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豳公盨铭文

 zqbxi 2018-09-28

豳公盨(又名遂公盨、燹公盨) 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耳圈内似原衔有圆环,今已失,圈足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器口沿饰分尾鸟纹,器腹饰瓦沟纹。它是2002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许多专家对铭文内容进行了考释,俗成一种意见,认为这件遂公盨是中国古代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豳公”所铸的青铜礼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李学勤教授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盨上所铸长篇铭文字体优美;字数虽不算多,但几无废言。铭文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冈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岛,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在洪水退后,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冈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于平原。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铭文并以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李学勤表示,铭文中所述“禹”是夏王朝的奠基人。没有大禹,便没有夏,更没有“华夏”。但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夏王朝是否存在,长期以来广受争议。遂公盨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

细读豳公盨铭文(图)
豳公盨

    2005年12月30日《中国文物报》李凯、周晓陆《再读豳公盨》一文的考证,把“禹” 述说为夏代的开国帝王,并举出若干证据论证了夏禹确实存在中国上古时代,使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惊。但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慎重推敲。

    一、提出问题:

    一、大禹治水事迹产生的时代在夏代,夏代是原始社会,至今没有发现文字,因此,没有大禹治水的历史事迹流传下来,西周距大禹的年代上千年,西周人不可能知道几千前的大禹治水历史事迹。

    二、豳公盨是西周中、晚期器物,这个时期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没有萌生,不可能将后代产生的大禹治水的神话事迹铸在西周青铜器上。

    三、《山海经》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它晚于豳公盨数百年之久,书的最后一节记载的就是所谓的“大禹治水”的全过程,这是“大禹治水”神话的源头。

细读豳公盨铭文(图)
豳公盨铭文

    原文是: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将这段文字释译成:

   “洪水滔天。鲧没有得到天帝的允许就盗窃了天帝的息壤——一种能够生长不止、堆山成堤的土壤——去堙塞洪水。天帝发怒,便命火神祝融去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鲧死了三年,尸体都不腐烂,终于从肚子里孕育、诞生出禹来。天帝只好命禹去布土治水,使九州岛得到平定。”

   这段译文几乎找不出不合大禹治水史迹的内容来,人们确信中国原始时代存在大禹治水的事,加上《尚书·禹贡》记载了大禹治理九州岛、治理山水、统一中国的事迹,人们确信大禹治水的事迹是存在上古时代的。

细读豳公盨铭文(图)
大禹治水

    可是,《山海经》中的“鲧” 是“大鱼”,“帝” 是“地” 的古体,“禹” 是“虫”。(禽,兽,龟,鱼,人的总称。)“祝融” 是“祝福和乐”,“九州岛” 是“汇合的州域。” 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洪水滔天时代。大鱼浅游地的繁殖之域,已湮没在洪水中,洪水不顾及地上的生命。地域节令以言告神祈福和乐,引退大水凋落大鱼在荒野天祭。大鱼一次又一次繁殖,产生鸟、 兽、鱼、虫、人活动的繁荣时代,地面就是生命鸟、兽、鱼、虫、人陈列的居处,以安居汇合的州域。”(张建、张中一《山海经图校与破译》,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破译的内容中并没有大禹治水的事迹,也没有九州岛的分野存在,更没有鲧、禹人物的出现。要知道所谓的夏禹时代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没有发现有文字,又哪来的夏代历史文献留传下来,后人错释“夏”、“鲧”、“禹”、“启”、“益”、“桀” 文字原意,使中国上古史上衍化出夏代的历史了,人们又用衍化出的夏代历史去吻合地下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反证夏代历史的存在,实在令人深思!

四、豳公盨铭文的主人公是“禹”,但商周时期的“禹”,泛指动物。《说文》:“禹,虫也。”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裸虫。此指战旗上的兽类“军徽”,指代军队。此指西周时期的军队,不指夏代君王大禹。主人公错位,整篇铭文内容虚化,因此,豳公盨铭文内容必须重新考释。  

          二、豳公盨铭文通识

    原文:

    天令禹敷土,随山浚川。廼拂方执征,降民监德。廼自乍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乍臣,厥囗唯德。民好明德,夏才天下。用厥卲好,益奸懿德。康亡不懋,孝友口明。坙齐好祀无凶,心好德闻。遘亦唯协,天厘用考。申复用福禄,永御于宁。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三、豳公盨铭文考释

    一、天令禹敷土,

   天,仰赖以为生存者称天。《史记·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令,法令。《史记·杜周传》:“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禹,《说文》:“虫也。”泛指动物。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裸虫。此指战旗上的兽类“军徽”,指代军队。施,布。《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土,土地,田地。《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这句话的原意是:“民众吃饭问题法令军队士卒分布地方生产耕种。”

