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周朝历史要知道一二。围绕逨盘的文字,有一番争论。 2003年1月9日,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五位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随后,省考古部门对该窖藏进行发掘,并对窖藏周围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青铜器窖藏为一长方形竖穴连接一个大致呈圆形的龛。竖穴为南北向,长4.7,东西宽2.5,穴底距地表7米。竖穴自深2.5米。其南部的龛底径为1.6 X1.8米,高1.1米。竖穴与龛的连接处,用夯土密封,27件青铜器放置于龛内,保存状况良好。 这批窖藏青铜器是西周最为著名的单氏家族所有,。一个家族27件青铜器出土于一个窖藏,件件都有铭文,是第一次; 其中有铜鼎12件、铜鬲9件,还有2壶、1盘、1匜、1盂、1盉。器物造型精美,形体硕大。 最大的铜鼎通高58厘米,口径50厘米,重46公斤;铜盘口径54厘米,铜壶高达60厘米。 尤令专家兴奋不已的是27件青铜器全部有铭文,总字数达4000多个,其中字数最少的为11个字,300字左右的有13件,字数最多的一个四足附耳铜盘铭文字数多达372字,有的报道说其中盘铭文多达350多字,字数超过著名的墙盘,是盘铭中最长的一件,为迄今我国已出土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铜鼎12件,其中四十二年逨鼎二只。四十三年逨鼎共有十只,铭文亦分铸。因形制、纹饰近似,差异只在大小上。 四十三年逨鼎的器形,纹饰与四十二年逨鼎相同,差别仅在于四十三年逨鼎耳外侧为重环鳞纹。 四十二年逨鼎(之一) 编号2003 MYD:001 年代西周 (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高 5l厘米 口径43.5厘米 腹深22.7厘米 重量35.5公斤 四十二年逨鼎(之二) 编号2003 MYD:007 年代:西周 (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 尺寸:高57.8厘米口径48.6厘米腹深24.4厘米重量:46公斤 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该器器形、纹饰、铭文均与2003MYD:001逨鼎相同。 四十二年逑鼎有铭文280字;四十三年逑鼎有铭文316字。 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立耳,口沿平且外折,圜底,蹄足。口沿下饰变体龙纹,腹部饰环带纹,耳外侧饰凹弦纹。器身铸扉棱6个,足根部外侧面饰饕餮纹。 铭文铸于内壁,共计25行,约280字。 四十二年逨鼎记载了宣王末年周朝与猃狁的一次战争,本文通过对其中的"井"、"历豃"、"弓谷"等地名的考证,得知这次战事发生的地点应在陇东,关中平原以北的地区。 〈四十二年逨鼎〉屬非「冊命」性質的賞賜銘文,銘文中有「(未攵厂貝)書」、「冊(未攵厂貝)」二新見語詞。鼎銘之相關考釋甚夥,於「(未攵厂貝)」字多逕釋讀為「賚」,唯王輝先生曾詳加討論,其說據《說文》:「賚,賜也」,云「(未攵厂貝)書即賜書,冊(未攵厂貝)即冊賜」,然考諸西周銅器銘文與先秦文獻,此二詞之義終莫能明。 有文擬對此問題重新檢討,由「(未攵厂貝)」字在銅器銘文中之用例出發,復與「冊命銘文」所記儀節程序及用語相互參證,並藉由新見語詞之探討,對援引銅器銘文「冊命」二字以命名之「冊命銘文」,提出命名原則之檢討。 主要結論凡數事: 一.「(未攵厂貝)書」之「(未攵厂貝)」(賚),在銘文、典籍中,絕不用於實際「冊命」過程,「(未攵厂貝)書」實有別於「冊命」時之「命書」,其意僅為記載賞賜之命的書簡,不具「冊命」意義。 二.「冊(未攵厂貝)」於鼎銘中二見,首一「冊(未攵厂貝)」,未可比諸銘文中因省略文詞而出現之「冊易(錫)」,「冊(未攵厂貝)」係「以冊(未攵厂貝)之」之意。至於後一「冊(未攵厂貝)」,與「受冊,佩以出」比較,鼎銘或當讀為「受冊,(未攵厂貝)以出」,「(未攵厂貝)」假借為「繫」,「繫」與「佩」意義相近。 三.據新見〈四十二年逨鼎〉,始知西周賞賜之命亦書於簡策,據此推尋「冊命銘文」命名之意,「冊命」之名與此類銘文「封官授職」之實,乃名實不相符,不若仍用舊稱之「錫命」以名之,既較近於古,亦較近於實。 四十二年逨鼎:“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呼史淢册□逨。” 四十三年逨鼎:“唯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史淢受王令书。” 四十二年逨鼎:“用作□(上将下鼎)彝”。 四十二年逨鼎:“王在周康宫穆宫,旦,王格太室,即位,司工散佑吴逨入门立中廷,北向,尹氏授王□书。王呼史淢册□逨,王若曰:‘逨,丕显文武,膺受大命,敷有四方,则繇唯乃先圣祖考,夹绍先王,闻勤大命,奠周邦。余弗叚忘圣人孙子,余唯闭乃先祖考,有勲于周邦,肆余作□訇,肈建长父,侯与采,余命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辟猃狁出捷于邢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光长父以追博戎,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馘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朕新命,□汝秬鬯一卣,田于□卅田,于□廿田。’逨拜稽首,受册□以出。逨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 四十三年逨鼎:“用作朕皇考恭叔□(上将下鼎)彝”。 四十三年逨鼎:“王在周康宫穆宫,旦,王格周庙即位,司马寿佑吴逨入门立中廷,北向,史淢授王命书。王呼尹氏册命逨,王若曰:‘逨,丕显文武尹受大命,敷有四方,则繇唯乃先圣[祖]考,夹绍先王,闻勤大命,奠周邦。肆余弗忘圣人孙子,昔余既命汝疋荣兑攝司四方虞林,用宫御。今余唯经乃先祖考,有勲于周邦,申就乃命,汝官司历人,毋敢妄宁,虔宿夕惠雍我邦小大猷。雩乃专政事,毋敢不規不型,雩乃讯庶人有粦,毋敢不中不型,毋龏橐龏橐,唯有宕纵,乃敄鳏寡,用作余一人死不肖唯死。’王曰:‘逨,赐汝秬鬯一卣、玄衮衣、趩舄、驹车、贲较、朱虢靳、虎羃熏里、画□(革尃)画□(车昏),金甬、马四匹、鋚勒,敬夙夕弗废朕命。’逨拜稽首,受册,佩以出,反入纳瑾圭。