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著作,是后世学习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依据。其中使用的各种药物总计 161 种,特别是使用如: 阿胶、羊肉、猪肤、鳖甲、鸡子等血肉有情之品,为继承和发展中药及药膳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血肉有情”的概念首先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书中首先提出血肉有情之品的补益作用。明代《韩氏医通》云: “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例也。”清代叶天士云: “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多用自有益。”后世医家对血肉有情之品有诸多论述,但总体认为血肉有情之品即具有滋补强壮、填精益血功能,可以改善人体虚劳状态,增强机体功能,用于治疗多种虚证的动物类( 以脊椎动物、有血动物为主) 补益药物。根据《中国动物分类代码》将脊椎动物分为: 哺乳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五大类。根据以上依据,现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的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羊肉、猪肤、鳖甲、鸡子进行据证浅析,供大家探讨。
1 阿胶
别称: 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阿胶体现以下作用。
1.1 滋阴润燥 在《伤寒论》第 303 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阴虚火旺证,方中阿胶为君药,滋补肾水与黄连合用,以滋阴降火。《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治疗伤寒心阴阳两虚,正虚邪扰之证。方中阿胶为佐药,滋心阴,养心血,正如《本草汇言》称阿胶为“培养五脏阴分不足之药”。
1.2 利水道 《伤寒论》第 223 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中阿胶为佐药,以养阴润燥,与滑石相协,清热、利水通淋。《本草纲目》有“阿胶治水气浮肿……利小便,调大肠”。《汤液本草》则明确指出“仲景猪苓汤,用阿胶以滑利水道”。《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亦均有以阿胶或以阿胶为主治妊娠小便不通之记载。
1.3 养血 《金匮要略》薯蓣丸主治虚劳风气百疾,方中阿胶养血滋阴,以助薯蓣补阴阳气血诸不足。成无己云: “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金匮要略》温经汤主治妇人冲任虚寒夹血瘀的证治方中,阿胶养血不留瘀。《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方中阿胶养血护正,以防甘遂峻猛之性; 《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疗产后热利伤阴,其方中阿胶养血养阴。
1.4 补血止血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妇人冲任脉虚三种下血的证治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安胎。此方中阿胶为君药,补血止血。《金匮要略》胶姜汤治疗“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陆渊雷《金匮发微》云: “胶姜汤方治虽缺,其必为胶艾汤加干姜无疑也。”可见亦是阿胶、艾叶并用,并配干姜,以温补冲任、养血止血。方中阿胶养血止血。清莫枚士《经方例释》言: “仲景止血药例,多以胶艾并用。”后世更以阿胶、艾叶为止血安胎之要药。《金匮要略》黄土汤治疗虚寒便血,方中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2 羊肉
性甘、温,入脾、胃、肾经。《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当归生姜羊肉汤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证方中羊肉补虚生血。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指出: “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方中羊肉大补气血,散寒止痛。后世医家也多遵此说,唐代孟诜所著的《本草食疗》说: “凡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
3 猪肤
又称: 猪皮。性甘,平,归肺、肾经。陈恭溥著《伤寒论章句》云: “方用猪皮者,猪为水畜,肤近皮毛,为异类有情之品。”《伤寒论》第 310 条: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中猪肤能滋肾阴润肺燥,清降少阴浮游之虚火。《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猪肤: “宜肾,补肾气虚竭。”邓铁涛教授认为猪为水畜,肾为水脏,且血肉有情,大具滋润之功,不仅滋肾,亦且润肺,以金水相生故也。
4 鳖甲
别称: 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团鱼甲、鳖盖子。性平、咸,归肝、肾经。在《金匮要略》中,鳖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4.1 滋阴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升麻鳖甲汤治疗阳毒证,方中鳖甲滋阴。后世本草方书也有论证,如《本草述》: “鳖甲,类言其益阴,是矣。”《本草衍义补遗》: “补阴补气。”
4.2 软坚散结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鳖甲煎丸治疗疟母,其中鳖甲以软坚散结。《本草汇言》: “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本草新编》: “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本草经疏》: “鳖甲主消散者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软坚,辛能走散。”
5 鸡子
鸡子黄,又称: 鸡卵黄。性甘,平,入心、肺、肾三经,鸡子黄即生鸡蛋黄,是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伤寒论》第 303 条曰: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在黄连阿胶汤中以鸡子黄佐黄连于泻心火中补心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用黄连阿胶汤治“心中烦,不得卧。”中注云: “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上通于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不知人身阴阳相抱之义,必未能识仲景用鸡子黄之妙。”《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云:“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中虚,乃误以为痰涎壅盛而误用吐法而致,其后果势必肺胃之阴受伤。故本方以鸡子黄养阴降逆止呕。《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所载排脓散,也以甘润的鸡子黄,养心脾之阴,作为托毒排脓之本。
鸡子白,又名鸡卵白、鸡子清。性甘,微寒,入肺、脾经,《伤寒论》第 312 条: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汤中鸡子白甘寒滋润,滋阴润燥,利咽开声。《长沙药解》谓: “鸡子白味甘气腥微寒,入手太阴肺经,疗咽喉之肿痛,发声音之暗哑。”
综上所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具有补益功能的血肉有情之品有: 阿胶、羊肉、猪肤、鳖甲、鸡子。在两本著作中阿胶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通利水道之功;羊肉大补气血,补虚散寒作用;猪肤则有滋肾阴润肺燥之功;鳖甲具有滋阴、软坚散结之功;鸡子黄、鸡子白均具有滋阴润燥作用。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血肉有情之品归类总结,希望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实际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张征,李红,张少瑜.浅析《伤寒论》《金匮要略》对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J].现代中医药.2015,35(2):59-61.】 |
|
来自: 乐山有大佛 > 《5、经方用药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