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哈尔地区3个古城镇遗址

 隐隐飞桥 2017-01-13



兴和长城遗址


 文/李冠男

  任何政权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当然,划定自己势力范围权力的中枢就是首都。首都是一个政权的核心要塞,也是一个组织走向辉煌的孕育之地。

  今天蒙古国温都尔汗市东北石勒河流域,有一支流,原来叫斡难河,现称鄂诺河或鄂嫩河,是中国的黑龙江上游的分流之一,就是蒙古帝国的“龙兴之地”。它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于此,因此这里成了蒙古部族的发祥地。

  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蒙古帝国首都移址到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的哈拉和林。

  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此地不再是首都,政治中心南迁汉地,元大都、元上都和元中都相继而建。除此之外,白海、北凉行宫也相伴而生。再加上北元时期的白城子和应昌府,汗宫到处林立丛生。

  目前,在察哈尔地区除了元上都遗址之外,还存留有一些古城镇遗址,如庙子沟、梨花镇古城、柔玄镇、怀荒镇、克里孟古城、桓州古城、四郞古城、集宁路古城、兴和路古城、韩元店古城、察汗不浪古城、广益隆古城等,极具考古价值。由于本文篇幅有限,特选取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三例,作以简要介绍。

  庙子沟

  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的乌拉哈乌拉乡庙子沟村南的西坡,南依丰镇所属丘陵地,北临黄旗海。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5年至1987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共清理出房址51座,墓葬43座,窖穴(灰坑)132个,出土了陶、石、骨等文物1000余件。

  房址为半地穴式建筑,大致为面东背西,南北成排分布,平面呈圆角长方形,进深大于肩宽,多数为木骨泥墙构造。居住专用黄白色草拌泥抹成,坚硬平整。室内正中进门处,设有1个圆形或圆角方形火炕,墙内侧一般设5~9个柱洞,门道有斜坡式或阶梯式两种。

  墓葬交错散布于房址周围。墓坑多为单人侧身躯肢葬,特别是袋形穴与灶坑内未成年的个体几乎折叠在一起。合葬墓中人骨较为零乱,随葬品不等,多者10余件,少则仅几件陶片,幼儿和女性有的佩戴有环饰或螺蚌类装饰品。

  陶器中陶制有夹砂、泥质、砂质三大类。陶色以红褐陶数量最多,灰陶和红陶次之,黑陶极少。纹饰以蝇纹为主,其次是附加堆纹,还有少量的彩陶,戳印纹,划纹和方格纹等,彩绘有红彩、黑彩、紫彩,有的使用复彩和内彩,彩绘图案是网络、三角、鱼鳞和平行曲线组成的几何纹图案,制法皆为平制。器形有罐、钵、盆、漏斗、碗、器盖、环、纺轮等。

  石器多数经磨制,少数为琢制的细石器,主要有长方形穿孔石铲和窄首窄刃石斧,长方形穿孔石刀,梯形石锛、石凿、磨盘、磨棒、壁、纺轮、环镞等。骨器皆用动物骨骼加工而成,有骨柄石刃刀,槽形锥状器锥、簪、骨片等。

  遗址属仰韶晚期阶段,距今5500年左右,在同类遗址中极具有代表性,被学术界命名为庙子沟文化。

  克里孟古城

  在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北部,地处丘陵草原地带,海拔1455~1459米。古城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南北相距500米,东西相距1300米,略呈梯形。城内分东西两域,城墙夯筑。城外四周相隔15米有一周土梁,城外有设过壕沟的痕迹。有专家认为该城就是古牛川城,也有专家认为,克里孟古城为北魏时期的城址,其上限可能到东汉(25年~220年)晚期。

  克里孟蒙古语意为墙或者是城墙的简称。北元时期的察哈尔大汗曾经在这里驻帐。从古城址中找到的陶器残块、板瓦、筒瓦、瓷片,同古元中都、元大都的相比较,几乎一样。因为这里水草丰美,便于游牧贵族们生活栖息。古城近旁就是察哈尔罕乌拉山,是察哈尔大汗一年一度祭祀敖包和苍天的地方。

  集宁路古城

  集宁路为元代建置,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西墙37米的地方,发现有建筑遗址。

  200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察哈尔右翼前旗文物管理所,组成集宁路考古工作队,对古城进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22045平方米,清理一处完整的市肆遗址,出土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品7416件,铜钱36849枚,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各类器物5000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