逨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 四十三年逨鼎 四十二年逑鼎 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逨鼎銘文通識 隹廿廿又三年[1],六月既生霸[2]。丁亥王才周康宮[3],穆宮旦王[4]。各周廟]即立[5],司馬夀右[6]。吳逨入門[7],立中庭北嚮[8]。史淢受王令[9],書王乎尹氏[10]。冊令逨[11],王若曰[12]。逨不顯文武[13],膺受大令[14]。匍佑四方[15],則囗 隹乃先聖[16]。疚囗先王[17],囗堇大令[18]。奠周邦肄[19],余弗囗聖人孫子[20]。昔余囗即令[21],女疋囗兌[22]。囗四方[23],吳麓用宮禦[24]。今余隹坙乃先且[25],考又閗于周邦[26]。囗 乃令[27],女官囗歷人[28]。母敢妄寧[29],虎囗 夙夕惠擁[30]。我邦小大猷[31],囗乃專政事[32]。母敢不囗[33],不井囗 乃詢[34]。庶又囗[35],母敢不中[36]。不井母龔[37],龔 隹[38],又從迺敄鰥寡[39],用乍余我一人[40]。死不雀死[41],王曰逨[42]。易女鬯一卣[43],玄裕衣赤舃[44]。車、囗 較[45],朱虢以囗 [46]。虎囗熏裹、囗畫[47],轉畫囗 金甬[48]。馬四匹攸勒[49],敬夙夕弗廢朕命[50]。逨拜首[51],受冊佩以出[52]。反入堇圭[53],逨敢對天子不顯魯休[54]。揚用乍朕皇考龔囗[55],弔囗 彝皇考其嚴在上[56],廙在下[57],穆穆秉明德[58]。豐豐勃勃降康娛[59],屯右通彔永令[60]。壽囗 (田允)臣天子[61],逨萬年無疆[62]]。子子孫孫[63],永寶用享[64]。 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 第一列字,与其他照片不同,第四个字似为“三”,不是“二” 四十三年 有30列字 ![]() 四十三年 ![]() ![]() ![]() ![]() ![]() ![]() ![]() ![]() 四十二年 ![]() 四十二年 ![]() “軍隊许许多多财物掌握在終年生产耕种年代里,老阴着屯田按月令耕种都养育民众把持地方耕种。军队壯大生产基地耕种成就王业才能鞏固生产豐收粮食物產圍繞,生产排列有序圍繞耕种明亮生产任务成就王業。各支軍隊巩固生产王室前殿靠近邊境設置軍營耕种田土,掌管广大生产長久幫助地方民眾耕种。大批軍隊疾速來此生产受納關口通道田土耕种,設置军营生产中心挺伸敗北方向。邊境武官水域接受田土生产成就王業法令耕种,記載生产成就王業呼吁军队管理宗族民眾耕种田土。書簡生产法令軍隊疾速來此耕种,生产成就王業選擇重要的事情说。軍隊疾速來此生产军民相亲耕种顯示法令條文軍事威力,打擊敵人接受广大民众生产法令耕种。軍隊屯田生产恊助民众耕种四季生产军民并连耕种,邊邑抓住议约系结一起軍隊就是前導民众专一生产耕种至此。邊邑久患呼唤粮食产地民众伏地种田军队前導生产成就王業,軍隊掌握生产忠誠广大地域民众耕种法令生产。奠定生产基础鞏固國土民众耕种再生繁荣,我軍拔除害抓住议约系结一起专一种田民众出奔边境撫愛田土耕种。過去我軍靠近邊境屯田耕种生产法令規定,充實軍隊生产基礎火速治理邊境田土通達民众生产。排列整齊田土執持耕種军队主持治理四季生产军民并连耕种,大批軍隊山麓治理田土生产圍繞邊境抵禦敵侵。現在我軍队伍聚在一地屯田就是前導許多民众生产耕种,軍隊至此掌握士卒生产去邊境耕种鞏固國土。治理本地田土生产就是邊境軍隊生产法令,充實地方官員主持治理生产列次民眾耕种。滋生法令有膽量生产越軌耕种安心屯田這裏,兇猛軍隊肃敬边境生产士卒聚集一起耕种。伏兵國土邊境屯田生产短暫時期重大謀劃,許多士兵去邊境生产就是專一建立政權從事耕种。滋生法令有膽量生产军民相亲耕种记录火熱生产狀況,军民相亲生产整齊隊伍許多士兵去邊境耕种是平均分配到村落。民眾掌握田土耕種沸騰邊境地域生产,滋生法令有膽量生产军民相亲耕种在这个地域。军民相亲生产整齊隊伍耕种滋生法令壟田共同耕种,糧食種植龔田生产军民共同耕种粮食收获軍隊护卫。掌握生产军队幫助廣大民眾从事耕种疾速停止軍事行動專一生產照顧困难民众,治理田土耕种始于我軍伏兵屯田統一邊境民眾生产。不通達地方的生产军民相亲耕种有小支軍隊駐紮在此,生产成就王業说軍隊疾速來此生产行動的事。军队修治田土充實邊境生产法规愿望希望士卒統一生产成就耕种,縣域物產豐富軍隊保護赤地基础生产。大张旗鼓生产戰車士卒开发广大草域成良田競爭耕种,记载军队生产使用士卒剷草殖谷覆盖耕种区域保護民众生产。兇猛軍隊覆盖受納土地生产火速包裹邊境耕种謀劃豐收,傳送生产法令謀劃戰車士卒勉力生产牢固掌握耕种。广大民众四季生产匹对耕种军队長久統率行动,警戒敌侵肃敬军队边境除去不祥廢除民众邊境差使。軍隊疾速來此生产授官从主张从居人的地方开始,接受生产耕种成冊法令牢記使用田土给与民众生产条件。類推軍隊生产受納邊境田土耕种忠誠生产官員耕种,軍隊疾速來此地生产有膽量耕种向著民眾撫愛田土耕种军民相亲生产顯示军队陳列邊境美善耕种。传播法令治理田土始于邊境軍隊辅佐民众生产至此共同耕種壟田,悼念灾害扶助民众开始生产希望军队辅佐民众耕种至此生产緊急地域在此边境。軍營設立在屯田邊境這裏,有序生产軍隊粮食豐收明亮邊境士卒生产旺氣上升。富饒地域興旺起来和同民众生产粮食喜庆豐收,军队屯田幫助民众生产到达山麓民众歌颂法令耕种田土。兴盛覆盖民众長久治理田土方法高超田土使用军队統率生产民眾撫愛田土耕种,軍隊疾速來此地生产許多年代这里沒有疆界。民眾撫愛田土恭顺出奔边境生产耕种,歌颂朝廷信符功用治理边境田土功迹供献生产法令。” 逨盤於2003年1月19日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出土,同時出土的青銅器共27件,年代均屬西周時期。逨盤盤面鑄銘文21行,約370字,權威專家考證銘文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歷史。 ![]() 逨盘銘文 ![]() 大鼎上的锈蚀不严重,轻轻擦拭即显字迹,“唯四十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官王呼史或(应有部首三点水需造字)……”。 就在工作人员大致释读并录写完长达300多字的铜鼎铭文时,旁边的发现让大家更加兴奋。“三足附耳铜盘上有字!”,粗粗一数,竟有350字左右,这比1976年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史墙盘”还要多70多个字,而且它比史墙盘大,形制更美观。用食醋浸泡一个小时后,字迹更加清晰,铭文已能释读出大半了,“来(部首应为走之底需造字)曰朕皇高祖单公不显文王、武王…甫有四方…成王…康王…昭王…穆王…龚王…懿王…孝王。”已经有9代周天子年号了,比“史墙盘”就多3代了,肯定能定为国宝了! ![]() 逨盘通高20.4厘米,器身纹饰间与底部有较多蓝锈。