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透雕牌饰:古老戎族青铜铸造技艺的代表

 RK588 2017-01-14
2017-01-12 上海民族联

点击上方“上海民族联”可订阅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宁夏固原和同心地区,考古学家发掘了数量众多的具有北方青铜文化特点的墓葬。这些墓葬上自春秋战国,下至西汉时期,时间跨度越千年。出土的文物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具有游牧民族文化的风格,与中原农业文明明显不同。除了动物骨骼和车马饰件、青铜短剑外,数量较多的是青铜透雕牌饰。这些牌饰的铸造风格和内容相似,用途也一样,都是游牧民族用在革带上的饰物,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宁夏境内的古老戎族分属义渠戎国、朐衍戎国和乌氏戎国三个方国。他们以游牧和狩猎为生,重实务、轻礼节,朴素而豪放,相互之间经常发生征战,墓葬中随葬的青铜兵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从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可知,这时的戎族已经进入了发达的青铜时代。

汉武帝时,大量被俘的匈奴人被迁居到今宁夏同心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一地区清理发掘了30多座具有典型匈奴民族风格特点的墓葬,佐证了这一史实。

汉武帝时,大量被俘的匈奴人被迁居到今宁夏同心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一地区清理发掘了30多座具有典型匈奴民族风格特点的墓葬,佐证了这一史实。

虎噬羊牌饰(图3)。1985年同心县王团镇倒墩子村匈奴墓出土,长方形,长11.3厘米、宽5.1厘米。虎与羊的体型反差不大,周围以缠枝卷草装饰,风格细密。

骑士捉俘牌饰(图4)。1985年同心县王团镇倒墩子村匈奴墓出土,整体呈长方形,右边隆起,长10.7厘米、宽4.7厘米至6.8厘米。得胜的骑士满载而归,装满粮食的车上还站着一头牛,图案布局疏密得当,内容十分丰富。

春秋战国时期,戎族的青铜透雕牌饰用夸张而细腻的技法,刻画了各种草原动物或独处或相互厮杀的状态。对于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的戎族而言,动物强健的体魄、迅捷的速度和弱肉强食的场面都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他们还以这些审美对象为依据,制作出既实用又精美的艺术品。概括地说,这种文化是北方草原孕育而成的,具有游牧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

摘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