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不知道,身材比例是影响瑜伽练习的重要原因!

 燕尾蝶235 2017-01-12



是否存在这样体式,你已经努力练习了很久,但就是停滞不前?


你也在不断寻求着老师或者一起练瑜伽的朋友们的意见,可依然感觉不得要点?


有一个我们通常忽略的因素,却毫无疑问地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个体之间身材比例差异的问题。


这可能很难理解,因为我们总是被老师说:只要你足够努力,不论什么样的瑜伽体式你都可以“攻克”下来。


作为一个勤奋的瑜伽人,为了完成体式我们可以不断地加强力量、柔韧以及协调性。然而有一个我们通常忽略的东西正在起着决定性作用:生理比例差异问题。




真实情况是:很多时候练习者自身独特的身体比例,会阻止她完美的完成某个瑜伽体式(或者说对她来说会比别人更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同样的身体比例,使其在另一些体式练习中存在优势。事实上,我们天生的身体条件在决定体式完成度上起着如此关键的作用,但同时这个事实也提醒我们:一味的去追求一个体式的完美,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学的。



01

船式(Navasana)




船式是一个公认的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体式,但是其中一个因素却很少被讨论:腿长。


在我们抬起双腿,并保持在船式的时候,髋屈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碰巧你拥有一双大长腿,你的髋屈肌就需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能让你优雅地完成一个船式。


相反,如果你的双腿要短于你的躯干,你可以更加轻松地举起你相对较轻的下肢。较长的双腿会让本就已很挑战的船式变得更困难,而如果你恰巧下肢短一些,在船式中直腿起也是不难做到的。这就意味着,大长腿们练习船式时,可能需要屈膝来减轻髋屈肌的负重,尽管如此,他们做起来可能还是要比旁边的短腿妹妹直腿做的更吃力。



02

扣手侧角式(Baddha Parsvakonasana)




这个体式,要求练习者在侧角伸展式中将双手于背后交扣,很多瑜伽学生都做不到完整的扣手,他们将其原因归咎于灵活性不够好。手臂上的肌肉缺乏柔韧性确实会影响这个体式的完成,但是身材比例这个先天因素却常常被忽视了。


如果学生的臂膀(包括肱骨、尺骨和桡骨)较短,这自然会使这个体式中背后抓手的动作更艰难。这个时候,两手抓住一条伸展带或者毛巾可以辅助其完成这个体式,找到双手互扣的感觉,因为不管多么努力练习,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独立完成了。


然而,如果学生的胳膊本身就比一般人长,在捆绑中他就有了独特的优势。他甚至能毫不费力地抓住另一只手腕,而不仅仅是扣住手指。我们通常认为能抓住手腕是一个体式更深入的做法,但是其实这可能仅仅是因为练习者拥有更长的胳膊,而非超强的柔韧性。反而这类人要更注重去练习关节的灵活和手臂的外旋内旋。



03

手起倒立(Handstand Press-Up)




和传统的跳起手倒立相比,手起手倒立更加优美且令人惊叹。练习者可以直接由站立体前屈开始,将手掌平放在地面,然后双手按压地面后轻轻抬起双脚向上垂直于地面。任何可以完成一个手起倒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非凡的力量和控制力。


但是,不可否认这个体式的完成与否,依然受到了人体本身比例构造的影响。如果你有着较长的躯干和较短的下肢,在手起倒立的学习过程中,你从解剖学角度就占有了天然的优势。那些上半身较长的练习者,可以更容易将重量由双脚转移到双手上,因为较短的下肢可以使其重心(髋部)向前移动到支撑部位(手臂和肩膀)的正上方。


如果练习者下半身较长,上半身较短,当他们尝试转移重心时到双手时,从力学角度来讲就存在一定劣势。当他们手掌撑地时,髋部往往会超出肩部和手臂的支撑线,而不是在其垂直上方,这将会给他们后续完成直腿起的动作形成一个巨大的障碍。掌握手起倒立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比那些下肢比例小的朋友花费更多地精力。



04

低位起跑式(Anjaneyasana)




新月式的其中一个变式是将双手撑住地面,这个体式在很多瑜伽课堂中都会出现。在这个体式中,我们用后脚尖点地,同时抬起后腿的膝盖,并将双手掌放于前脚两侧的地面。


在这个变式中,瑜伽老师通常会引导我们将双手掌平放在地面,但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是无法做到这样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可能需要用手指支撑,或者将双手握拳后用拳头支撑地面,但就是无法完全平铺手掌到地上。


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吗?或是因为他们手臂灵活性不够吗?可能并不是。


所有类似手掌无法完全平放的问题都可能仅仅是因为身体比例的原因。如果想要完全放下你的手掌,就需要你的手臂长度必须大于你小腿胫骨的长度。但问题是有些人的手臂稍短了些,或者小腿稍长了些,再或者两者都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解剖学角度讲,要讲手掌完全放到地面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定要手掌放平,练习者就需要手掌下放置两块瑜伽砖将两边的地面抬高来达到目的,这样既达到了体式的要求,也满足了身体差异的需求。



在瑜伽的世界里,我们总喜欢费尽心思努力想要达到所谓的“终极体式”,或“完美体式”,但是当我们学会接纳我们独特的身材比例在体式形态中所发挥的作用时,我们就会慢慢拓宽对瑜伽体式练习中“进步”一词的认知。


最终,让体式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那些体式的外形只会慢慢成为这个目的副产物。不是身体适应体式,而是体式适应身体!



猜你想读



干货 | 当你在拉伸的时候你到底在“拉”什么?

干货 | 你为什么做不好一个手倒立?

干货 | 瑜伽中怎样做到双脚平行?可能你到现在都做的是错的!


们做最专业最有品质的内容,秒杀所有瑜伽号!

点此观摩:为你量身定制瑜伽练习计划 | 瑜伽柠檬App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