盘平面呈圆形,口径53.6厘米。浅腹,深10.4厘米。重18.5公斤。折沿方唇。 两附耳方折,其断面呈方形。在器身两附耳中间的位置,有两个相背的衔环兽首。圈足有边外侈,直径41厘米。圈足下有四个兽形小足,高4.2厘米。逨盘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 ![]() 盘内底铸铭文21行,行17字,有重文12字,合体1字,共372字。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十一代十二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映证史书的记述。 對西周王室變遷及年代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可映證史書的記述,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擬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檢驗。 可是仔細研讀諸位專家的考釋文章,發現這些專家的考釋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把西周金文與現代漢語擾在一起,忽略了商、周金文一字一詞一義組句的法則,強行把金文拚作現代片語,才造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等王和單公→公叔→新室仲→惠仲→零伯→懿仲→龔叔→逨等人物的出現。 逨稱頌天子的冊命和賞賜,為先祖、考鑄作這個寶盤的事完全是虛構。 這些所謂的歷史是學者們有意附會《史記.周本紀》內容,真實的內容必須重新考釋。 ![]() 释文: 逨曰:丕显朕皇高祖单公,桓桓克明慎厥德,夹 召文王武王达殷,膺受天鲁命,匍有四方,竝(普?) 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雩朕皇高祖公叔,克逨 匹成王,成受大命,方狄(逖)不享,用奠四国万邦。 雩朕皇高祖新室中,克幽明厥心,柔远能迩, 会召康王,方怀不廷。雩朕皇高祖惠中(猛?)父, 盭(戾)龢于政,有成于猷,用会昭王穆王,盗政四方,扑 伐楚荆。雩朕皇高祖零白,粦明厥心,不惰□ 服,用辟龏王懿王。雩朕皇亚祖懿中(设),谏谏克 匍保厥辟考(孝)王夷王,有成于周邦。雩朕皇考 龏叔,穆穆趩趩,龢询(均)于政,明济于德,享辟 厉王。逨 肇缵朕皇祖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肆天子 多赐逨休,天子其万年无疆,耆(?)黄耈,保奠周 邦,谏乂四方。王若曰:逨,丕显文武,膺受大命, 匍有四方,则繇唯乃先圣祖考夹召先王, 劳堇大命。今余唯经乃先圣祖考,申就乃令,令汝胥 荣兑,摄(?)司四方虞林,用宫御。赐汝赤巿、幽黄、 攸勒。逨敢对天子丕显鲁休扬,用作朕皇祖 考寳尊盘,用追享孝于前文人,前文人严在上,廙在 下,丰丰勃勃,降逨鲁多福,眉寿绰绾,授余康娱、纯 右、通禄、永命、霝终,逨畯臣天子,子子孙孙永寳用享。 ![]() 一,逨盤銘文研究概述 逨盤於2003年1月19日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出土,同時出土的青銅器共27件,年代均屬西周時期。 逨盤通高20.4釐米 口徑:53.6釐米 圈足直徑41釐米 腹深10.4釐米 獸足高4.2釐米重量:18.5公斤。盤面鑄銘文21行,約370字,權威專家考證銘文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歷史。對西周王室變遷及年代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可映證史書的記述,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擬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檢驗。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指出:這些銘文記載了西周12位元王的業績,與史牆盤相對照,可以把西周史說得清清楚楚,有助於破解西周諸王時代劃分之謎。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明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說:逨盤銘文證明了司馬遷所記錄的西周史以及其他一些資料是可信的。這次發現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第一次從考古資料裏面完整地證明了西周各王的時期,這個發現是有重大價值的。 可是仔細研讀諸位專家的考釋文章,發現這些專家的考釋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把西周金文與現代漢語擾在一起,忽略了商、周金文一字一詞一義組句的法則,強行把金文拚作現代片語,才造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等王和單公→公叔→新室仲→惠仲→零伯→懿仲→龔叔→逨等人物的出現。 君不知西周王名、人名在當代是沒有歷史文獻介定的,都是後代歷史學家強令而為的,西周金文中並不存在這些所謂的“王名”、“人名”,因為西周時期還沒有出現約定俗成的片語詞,“王名”、“人名”文字是不能通假的,因為商、周金文每一個文字只表述這個文字的原意或引申義,沒有約定俗成的片語出現。 所謂的“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和單公、公叔、新室仲、惠仲、零伯、懿仲、龔叔”在西周金文中都不片語,它們都包含了二個單詞或三個單詞各自的詞義,只表述文字的本意或引申義,沒有俗成王稱或人稱的內容。 商、周金金文中出现的“王”字不是名词,都是动词,指“成就王业”。 比如:“文王”它包含“文、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文”指“生产法令條文”。王,指“成就王業”,“文王”在西周金文中的原意指“生产法令條文耕种成就王業。”; “武王”包含“武、、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表述“士卒生产、成就王業。”; “成王”包含“成、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成”,土地面積單位,方十裏為成。