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和滕王李元婴 51

 近理 2017-01-16

第五十 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长孙皇后所亲生,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所以取名承乾
    他从小聪慧明敏,深受李世民喜爱。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当时才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后因练习骑射从烈马上摔下来,伤势严重,虽经御医治疗还是留下了瘸腿的毛病。随着年龄的增大瘸腿的生理缺陷使他自卑感与日俱增。贞观初期李世民对太子还是比较满意的。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渊驾崩,李世民为高祖守孝时,朝廷政务由太子决。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李承乾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以后李世民非常信任他,只要自己离开长安出行都会让太子监国。
    可惜好景不长也就一年,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起,因为李承乾对自己脚疾的自卑感;李泰又每每显摆自己的才能,可能会换太子的言传在宫内外不胫而走,造成了对李承乾极大的压力。自暴自弃的现象,类似纨绔习气逐渐显露出来。李世民察觉后,一再对东宫辅臣于志宁、孔颖达等人说:

太子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有一些骄奢习气也在所难免,只要东宫大臣尽力辅佐、严加劝导,相信还是可以成器的。
    然而,太子没有体会李世民的一片苦心。而只知道不少人议论,认为一个瘸子当皇上是不合适的,也有失国体。李承乾知道东宫辅臣们受父皇重托,必定会对自己严格管教,所以就跟辅臣们玩起了阳奉阴违的把戏。
    李承乾从小接受了很好的宫廷教育,学识水平比所接触到的同龄人来说都高些,而且有很好的口才。凡是在朝堂处理政务,他总是坐得端端正正凡是说话断事都会结合孔孟之道,在说话时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声泪俱下,往往使辅臣们悚然动容、啧啧称叹。辅臣不在时李承乾却终日与群小相亵狎,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判若两人
    每当辅臣们要来进谏,李承乾都会主动出去迎接,一见他们到来,便行跪拜之大礼,辅臣责问他时他会很好的进行自我批评表现出谦虚诚恳的样子把辅臣们精心准备的一套说教,全都堵在了嗓子眼里了使他们非常尴尬
    李承乾有时用恶作剧来麻痹自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玩起了突厥文化的游戏。要大家都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还挑了一批面貌酷似突厥族的人,把他们每五人编为一个个小部落,让他们头梳小发辫身穿羊皮袄在东宫的草地上牧羊,旁边还插上一杆绣有五个狼头的大纛。他甚至住到了帐篷里面,每天亲自杀羊,烤熟了以后就拔出佩刀,割成一块一块大家一
    有一天对左右说:我假装是已经死了的可汗,你们突厥的风俗来给我办丧说完就装死躺在地下,于是左右侍从便骑马围着李承乾的尸体一边转圈一边丧,并纷纷割破自己的脸,以表对去世可汗”的沉痛悼念。
    一次玩得兴起时,李承乾眉飞色舞的对大家说:有朝一日我继承了皇位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散开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只要给我一个将军当,我就绝不会落于人后。
    李渊的第七个儿子汉王李元昌和李承乾比较合得来,经常在一玩打仗的游戏:各自统领一队人马,披上铠甲,手竹枪竹刀相互拼杀。手下大部分人被刺得浑身是血,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要是有人不愿参与游戏,就会被绑在树上毒打,有时被活活打死。李承乾

如果天子,明日就在苑中安排一个万人营,与汉王把兵将成两部分然后看他们打仗那一定更好玩又说:

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格杀忽论只要他几人,大家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太子的言行于志宁、孔颖达等辅臣们知以后把他们吓坏了。他们赶紧苦口婆心地对太子劝谏,他都把它当作耳旁风作为太子,他的思想和作为不符合皇家规范的,是大逆不道的。魏王李泰却认为李承乾犯的‘错误’越大,自己当皇上的机会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