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热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

 itspanther 2017-01-15

人们热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但有些人孤独是因为爱自由,另有一些人孤独则是因为感觉不到爱,他们孤单得像条狗,却偏说爱自由。

有人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这话仿佛是对的,但或许应该补充一句:由孤独产生的爱多半也是有点病态的爱,或者说,孤独的人具有一种多敏的气质,这导致他们极度渴望爱,却又往往不会爱。一位诗人这样表达他的爱:

我恨你,却又爱你;

这怎么可能?我全然不知;

我所知道的便是如此,而且痛苦地感觉到这一切。

人们热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

看得出,这位诗人的爱是强烈的,但因为不善于爱,所以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事实总是多情总被无情怒,所以结果常常会导致一种强大的孤独,即孤独得只能靠自己。完全依靠自己的人有时候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积极的催化剂,德国哲学家奥铿说:“为了从事创造性工作,人类需要孤独,可是在孤独中,广义的人类仍存在于内心。”艺术家赛尚也说: “孤独对我是最合适的东西。孤独的时候,至少谁也无法来统治我了。”

在这里,孤独具有反抗一切世俗的意味,同时它也成就了许多艺术家,像司马迁、苏轼、曹雪芹、巴尔扎克、叔本华、尼采、卡夫卡、梵高、卢梭等这些人都是深刻地孤独为伍的人,他们化孤独悲痛为动力,最终创造了一个有别于世俗生活的精神世界。所以流行的叔本华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就具有了一种积极而深刻的意义。

人们热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

有时候我不禁认为,一切真正的精英都是孤独的,并且孤独不会是一个大众事件。毕竟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忍受长久的孤独。一位英国的散文家考利说:“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非常古怪而矛盾的特点,那就是人们虽然热爱自己 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自己单独相处。”“事实是,世上的纨绔子弟既不适合幽居独处,热衷于世间俗事之辈也不适于隐退,虽然他对世事是如此洞察练达;……孤独只适合于极少数的人。”

真正适合孤独的人,“他们必须有足够的知识来明了世事,看透一切虚荣浮华;有足够的道德素养来鄙视虚荣;一个人倘若思想被欲望或激情所占据,他最好还是身居闹市,而不要独处山林。”

为了使自己能够享受独居的好处,一个人必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杜绝一切欲望,当一个人的感情被身外之物所羁绊时,他怎能自得其乐呢?其次,他必须学会思考的技巧,养成思考的习惯;因为思考并不亚于言谈,它同样依赖于大量的实践;而是否有深刻的思想,是一个孤独的人和一头孤独的野兽的区别。

人们热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与自己单独相处!

孤独于愚人太长,于智者却又太短。那些不知道如何消遣时光的人我是很难理解的。生命短暂,任何学科我们都达不到完美的境界。任何一种精巧的技艺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不管是音乐还是绘画,还是图案设计、ppt、历史学、园艺,或是其他种种技术,都会填补我们时间上的空缺,会使我们感到有用而愉快。

所以当我们孤独时,并非只得靠玩手机游戏、阅读网络小说或靠无聊的社交来消遣;世界是丰富的,诗意的,孤独正是我们流连于事实之美的大好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