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胖不只是吃出来的

 为什么73 2017-01-12

BBC很大胆,选了一个有争议的实验——过度饮食实验

实验的想法源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项由监狱犯人完成的实验,这项研究发现有些人尽管饮食量巨大,但体重达到某个限度后便停滞不前,似乎某些人增肥很困难!


BBC的这项4周的实验里,共有10个参与者,他们将进行以前从未有过的暴饮暴食 !


选中的10个人,基本都是苗条身材,绝大多数也没有过节食的历史。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倍于常人的饮食量,每个人都表示很无语。


在此期间,任何体重超标的人将离开实验,换句话说,他们要研究的是那些干吃不胖的家伙。


而且,为了排除运动的干扰,他们被限制在一定的活动量里。


实验前以及进行中,所有参与者会定期测量脂肪量和体重等有关数据。


纪录片中提到了一种叫FTO的基因,拥有此基因的人会从小养成一种行为模式,即在非饥饿的状态下也同样食欲旺盛,而一些瘦子恰恰感觉到饱就吃不下去了。


还有一种感冒病毒,在一个1000人的研究中,肥胖组20%的人感染过此病毒,非肥胖组中感染过此病毒的也比同组其他人略胖,所幸此病毒的传染期很短。


我们的脂肪细胞数量在成年以后几乎就不变了,而成长期的体重控制显得异常重要,也就是超重的孩子将来更有可能是一个超重的大人。


再次回到实验,4周了,所有人的体重都没有超过原先的15%。


获胜的是叫托马斯的大帅哥,不过他也只是胖了9.5公斤。


似乎这个实验再一次印证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佛蒙特实验:胖子和瘦子可能真的有一部分命运是先天决定的。


不过,实验中也有意外收获,一名亚裔小哥虽然体重上涨,但外形几乎无变,相比微微上扬的脂肪指标,他增加更多的是肌肉,肌肉的增加需要比脂肪更多的能量,使其基础代谢率飙升,从而吃得多但看上去依旧很从容,研究人员把原因归结到遗传因素,小编表示很羡慕。


有些人体重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有计步器限制每个人的腿,但专家表示当食量增加的时候,人们也会通过头、手等其他部位的不自觉运动来增加消化。


还有人,用尽了洪荒之力也无法完成实验所要求的进食量,宝宝只能吃这些了,再多一点都要呕出去,机体的防胖模式太过强悍。


故事结束了?没有啊,他们该如何瘦回去?事实总是比想象更容易……


纪录片再次摆出一项实验研究:一个封闭的研究中心,住着一群人,他们努力减重10%,然后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这个体重,用脑电图技术发现,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大脑记住了他们以前的胖,而忘记了他们此刻的瘦。


那BBC的实验参与者呢?

他们基本都轻松减掉了4周增加的脂肪。

他们的大脑都记住了小时候瘦的记忆,并把它作为了标准。


一次胖的经历也使所有的参与者更加珍惜瘦的自己……

画外音:大叔,你瘦,也别太销魂呀o(>﹏<>



是不是,结果有些让人失望,不过这也只是十个人的一个小范围取样,仅供参考,不能绝对化!但有一点小编还是希望各位宝妈宝爸注意一下,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和体重维持还是件挺重要的事,希望他们长大后不是饥饿的瘦,而能像实验中的人一样是自然的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