,组团是相当于学术上的概念居住域,一个城市从居住的角度出发,应该由居住小区构成居住区,大概4到6个居住小区构成一个居住区,4到6个居住区称之为居住域或者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大体上在20到40万人之间。前几年武汉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居住区,相当于中央文化区和中央商务区。

中央商务区一个城市可以有一个,中央居住区一个城市可以有很多。

第三,主城区全层环状居住空间

第一核心区,核心区是50多平方公里,加上桥口的50多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只占主城区的9%不到。武汉核心区和所有的流域城市一样,首先要承载过江交通。

第二是中央活动区,规划建设用地95+6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人。老城区涉及到大量拆迁,任务繁重,其他区域相对于二七板块来说落后了。分布了有滨江活动区、王家敦商务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区,这五个区域中是有机衔接。

在二环中央活动区里,规划了有如下几个片区,惠济片、站前片去、花桥片、宝丰片,我个人认为凡是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相适应,甚至于引领的项目,往往升值潜力更大。

在2010年前后,武汉市各个地方的房地产板块最高的是多达到54个,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城市的板块越多,说明这个城市的房地产碎片化程度越高,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说武汉的内换一个房价,二环一个房价,三环一个房价,是环状+板块描述房地产空间。

目前从各个板块的区域来看,二七的价格输入是有错误的,但是已经图片化来不及改,各个组团板块中的价格,基本普遍价格在1.1到1.3万,通过十年从2007年三环线起作用到2010年三环线全部贯通一直到今天,武汉整体的均值化程度,从房价上来看变得很充分,最高的是水果湖洛家嘴团,房价相对低的是四新、白沙洲区域。

这些区域各个城市都有很好的经验,比如深圳、北京,一方面可以用更高行政的管理办法来统一管理远城区的土地,比如这一次限购令,第二是土地的托管,比如江夏的大量土地被光谷托管。第三种办法是行政并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最大的平静是行政区划和城市功能区划的矛盾。

轨道交通与居民居住区的关系

二号线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随着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越来越高,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今天武汉市大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居住空间目前都被地铁覆盖,地铁对城市居住空间的覆盖主要通过站点,一个站点八百米,是基本居住区的尺度,有时候为了纪念那个人,叫做配比小区,今天的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城市居住区结构,从组团、居住小区到居住区。

从2007到2016年这十年,可以从3D房价空间图可以看到,武汉是如何从碎片化程度非常高,被旧城改造两江四岸和大江大湖所分割的空间,逐步演变到一体化和整体化的过程。2007年房价是连立的,现在隔壁的房子连起来了。2007-2011年,形成以永轻闱猪的单级中心,2013到2016年武汉的房价成了多级的中心。

未来武汉居住区域空间发展的区域看法

武汉到2020年整个居住空间要从几个层面认识,第一是由圈层向有机生长发展,为什么?武汉已经在2015年划定了都市发展的基本空间,我们称之为三线控制,生态基本控制线,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城市省长边界划定了,在三个既定空间下怎么玩儿,在这个过程中,武汉就不会再采取摊大饼三环就不能到四环的情况了,四环一定是有机生长的。

武汉的主城区在2020年前后容积率土地开发强度是2.0的版本,2010年前后进入了3.0+的时代,2014年平均土地开发强度是4.48,2015年4.50,2016年4.58,土地面积没有变,但是土地面积上的承载建了更多的房,在2007年也有一篇专门的文章,叫做这个城市不能再长大而应该长高了。

从房地产空间来看,房地产板块由过去的50多个到30多个,到现在的3个中央活动区+15个居住组团,永清到武胜路已经是一个高台区,未来这种高台区包括武昌城和一元路的整体改造都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是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的影响,由全域型向区域型转化,全域型交通路网基本形式,未来是增加覆盖面积,从30%到66%达到目标,向区域型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影响来做,在光谷有两条区域内有轨电车,受全域轨道交通影响,向远城区延伸区域型交通影响,都会影响沿线尤其是在800米半径范围内,会带来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

第四是武汉未来居住空间要由封闭式小区逐步向开放式的街区演化,这是国务院在2016年2月份提出的,最近各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火爆,现在主要抓调控,对城市的规划层面考虑少,这个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并没有实际的落实,事实上武汉在这个方面,是有资源有能力去敢为人先的。未来或者三五年以后,开放式的街区,尤其在中央活动区里会逐步出现,会引领城市的居住空间演变。

第五个是海绵性开发,将引导居住空间向生态化转变,我们忽略了居住的生态性和文化属性,2016年的大雨造成了很多小区看海,武汉成为国家首批的海滨城市试点,四新片区由于居住超前于产业配套,也超前于它的基础设施配套,所以四新这个片区面临一个问题,整个城市路网是海面的,各个小区得不是海面的,青山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也会面临这个问题,现在能不能在新土地出让过程中,加一些引导性规则,开发商有意的做海绵性的尝试,新洲已经在做了。

第六个聚城、近山、延水是未来城市规划的理念。

首先要通过城市的总体规划,尤其是居住区的品质规划使它聚拢,武汉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谈的水比较多滨江滨湖等,但和山的关系很陌生,武汉已经提出来未来居住区域要在500米内见绿,1千米内见园,2千米内见水,15分钟社区生活全覆盖,这是未来房地产开发中应该秉承的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