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意拳平步撑抱桩四个面的练习——赵志勇

 文苑书店66 2017-01-14



原作者:赵志勇 

u 意拳桩法的练习,初步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的间架和身法,在保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获得人体的平衡均整之力。一个基本的桩法如果从三维空间角度来分就可将人体分为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但是据我多年体会,将人体站平步撑抱桩的动作形态可以看做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木桶,将这个“圆柱形木桶”分为上下、里外四面似乎更有利于初学者体会桩法的内涵,以此来指导站桩、试力和推手实战更直接明了一些。


u 一身分四“面”。

u =我们站平步撑抱桩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做一个圆柱形木桶,桶壁有一定厚度,可视为我们身体间架的形态。将人体分为上下、里外四个面。用一光源从头部正上方向下照射人体,所照射到人体的部分为上“面”,没有照射的地方为下“面”。上“面”包括双手臂的上半部,肩颈头的上面,双足面至小腿,大腿的正面。下“面”即双手臂的下半部至腋下,双脚底部及双腿后面及会阴,尾闾均可视为下“面”。人站在四周有无数光源的地方,光线照射到的双手臂的外面,身体头颈的背面及双腿的外侧为外“面”,如水桶的外壁,而光线照射不到的手臂内侧、面、颈前面,胸腹及双腿的内侧为里“面”,有如水桶的内壁。其实以上这种四个“面”的划分并不是那么清楚,而是四“面”相互包含着,如上“面”就包含有里“面”的一半和外“面”的一半,而外“面”也包含着上“面”的一半和下“面”的一半,所以不论研习哪一“面”都不能孤立而论,而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包含和相互联系。这要求我们进行桩法各个“面”练习时应予以正确对待。另外,就手臂而言,不同的桩式(如撑托桩和平抱桩)四个“面”在人体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在撑抱桩中尺骨为下“面”桡骨为上“面”,手心一面为里“面”,手背一侧为外“面”;在平抱桩中則变为尺骨一侧为外“面”桡骨为里“面”,手心一面为下“面”,手背一侧为上“面”;也只有经过几种桩法的练习,才能训练各个关节在多角度拧转情况下的争力,使手臂各部位的力量更加丰富、更加浑圆。


u 一、撑抱桩四个“面”的基础练习

u 站桩时首先意想头顶青天,脚踏大山,身如巨人,有顶天立地之感,背靠青山,俯视山川大河绵绵不断,有气呑山河之势;阳光灿烂,春风拂面,全身泰然自若。具体到撑抱桩的神意,有知抱一重物上站前行之势。以百会穴亡为人体最高点,整个上“面”有上起之意。注意百会上领不可太执著,否则会引起气血上头,不利养生。应是下颌回收,脑后枕骨处向上提领,形成头部的前面向下,后面向上,阴降阳升之势,把整个身体虚虚领起,有“玉树挂宝衣,风中灯笼”之感。人体脊椎骨为讨干,其他骨骼连接为树枝,皮毛筋肉为宝衣,肌肉松垂向下体会地心引力。人体的“上面”在平时练习时以‘领’为要,实战发力时头部应有顶破天之意,双足膝也应有随时上提前行之意,身么重量不可死死压在双足膝之上,关键之处在于无中生有,在虚无中找到支撑点,这就需要将腿部一些平时很少用到的肌肉加强练习使之“听话”,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肌肉的协调运动,达到虚无中求实际的效果。把双腿从被动支撑体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以便在实战中快速灵活移动身体。练上力既要有冲破天空之意,又要细心体会地心引力,练上必有下,上力以下力为根,整个上“面”以练上力为主,下力为辅。


u 下“面”的练习也有如上“面”一般,以下力为主兼顾上力,着意体会地心引力(以克服地心引力为辅),双足既要体会地心引力,又要有随时蹬地而起的神意。臀部意想似坐非坐在一高凳上,着意体会地心引力和随时弹跳的矛盾之意。双臂下部似搭在一个木架子上,体会双臂及身体重量通过双臂挂在架子上的感受,又要有双臂将木架子吸起之意,整个下面直接或间接与地面相合。顶天立地,有立地之基方有顶天之能,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整个下“面”以下力为主,而整体始终要有挺拔舒展、虚虚上领之意。