“成王”只表述“田土耕種成就王業。”; “康王”包含“康、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表述“生產豐收糧食、成就王業。”; 原文中沒有“昭王”,只有“卲王”,人名是不能通假的。卲,高,美。《法言.重黎》:“或问子胥种蠡孰贤?曰:‘……皆不足卲也。’”“卲王”表述的是“大批士卒高手生产、成就王业。” “穆王”包含“穆、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穆,排列有序。表述“有序生产、成就王業”; 原文中沒有“共王”,只有“龔王”,“龔”與“共”是不能通假的。“龔”指“共同耕種壟田”它表述的是“军民共同耕種壟田成就王業”; “懿王”包含“懿、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懿,長久完美。表述的是“長久完美土地耕種、成就王業。”; “孝王”包含“孝、王”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孝古代稱事奉父母為孝。它只表述“田土耕種丰收粮食敬孝父老、成就王業。”; 原文中沒有“夷王”,只有“(彳屖)王”,“(徲)”與“夷”是不能通假的。它只表述“穩定生产耕种成就王業。”; 原文中沒有“厲王”,只有(柬刂)王,“(柬刂)”與“厲”是不能通假的,它表述的是“選擇士卒生产、成就王業。”; “宣王”在原文中沒有,是學者們強令的。 “單公”在西周金文中不是人名,它表述的是“輪換士卒共同耕种。” ; “公叔”在原文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公弔”,“弔与叔”西周金文中是不能通假的,它表述是“共同生产、弔念灾害。” 在逨盤金文中沒有“新室仲”,只有“新室中”,它不是人名。“中”與“仲”在西周金文中是不能通假的。它包含了三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表述“處在更新、生产基地、耕种時期。” 在逨盤原文中沒有“惠仲”,只有“惠中”,不是人名,它包含了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表述“軍隊士卒、駐紮地域”,與人名無關。 逨盤原文中沒有“零伯”,只有“零白”,在西周金文中“白”“伯”涇渭分明,是不能通假的,它表述“天地田土、彰明耕种”,與人名沒有瓜葛。 逨盤原文中沒有“懿仲”,只有“懿中”,它表述的是“完美土地、在這裏生产。”與人名沒有瓜葛; 原文中没有“龔叔”,只有“龔弔”,在西周金文中不是人名,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表述“共同耕種壟田弔念灾害。”; “逨”在“逨盤”銘文中首居第一,按西周銘文慣例應是文中的主人公,可是“逨”文字原意只表述主人公(隹)“疾速來此生产”,沒有“人名”的含義。 由此來看,權威學者所考釋出的西周十二王,單氏家族8代人在逨盤銘文原意中完全虛幻。由於主人公虛無,其歷史事蹟就不可能落實,西周諸王歷史仍然是個謎。 逨盤銘文主人公是誰呢?是“軍隊”。 正文中有“軍隊”的專稱,只是學者們視而不見。“今余隹巠”就點明了“余”、“隹”就是當今的軍隊。今,現在。余,合成字。由“人”“一”“木”組合。人,民。一,都,皆。木,木訥。合成字的原意是“人都是木訥的”。軍隊一切行動聽指揮,言辭木訥。“余”是軍隊的代名詞。後人不知“余”字源流,誤作人稱代詞,約定俗成,“余”便成了一人稱了。但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余”保持原意。 隹,短尾鳥禽獸的總稱,戰旗上的軍徽,指代作戰軍隊。坙,《說文》:“水脈也。從川。在一下一地也。”這句話的原意是。“現在自衛軍隊作戰軍隊在一地守衛。” 軍隊在什麼地方守衛呢?銘文的首句就交待在“朕”,指西周國邊境。文中相繼出現七個“朕”,說明軍隊活動地域的確在邊境。邊境有東南西北四方。边境地域的特點是“龔弔”,即“军民共同耕種壟田弔念灾害”,因此需要治理。銘文中涉及的“天子”並不指“周天子”,因為西周時期的“天子”只表述文字的原意,指“民眾撫愛田土耕种”,與秦始皇稱帝以後的所謂“天子”有質的區別。 逨盤銘文與民眾有關的詞有“天”、“氒”、“汝”、“人”、“子”。總的來說,逨盤銘文沒有反映“逨的列祖、先父分別輔佐了文王至厲王共11位周王。”的事蹟,也沒有逨繼承列祖、先父的職事,臣事宣王的事蹟。更沒有宣王考慮到逨列祖、先父的職位和功績,命他輔助榮兌管理四方的山虞、林衡等官,為王宮提供用品。並賜逨命服、馬器等物的事,逨稱頌天子的冊命和賞賜,為先祖、考鑄作這個寶盤的事完全是虛構。 這些所謂的歷史是學者們有意附會《史記.周本紀》內容有杜撰的成分,真實的內容必須重新考釋。 附: 单氏家族第一代先人“单公”在辅佐文王、武王灭了殷(商)后,对周朝新占有的土地进行国土治理;第二代先人“公叔”辅佐周成王管理国家;第三代先人“新室仲”帮助周康王处理朝廷事务;第四代先人“惠仲父”辅佐周昭王、周穆王讨伐楚国;第五代先人“零伯”辅佐周共王、周懿王;第六代先人“懿仲”辅佐周孝王、周夷王;第七代先人“龚叔”辅佐周厉王;第八代、即在世的“逨”辅佐当朝天子周宣王治理朝政,并出任管理山林的官员。 二,逨盘铭文通识 逨曰不顯朕皇高且單公[1],克明悊氒德[2]。夹召文王[3],武王逹殷[4]。膺受天鲁[5],令匍有四方[6]。并宅氒堇疆土[7],用配上帝[8]。朕皇高且公 [9],弔克逨匹成王[10]。成受大命[11],方狄不享[12]。用奠四或萬邦[13],朕皇高且新室中[14]。克幽明氒心[15],柔遠能邇[16]。會召康王[17],方懷不廷[18]。朕皇高且惠中盠父[19],啟龢于政有成[20]。于猷用會卲王[21],穆王盜政四方[22]。扑伐楚囗[23],囗朕皇高且[24]。零白粦明氒心[25],不墜[于]服[26]。用辟龔(共)王[27],懿王朕皇[28]。亚且懿中[29],谏谏克匍[30]。保氒辟孝王[31],王有成于周邦[32]。朕皇考龔 [33],弔穆穆趩趩[34]。龢訇于政[35],明齊于德[36]。享辟王[37],逨肖朕皇且考服[38]。虔夙夕敬朕死事[39],天子多易逨休[40]。天子其萬年無疆[41],耆黄耇[42]。保奠周邦[43],谏四方[44]。王若曰[45],逨不显文武[46]。膺受大令[47],匍有四方[48]。则隹乃先圣[49],且考夹召先王[50]。堇大令[51],今余隹巠[52]。乃先圣且考[53],囗乃令[54]。令女疋荣[55],兑囗 四方[56]。吳麓用宫御[57],易女赤市黹[58]。幽黄攸勒[59],逨敢对天子不显鲁休[60]。扬用乍朕皇[61],且考囗 盤[62]。用囗 享考于前文人[63],前文人严在上[64]。