    二、随山浚川。

    随,沿着。《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山,山地。浚,深。《诗·商颂·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疏:“有深智者,维我商家之德也。”川,川流。河水前后相接,比喻连续不断。这句话的原意是:“军队生产沿着山地田土深入耕种川流不息。”

    三、廼拂方执征。

   廼,合成字。由“辶、西”组合。辶,疾行。西,栖止。《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停止行动。”旧释作“乃”错得离谱。拂,掸,除去尘垢。《仪礼·士昏礼》:“主人拂几授校。”方,并船,并连。《说文》:“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执,操作,治理。《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征,远行。《诗·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注》:“迈、征皆行也。”这句话的原意是:“疾速停止军事行动除去灾害军民并连复治理偏远地域田土。”

   四、降民监德。

    降,和同。《左传》哀二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民,民众。监,自上临下,监视。《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这句话的原意是:“和同民众生产自上而下耕种旺气上升。”

    五、廼自乍配乡民,

   廼,合成字。由“辶、西”组合。辶,疾行。西,栖止。《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合成字的原意是:“疾速停止行动。”旧释作“乃”错得离谱。自,从。《诗·大雅·文王有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乍,始。通“作”。《书·益稷》:“万邦作义。”配,匹对,嫓美。《书·君牙》:“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乡,方向。通“向”《荀子·成相》:“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乡启乃下。”民,民众。这句话的原意是:“疾速停止军事行动从事生产始于士卒匹对耕种向着民众生产。”

   六、成父母生。

   成,古代田土区划名称。《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注:“方十里为成。”父,开始。《老子》:“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母,能使他物滋生者。《礼·内则》:“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生,生长,长出。这句话的原意是:“军队士卒田土耕种开始生产滋生粮食。”

   七、我王乍臣,

   我,合成字。由“丿”“手”“戈”组合。丿,《说 文》:“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凡丿之属皆从丿。”注:“戾,《说文》: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手,表手的动作。戈,长柄刺杀兵器。手、戈组合在一起的字原意为“找”,找什么呢?找一个手执兵器的人。到哪里去找手执兵器的人呢?这个人出现在屋檐下。“丿”就是屋檐的象形,与“找”合成“我”字,它的原意是:“屋檐下藏着一个手执长戈的人。”引申为“伏兵”。 王,成就王业。《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乍,始。通“作”。《书·益稷》:“万邦作义。”臣,统率。《左传》昭七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句话的原意是:“伏兵生产成就王业始于军队统率士卒耕种。”

   八、厥囗唯德。

   厥,掘。通撅《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唯,合成字。由“口、隹”组合。口,人用口说话。引申为“命令”。隹,军队。合成字原意是“命令军队”。 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这句话的原意是:“掘土耕种命令军队士卒生产耕种旺气上升。”

    九、民好明德,

    民,民众。好,相善,和美。《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明,光明,明亮。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这句话的原意是:“民众和美军队生产明亮耕种旺气上升。”

   十、夏才天下。

   夏,大。《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才,才能。天,仰赖以为生存者称天。《史记·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下,在下,指所在之地。这句话的原意是:“大地田土耕种才能有民众安居在此。”

   十一、用厥卲好

   用,治。《荀子·富国》:“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厥,掘。通撅《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卲,高,美。《法言·重黎》:“或问子胥种蠡孰贤?曰:‘……皆不足卲也。’”好,相善,和美。《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这句话的原意是:“治理田土掘土耕种广大军民相善生产。”

   十二、益奸懿德。

   益,富饶。《吕氏春秋·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奸,请求。《史记·穰侯传》:“(范雎)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懿,美,美德。《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这句话的原意是:“富饶地域求得美好生活军民生产旺气上升。”

   十三、康亡不懋,

   康,丰盛。《淮南子·天文》:“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引申为丰收。亡,不在,外出。《论语·阳货》:“孔子其时亡也,而往拜之。”不,象形字,象花萼。以花萼相亲,比如兄弟相亲。《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懋,盛大,褒美。通“楙”、“茂”。《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这句话的原意是:“丰收粮食在外生产军民相亲褒美耕种。”

   十四、孝友口明。

   孝,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友,帮助。《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明,光明,明亮。这句话的原意是:“敬孝父老乡亲帮助民众生产(走向)明亮生活。”

    十五、坙齐好祀无凶,

   坙,《说文》:“水脉也。从川在一下一地也。”齐,整治。《礼·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好,相善,和美。《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祀,祭祀。祭祀只是形式,内容是表述祭祀者的祷告、愿望、希望。无,没有。凶,饥荒。《墨子·七患》:“三谷不收谓之凶。”这句话的原意是:“军队在一地整治田土军民相善耕种希望没有饥荒。”

