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愿恭敬,秦印。我不清楚现在对印章年代的划分有没有严格的界限,譬如秦印是指秦始皇以后的印章,还是包括秦始皇以前的秦国印?如是后者,这界定似乎就缺乏些学术的“严谨”,因为既然秦没有统一天下,这时候的秦印只能算战国印的一个种类。如是前者,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秦始皇虽然采取了“书同文”的政治措施,但对印章文字还是相当宽容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由专家定为秦印――譬如这方“慎愿恭敬”的文字,与秦小篆还是有很大差别,绝不严谨,“慎” 字多了两点,“愿”字也奇特,“恭”字不从“心”却从“手”。这种宽容无疑对印章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为典型的小篆长长圆圆,不容易在方形的印章里安排妥贴,有了宽容,制印匠人才敢于从艺术角度出发,对文字作一些局部的改动。 改动文字是创作篆刻的一种办法,秦印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常用界格。印章到了秦代似乎朱文就少起来,因此界格的运用在秦白文印里显得特别普遍。在更适应印章形式的缪篆出现之前,用界格既是秦人的无奈,也是秦人的聪明。譬如这方“慎愿恭敬”,取消了界格,章法就乱了,不会有现在这种雍容大度、离合有序的感觉。于是忽然明白了篆刻家包括吴昌硕之也用界格,看起来未必如我们崇拜的那样是别具匠心,倒是一种摆脱尴尬的台阶。既然难以安排的文字一用界格便大体都可以解决,于是在感情上就佩服起从不用界格却能安排裕如的作者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