在下[65],降逨鲁多福[66]。寿 [67],授余康纯[68]。佑通录永[69] ,令霝冬逨[70]。畯臣天子[71],子孙孙永宝用享[72]。 三,逨盘铭文考释 一,逨曰不顯朕皇高且單公 逨,合成字,由“辶、來”組合。辶,疾行。來,由彼至此,由遠及近,與“去”“往”相對。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來此”,引申義為“疾速來此行動。”按西周金文慣例銘文首句第一個字均指“軍隊”,如禹鼎“禹曰”、大盂鼎“隹九月”、我方鼎“隹十月”、曶鼎“隹王元年”等,禹,指蟲,隹指鳥,均指戰旗上的軍徽,指代軍隊。沒有軍隊名稱的基本上是省略,如毛公鼎“王若曰”,它表述的是“軍隊成就王業選擇重要的事記載”,因為這是西周時期的敍事,省略主人公是行文慣例。逨盤銘文第一個字不是軍隊名字,而是軍隊行動的表意,表述的是“軍隊疾速來此。”把它釋作人稱就錯了。曰,說,記載。不,象形字,象花萼。以花萼相亲,比如兄弟相亲。《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顕,明顯。朕,皮甲合縫之處,也泛指縫隙、邊境。《周禮.考工記.函人》:“眡其朕,欲其直也。”皇,匡正。通“匡”。《詩.幽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皇。”高,大。且,多的樣子。《詩.大雅.韓奕》:“邊豆有且。”西周金文中的“且”學者多把它訓作“祖”,錯得離譜。因为西周金文内容没有一篇是涉及“祖宗”或“祖事”,都是学者们强令而为的。“單公”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詞,更不是人名,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單,更番輪換。《詩.大雅.公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公,共同。《荀子.解蔽》:“凡萬物異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疾速來此生产说军民相亲耕种顯示邊境军队辅佐廣大民眾生产輪換士卒共同耕种。” 二, 囗克明悊氒德 囗,合成字。由“走、亘”组合。走,疾趋,跑。亘,通“宣”。《说文》:“宣,天子宣室也。从宀,亘声。”清段玉裁《注》:“盖谓大室。”大,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室,刀剑的鞘。《史记.荆軻传》:“(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引申为基地。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奔走重要生产基地。”克,制勝。明,顯示。《易.系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悊,明智。同“哲”。氒,合成字。由“氏、十”組合。氏,宗族的稱號。十,表示齊全、完備。合成字的原意是“宗族民众完备。”德,五行之說稱四季中的旺氣。《禮.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疾速奔走重要生产基地制勝顯示明智生产宗族民众完备耕种旺氣上升。” 三,夾囗 文王 夾,從左右相持。“囗 ”,是这篇金文的关键词,合成字。由“召、酉、八八、田”四个字组合,学者们都把它识作“召”,其实它并不通“召”。“召”写作“()”,只指“呼唤”,它是合成字的一项内容。《诗.小雅.出车》:“召彼仆夫,谓之载也。”把它通作“赏”脱离文字原意。还有“酉”“八”、“田”字的含义没有表述出来。酉,老。《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八,田的上角各有一个八字,原意为人伏地,爬地,音同“爬”。田,种田。合成字的大意是:“呼唤粮食产地民众伏地种田。”“文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傳說中西周開國君王無關。文,法令條文。《史記.張湯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王,成就王業。《孟子.公孫醜》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者王,王不待大。”這句話的原意是:“執持军队呼唤粮食产地民众伏地种田法令條文规定生产成就王業。” 四,武王逹殷 “武王” 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傳說中西周開國第二位君王無關。武,通稱軍事、技擊、強力之事。《書.大禹謨》:“乃武乃文。”此指士卒。王,成就王業。逹,至,到。殷,不指殷商之“殷”,此時的“殷商”歷史學家還沒有定名。它只表述文字的原意。《詩.鄭風.溱洧》:“士與女,殷其盈也。”。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士卒生产成就王業到達邊境眾多地域。” 五,膺受天鲁 膺,擊《詩.魯頌.閟宮》:“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受,接受,付與。天,仰賴以為生存者稱天。《史記.酈食其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魯,陳列。通“旅”。《史記.周紀》:“晉唐叔得嘉谷,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這句話的原意是:“打擊敵侵接受民眾生产陳列士卒边境耕种。” 六,令匍有四方 令,法令。《史記.杜周傳》:“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匍,伏地而行。有,豐收,多。《诗鲁颂.有駜》:“自今以使,岁其有。”《传》:“岁其有,丰年也。”四,指春、夏、秋、冬四季。方,《說文》、“並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引申義為“並連”。這句話的原意是:“法令军队伏兵屯田豐收粮食四季生产军民并连耕种。” 七,并宅氒堇疆土 並,平列。宅,顺适,安定。《书.康诰》:“亦帷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氒,合成字。由“氏、十”組合。氏,宗族的稱號。十,表示齊全、完備。合成字原意指“宗族民众完备。”堇,誠。《管子.五行》:“修塈水上,以待乎天堇。“唐尹知章《注》:“堇,誠也。言……上待天誠也。”