   十六、心好德闻。

    心,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好,相善,和美。《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闻,声所至,传布。《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句话的原意是:“军队想着民众生产相善耕种旺气上升来到此地。”

   十七、遘亦唯协。

   遘,遭遇。《书·洛诰》: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亦,“奕”的省笔,大也。《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唯,合成字。由“口、隹”组合。口,人用口说话。引申为“命令”。隹,军队。合成字原意是“命令军队”。 协,和。有和睦、合作的意思。《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这句话的原意是“遭遇大灾命令军队士卒协作民众生产。”

   十八、天厘用考。

   天,仰赖以为生存者称天。《史记·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厘,治理。《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用,治。《荀子·富国》:“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考,终,至。《楚辞·九叹·怨思》:“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注:“考犹终也。”这句话的原意是:“民众治理田土治理灾害军队至此。”

   十九、申复用福禄。

   申,“伸”的省笔。展开,伸直。《易·系辞》上:“引而伸之。”复,反复。《诗·小雅·蓼莪》:“顾我复我,出入复我。”用,治。《荀子·富国》:“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福,降福,保佑。《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禄,俸禄,官吏的俸给。这句话的原意是:“展开生产反复治理田土耕种军队降福俸禄。”

   二十、永御于宁。

   永,同“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御,治理,统治。《书·大禹谟》:“御众以宽。”于,往,去。《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宁,安定,平安。《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句话的原意是:“歌颂军队治理田土耕种民众去生产的地方安定。”

   二十一、豳公曰

   豳,合成字。由“山、豕、豖”组成。山,山地,山区。豕,《说文》:“彘也。”此指战旗上的军徽,指代军队。合成字的原意是:“山区军队”。后人不知字的原意,误作古国名。公,共同。《荀子·解蔽》:“凡万物异者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曰,说,记载。这句话的原意是:“山区军队士卒共同生产耕种田土说。”

   二十二、民唯克用。

   民,民众。唯,合成字。由“口、隹”组合。口,人用口说话。引申为“命令”。隹,军队。合成字原意是“命令军队”。 克,能,《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用,治。《荀子·富国》:“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这句话的原意是:“民众生产命令军队士卒协助耕种能够治理灾害。”

   二十三、兹德无悔。
   兹,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德,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礼·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无,没有。悔,灾祸。《公羊传》襄二九年:“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这句话的原意是:“年年丰收旺气上升这里没有灾祸。”

    四、结 论

   从考释的内容来看,它记叙了中国上古时代某个王朝军队帮助民众战胜灾祸的纪实:

  “民众吃饭问题法令军队士卒分布地方生产耕种,军队生产沿着山地田土深入耕种川流不息。疾速停止军事行动除去灾害军民并连复治理偏远地域田土,和同民众生产自上而下耕种旺气上升。疾速停止军事行动从事生产始于士卒匹对耕种向着民众生产,军队士卒田土耕种开始生产滋生粮食。伏兵生产成就王业始于军队统率士卒耕种,掘土耕种命令军队士卒生产耕种旺气上升。民众和美军队生产明亮耕种旺气上升,大地田土耕种才能有民众安居在此。治理田土掘土耕种广大军民相善生产,富饶地域求得美好生活军民生产旺气上升。丰收粮食在外生产军民相亲褒美耕种,敬孝父老乡亲帮助民众生产(走向)明亮生活。军队在一地整治田土军民相善耕种希望没有饥荒,军队想着民众生产相善耕种旺气上升来到此地。遭遇大灾命令军队士卒协作民众生产,民众治理田土治理灾害军队至此。展开生产反复治理田土耕种军队降福俸禄,歌颂军队治理田土耕种民众去生产的地方安定。山区军队士卒共同生产耕种田土说,民众生产命令军队士卒协助耕种能够治理灾害。年年丰收旺气上升这里没有灾祸。”

   这段历史事迹没有叙述具体年月,我们就很难知道它的确切年代。但从豳公盨的形制来看,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开始流行。遂公盨呈圆角的长方形,失盖,器口沿下饰鸟纹,腹饰瓦纹,小耳上有兽首,原来应有垂环,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这种形制,在盨的序列中是较早的。再看鸟纹的特点,可确定这件盨是西周中期的类型,最迟不超过西周中期后段,铭文内容都是围绕西周中期军队帮助偏远灾祸地区民众耕种渡过难关的功绩,这个功绩值得后人永久颂扬,因此,把颂词铸在盨上,流传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