u 我们站撑抱桩时的形态有如木桶的桶壁,所有里“面”应有抱合之力,身体的整个里“面”极力向这个桶的中轴线处收抱,这种抱力为阳面膨胀的基础,在阴“面”似抱空气、水、大树或内有无数细小弹簧相连。通过抱树意念使全身各部位均向中轴收抱,把全身散乱之力统一起来,周身一体,身树合一,不断增加其刚性和弹性,达到一触即发。站桩时意想双手臂的外“面”及身体的背面向天地间无限膨胀,与天地相争(兼顾上下),且阳面向四面八方延伸至宇宙的边缘,与天地及四方的万物牵祉相连或与其融为一体(前后、左右),一动皆动,之谓天人合一,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人合一的另一个含义是,人生存于宇宙天地之间,要合于天体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不可逆自然规律而行)。也可在站桩时,意想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高大,在身体慢慢涨大的过程中,身体慢慢向四周分散,越向四周扩散其密度越来越小,像一团轻雾或一团大气,与远方乃至宇宙边缘的万物融为一体,细心体会宇宙万物的细微变化,稍后,即意想双臂乃至身体将宇宙万物收拢抱至身前,双臂将山川、树木、各种建筑物、大海河流等抱至眼前,有抱意即可,不可执著,保持一定时间,再意想,宇宙万物复归于原位,我之身躯叉散布于宇宙之中,在进行此种训练时,应细心体会身体四个“面”的细微变化和感觉。此为撑抱桩的一种练习方法,以抱为主,以撑为辅,练抱力必会产生撑力,并且是浑圆如一的撑力。


u 二、在浑圆力的求取中四个“面”的练习

u 意拳桩功的深入是一个求取浑圆力和丰富浑圆力的过程,遵循求浑圆如一的原则,大概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求取间架力和自身浑圆力,求取自身平衡均整的阶段。意念我身体各“面”与大树融为一体,人在树中,树即人。在整体抱树前推后拉、上提下栽、认开挤合、左右拧转的过程中注重四个“面”的练习,感受四个“面”的细微变化,求得统一意识、统一指挥、统一运动、一动无有不动,以假借抱树求得自身的一体,是一个求取自身浑圆如一的过程,在此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体内外的摩擦力、上下的阻力和争拉之力。二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浑圆力基础,就要练习力量指向,充分发挥运用自身的力量。练习时在前方找一目标,统过意念假借使自身浑圆力与目标呼应合一,将自身培养的浑圆力量有的放矢地、有效地释放出来。在站技击桩时,假设十米远处有一棵大树,我们在做各种摸劲时,在保持怀抱大树状态下与前方大树产生呼应。如向前推动前方大树,这样就会使全身各处关节力点同时指向大树,与前方大树力量呼应,成为浑圆一体,将自身力量诱导释放出来;向回拉拽大树,就会使全身各处关节意若微微牵引大树之意,着意体会内外、上下的阻力和摩擦力,经过这样的练习后,再与对手推手实战时力量才能全部作用到对方身上,回牵控制也能瞬间引化对方来力调动对方身体重心。这是一个自身皆具备反向身外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要细心体会身体四个“面”的细微变化,方可具备力量以期能灵活运用,这是一个自身与外界假借物呼应,而运用于对手产生呼应力量的过程。在以上训练有得后,还要细心体会这棵树是活动的,但是不论其如何变化游动,我身体各部位与这棵树均有许多细小弹簧相连,皮毛肌肉均与之相连。我身体微微后靠,产生的合成拉力拉动大树微微一颤即止。

随后意想我身体各部位均与大树接触,身体微微向前,形成的合力向前微微推动大树一颠即止。通过这个动态目标,使精神、肌肉力量在动中统一起来。三是在经过上述练习之后,进一步练习就要训练与四方万物的呼应,将培养体内浑圆力与自然界的牵挂相结合起来。以平行步撑抱桩前后摸劲为例,意想我身如巨人,头顶天、脚踏地,整个里“面”怀抱一棵参天大树与其融为一体,我在树中,树即是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之微动即可影响到大自然,而自然界万物气象的各种变化也均能影响到我。训练有得后,即可提高自我的敏感能力,可迅速感应对手的面容、神态、呼吸情况和一举一动等细小变化,为我方抓住战机迅速击溃敌人创造条件。意念身体的前后、左右均与远方诸物相互牵挂相互融合,没有丝毫空隙,即天人合为一体,天即大自然。意念我身体怀抱大树向后微微牵动,一动即止,整个里面体会身体与大树相融合摩擦之意,身体的上面头部与天空微微摩擦,或微微拖动天空,一动即止。整个下面与地面产生摩擦似搓动地面微微一颜。外面又分为前后左右身体向后微动时似牵引前方及左右远近万物一颤即止,体会牵拉不动时的阻力感受,还要体会身体左右两侧与左右远近诸物相摩擦之感。同时身体后面头颈背腰臀及腿后面似微微挤靠后方诸物,挤出一点点空隙,体会挤犹挤不动时的阻力感,这些面的体会都是一动即止,所以在摸劲时既要照顾到里面,又要兼顾到外面和上下面,如此方能既兼顾训练浑圆力又练习皮肤的敏感性,为今后练习一触即发,瞬间产生浑圆爆炸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 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