疆,疆域。土,鄉土,國土。這句話的原意是:“军民平列生产安定耕种宗族民眾完备生产忠誠邊境疆域国土耕种。” 八,用配上帝 用,治。《荀子.富國》:“故仁人之用國,非特將持其有而已也。”配,匹对,媲美。《书.君牙》:“对掦文武之光命,追配於前人。”上,边畔、边境。《左传》僖二四年:“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帝,音通“地”,《山海經》中载為“地”的本字。這句話的原意是:“治理田土军队士卒匹对生产边境大地。” 九, 囗朕皇高且公 囗,合成字。由“雨、于”組合。雨,形容眾多。《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雨。”于,往,去。《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合成字原意是:“去眾多士兵。”朕,邊境。皇,匡正,輔佐。高,大。且,多的樣子。公,共同。《荀子.解蔽》:“凡万物異则莫不相蔽,此心术之公患也。”這句話的原意是:“眾多士兵去邊境生产辅佐廣大地域民众耕种眾多民众共同生产。” 十,弔克逨匹成王 弔,对有丧事或受到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弔之。”克,制勝。逨,合成字,由“辶、來”組合。辶,疾行。來,由彼至此,由遠及近,與“去”、“往”相對。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來此”,引申義為“疾速來此行動。”匹,對手,匹偶。“成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成王”無關。成,古時田土區劃名。《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注》:“方十裏為成。”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悼念灾祸制胜困难军队疾速來此生产匹对田土耕種成就王業。” 十一,成受大命 成,古時田土區劃名。受,接受,付與。大,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命,差使。《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這句話的原意是:“田土生产接受大批軍隊士卒耕种差使。” 十二,方狄不享 方,《說文》、“並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引申義為“並連”。狄,翦除,治理。通“剔”、“鬄”。《詩.魯頌.泮水》:“桓桓于征,狄彼東南。”不,象形字,象花萼。以花萼相亲,比如兄弟相亲。《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享,供献。《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這句話的原意是:“並連民众生产治理田土军民相亲耕种供献力量。” 十三,用奠四或萬邦 用,治。奠,奠定。四,指春、夏、秋、冬四季。或,古“域”字。萬,形容很多。邦,國,國土。這句話的原意是:“治理田土奠定生产四季耕种地域許多士卒国土生产。” 十四,朕皇高且新室中 朕,邊境。皇,匡正,輔佐。高,大。且,多的樣子。“新室中”不是“新室仲”,更不是片語詞,它包含三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人名無關。新,更新。室,刀剑的鞘。《史记.荆軻传》:“(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引申为“生产基地”。中,泛指一個時期。這句話的原意是:“邊境軍隊辅佐廣大地域民眾生产大批士卒處在更新生产基地耕种。” 十五,克幽明氒心 克,制勝。幽,隱蔽,隱微。明,明亮。氒,宗族民众完备。心,思想、感情、意念的總稱。這句話的原意是:“軍隊制勝困难隱蔽邊境屯田明亮生产宗族民眾完备耕种意願。” 十六,柔遠能邇 柔,嫩,始。《诗.幽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遠,深奧。《易.系辞》下:“其旨远,其辞文。”能,親善,和睦。邇,接近。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開始生产意义深远军民和睦相處親善耕种。” 十七,會 康王 會,聚合,匯合。“ ”是这篇金文的关键词,原意为“呼唤粮食产地民众伏地种田。”“康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康王”無關。康,豐盛。《淮南子.天文》:“故三歲而一飢,六歲而一衰,十二歲一康。”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聚合军队呼唤粮食产地民众伏地种田豐收糧食成就王業。” 十八,方懷不廷 方,《說文》、“並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引申義為“並連”。懷,安撫。《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不,象形字,象花萼。以花萼相亲,比如兄弟相亲。《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廷,院子。通“庭”。這句話的原意是:“军民並連一起生产安撫民众耕种军民相亲同居村落庭院。” 十九, 囗朕皇高且惠中盠父 囗,合成字。由“雨、于”組合。雨,形容眾多。《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於,往,去。合成字原意是:“去眾多士兵。”朕,邊境。皇,匡正。高,大。且,多的樣子。“惠中”在西周金文中不能通作“惠仲”,它不是片語詞,包含了兩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名詞無關。惠,兵器名。即三棱矛。《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引申為“士兵”。中,泛指一個地域。盠,合成字。由“彖、皿”组合。彖,猪的象形,战旗上的图徽。皿,覆器之具。《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注》:“皿,所以覆器者也。”合成字原意是“军队覆盖”。父,始,開始。《老子》:“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這句話的原意是:“很多士兵去邊境生产辅佐廣大地域民眾耕種大批军队许多士卒駐紮地方军队覆盖地方开始生产。” 二十,啟龢于政有成 啟,开拓。《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龢,古“和”字,軍門。《孫子.軍爭》:“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曹操《注》謂軍門為和門,兩軍相對為交和。於,往,去。政,建立政權。有,豐收,多。《诗鲁颂.有駜》:“自今以使,岁其有。”《传》:“岁其有,丰年也。”成,土地面積單位。這句話的原意是:“開拓生产措施軍門士卒去邊境建立政權豐收粮食田土耕种。” 二十一,于猷用會卲王 于,往,去。猷,謀劃。用,治。會,聚合,匯合。“卲王” 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昭王”掛不上鉤。卲,高,美。《法言.重黎》:“或問子胥種蠡孰賢?曰‘……皆不足卲也。‘”卲從“卩”,與從邑的“邵”有別,與“昭”沒有瓜葛。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去謀劃田土治理聚合大批士卒生产高手耕种成就王業。” 二十二,穆王盜政四方 “穆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穆王”掛不上鉤。穆,古宗廟排列的次序。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引申義為“有序”。此指有序生产。王,成就王業。盜,竊取。此指佔領邊境土地。政,建立政權。四,指春、夏、秋、冬四季。方,並船,並連。這句話的原意是:“軍隊有序生产成就王業佔有田土建立政權士卒四季生产並連民众一起耕种。” 二十三,撲伐楚刑 撲,满,遍。《文选.蕪城赋》:“廛閈撲地,歌吹沸天。”伐,功劳。《左传》庄二八年:“且旌伐君。”“楚”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楚國荊地”沒有瓜葛。楚,整齊。《傳》:“楚,列貌。”,刑,治理。《周禮.秋官》序言:“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這句話的原意是:“遍地生产功劳军队統一耕种治理。” 二十四, 囗朕皇高且 囗,合成字。由“雨、于”組合。雨,形容眾多。《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雨。”于,往,去。合成字原意是:“去眾多士兵。”朕,邊境。皇,匡正。高,大。且,多的樣子。這句話的原意是:“許多士卒去邊境生产辅佐广大地域民眾耕种许多士卒生产。” 二十五,零白粦明氒心 “零白”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詞,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虛無的“零伯”人稱掛不鉤。零,零星,亦名天田。舊謂主稼穡之星。《淮南子.主術》:“君人之道,其猶零星之屍也。”白,彰明,清楚。粦,《說文》:“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粦,鬼火也。”明,明亮。氒,宗族民众完备。心,思想、感情、意念的總稱。這句話的原意是:“田土生产彰明耕种牛馬辛勤劳作耕种明亮宗族民众完备生产意念。” 二十六,不墜[于]服 不,象形字,象花萼。以花萼相亲,比如兄弟相亲。《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墜,喪失。于,往,去。服,使用。包括對各種事物的利用。這句話的原意是:“军民相亲生产喪失田土的民众(去)邊境从事耕種。” 二十七,用辟龔王 用,治。辟,開闢。《詩.大雅.江漢》:“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它與後代天子、諸侯的稱謂掛不上鉤,因為西周時期沒有“天子”、“諸侯”的存在。“龔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恭王”掛不上鉤。龔,合成字。由“龍、共”組合。龍,壟田。通“壟”。《山海經.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注》:“南方並連祈福和樂之域,地形為獸形山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田土為開拓的壟田。”(張建、張中一《山海經圖校與破譯》,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共,共同。合成字的原意是:“共同耕種的壟田”。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治理田土開闢共同耕種壟田生产成就王業。” 二十八,懿王囗 朕皇 “懿王” 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懿王”無關。懿,《說文》:“專久而美也。從壹從次省聲。”王,成就王業。,合成字。由“雨、于”組合。雨,形容眾多。《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雨。”于,往,去。合成字原意是:“去眾多士兵。”朕,邊境。皇,匡正。這句話的原意是:“長久生产完善耕種成就王業許多士卒去邊境生产辅佐广大民众耕种。” 二十九,亞且懿中 亞,象形字,指四周封闭的地方。且,多的樣子。“懿中”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詞,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不能通作“懿仲”,與人名無關。懿,《說文》:“專久而美也。從壹從次省聲。”中,泛指一个地域。這句話的原意是:“在这一地域許多士卒生产長久完美耕种在這裏。” 三十, 谏谏克匍 ,合成字。由“往、攵”組合。往,去。攵,輕擊。合成字的原意是:“去小打小敲。”諫,直言規勸。克,制勝。匍,伏地而行。這句話的原意是:“去邊境生产小打小敲直言規勸民众生产耕种制勝困难伏兵屯田。” 三十一,保氒辟孝王 保,守衛,保護。氒,宗族民众完备。辟,開闢。“孝王” 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孝王”無關。孝,古代侍奉父母為孝。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保護宗族民眾完备生产開闢田土耕种敬孝父老乡亲生产成就王業。” 三十二, 王有成于周邦 “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夷王”無關。,合成字,由“彳、屖”組合,彳,小步也。屖,不進也,又堅也。合成字的原意是:“穩定步伐。”王,成就王業。有,豐收,多。《诗鲁颂.有駜》:“自今以使,岁其有。”《传》:“岁其有,丰年也。”成,古代田土区划名称。《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注》:“方十里为成。”于,往,去。周,鞏固。《左傳》哀十二年:“盟,所以周信也。”邦,國,國土。這句話的原意是:“穩定步伐生产成就王業豐收粮食田土去军队生产鞏固國土。” 三十三, 囗朕皇考龔 囗,合成字。由“雨、于”組合。雨,形容眾多。《詩.齊風.敝笱》:“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於,往,去。合成字原意是:“去眾多士兵。”朕,邊境。皇,輔佐。考,終,至。《楚辭.九歎.怨思》:“身惟悴而考旦兮,日黃昏而長悲。”《注》:“考猶終也。”“龔叔”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龔叔”無關。龔,合成字。由“龍、共”組合。龍,壟田。通“壟”。共,公同。合成字的原意是:“共同耕種的壟田”。這句話的原意是:“眾多士兵去邊境生产辅佐民众耕种至此共同種植壟田。” 三十四,弔穆穆趩趩 弔,对有丧事或受到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弔之。”。穆,古宗廟排列的次序。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引申義為“有序”。趩,合成字。由“走、異”組成。走,疾趨,跑。異,分開。《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分开。”這句話的原意是:“弔念灾害有序生产採取疾速分散士卒耕种田土。” 三十五,龢訇于政 龢,“和”字,軍門。《孫子.軍爭》:“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曹操《注》謂軍門為和門,兩軍相對為交和。訇,大聲貌。於,往,去。政,建立政權。這句話的原意是:“軍門聲威大批士卒去邊境生产建立政權。” 三十六,明齊于德 明,明亮。齊,整治。于,往,去。德,五行之說稱四季中的旺氣。《禮.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這句話的原意是:“明亮治理邊境田土军队去边境生产扶助耕種旺氣上升。” 三十七,用辟囗 王 用,治。辟,開闢。“ 王”在西周金文中不是片語,更不是人王名稱,它包含二個單詞各自的詞義,與西周歷史上傳說的所謂“厲王”人稱無關。囗 ,合成字。由“柬、刂”組合。柬,選擇。《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柬理也。”刂,《說文》:“兵也。”合成字的原意是“選擇士卒”。王,成就王業。這句話的原意是:“军队治理邊境開闢田土生产選擇士卒耕种成就王業。” 三十八,逨肖朕皇且考服 逨,合成字,由“辶、來”組合。辶,疾行。來,由彼至此,由遠及近,與“去”、“往”相對。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來此”,引申義為“疾速來此行動。”肖,類似。朕,邊境。皇,匡正,輔佐。且,多的樣子。考,終,至。《楚辭.九歎.怨思》:“身惟悴而考旦兮,日黃昏而長悲。”《注》:“考猶終也。”服,从事,担任。《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這句話的原意是:“軍隊疾速來此生产類似边境作战军队辅佐广大民众耕种许多士卒至此担任生产主力。” 三十九,虔夙夕敬朕死事 虔,威猛貌。《詩.商頌.長髮》:“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夙,肅敬。《詩.大雅.生民》:“載震載夙,載生載育。”《箋》:“夙之言肅也。”夕,侧,斜。《吕氏春秋.明理》:“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敬,警戒。《詩.大雅.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國。”朕,邊境。死,不流通。死守。事,作,從事。這句話的原意是:“威猛军队肃敬边境生产警戒邊境敌侵死守這裏田土從事耕種。” 西周晚期逨钟 通高80、舞修31、舞广21、铣间37、鼓间25.5厘米,重50.5公斤。 有干有旋,体腔较长,篆、钲之间用凸线相隔,甬与体腔相通,干上饰兽目交连纹,篆间饰S状云纹,鼓部饰夔凤纹,右鼓有一鸾凤纹作为基音标志。 铭文字数,钲间和左鼓铸铭文130字(其中重文12) 铭文释文为逨曰:不(丕)显□(朕)皇考,克□(粦)明氒(厥)心,帅用氒(厥)先且(祖)考政德,亯(享)辟先王,逨□(弻御)于氒(厥)辟,不□□(敢坠),虔□(夙)夕敬氒(厥)死事天子,坙□(经朕)先且□(祖服),多易(锡)逨休令□亖(命司四)方吴□(虞林)。逨□(敢)对天子不(丕)显鲁休□(扬),用乍□(作朕)皇考龏□(恭叔)龢□(钟),鎗鎗悤悤,□□□□(雝雝),用追孝卲各(格)喜侃歬(前)文人,歬(前)文人□才(严在)上,□□□□,降余多福,康□屯右(娱纯佑)永令(命),逨□(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子子孙孙永宝。 ![]() 逨钟铭文拓片 ![]() 逨钟铭文拓片 ![]() 逨钟铭文拓片 ![]() 逨钟铭文拓片 ![]() 逨钟铭文拓片 ![]() 逨钟铭文拓片 ![]() ![]() 逨盉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48厘米 长52厘米 重量:12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此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妙。器身扁平圆形,长方形口,口上为凤鸟形盖,凤首高昂,双翼振展,器身与盖以虎形链及双环相连。管状流,前部饰龙头。兽(龙)首形鋬,四兽(龙)足。腹两侧各有一由三圈纹饰构成的圆形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变体夔龙纹、重环鳞纹和蟠龙纹。 器盖内壁铭文3行20字:“逨作朕皇高且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