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印作品经典解析(赏析)!

 金石印坊公众号 2015-11-24

  “秦印”一般指秦统一六国后,对印章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形成的印章形式。就印章内容、艺术形式而言,秦印主要分为“官印”与“私印”二大类。就印章形状、大小而言大致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制,方形尺寸大约在2.3cm~2.4cm之间,间或有超大超小;长方形印的印尺大约在1.3cm~2.3cm之间;圆形印有大有小,直径介于3cm~0.5cm之间。

  秦印主要特征有三:

  第一,有白文界格。一般有“田”“日”“口”三种界格。官印多数为“田、日”界格形式,平正规整者多为高官权显,刻划随意者多为中小官吏。 “日、口”多为私印及吉语箴言印等,此类印章刻制较为随意自由,结字章法等形式更为灵活多变,它们更多地展现了秦印艺术的独特风格。

  第二,以凿刻白文为主,间有少量铸造。

  第三,入印文字多以秦小篆为基础,风格与秦权量诏版相类似,以横平竖直、方中寓圆为主,点画生动自然,姿态顾盼相应。秦代印章历史虽然短暂,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历代印人所推重。从形式、风格来看,它上接战国,下启汉魏,是中国印章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其地位犹如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

  对比印面与印拓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发现秦印上那形质丰富的线条刻划痕迹令人惊叹。尽管年代久远,多数印章经年代腐蚀以及撞碰残损,印拓后呈现一种苍茫古朴的“金石”趣味。但是也有少量印章虽然历经二千多年,却仿佛刚刚制作出来,入刀与叠刻清晰可见,刀法的正侧、交接均有直接的呈现。根据这些痕迹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出刻具的利钝、刀刃的方尖等。有的印面由于刀具凿刻撞击,在线槽两边有反卷隆起的“碎碴”,拓印后它们形成车富的肌理。

↓秦印经典作品解析↓

  此印虽然历经二千多年,印面凿痕依然清晰如新。其鲜活的印痕甚至可以清楚展示制作者刻凿的状态:刻具应为一把方头平口刻刀,刀法基本为平推凿刻,使用了叠刀、复刻等多种刀法。凿刻的先后次序明了:先边栏、后文字,且多有补刀。另外,由于刀具的缘故,线槽多呈“凵”形,在线边因凿刻受力挤压有“卷口”凸起,拓印时会产生一些意外的肌理效果。从印拓看,印面线条方健遒劲,字形布局方结,左疏右密、大方而妍美,四边曲直自然并且文字均有粘边、或出边。印面整体古朴清峻,和谐统一。

西乡

  此印为二字“半通印”。从原印面看线条似为单刀侧刃凿刻,线条细劲有力,笔道生动自然。章法布局为均等排列的平和稳定之势。但为避免均等板滞,“西乡”二字分别做适当的挪移呼应的变化,如“西”字向右侧、“乡”字向左倾斜。 在“乡”字三部并列中也作了互相欹让的处理。同时,边栏四角留红,构成多处呼应,使印面构成呈现既平和又率真自然的艺术趣味。

张龙

  此为二字圆形秦印。稍有腐蚀但刀痕毕现,凿刻方圆叠加、使转清晰。线条形质丰富多变,如圆边拦上部与左下的变化,以及各横线的差异。在章法构成上,文字随形分布作了伸缩的变化,以适合圆形印面形态。如“长”部作加法,横势凸显,至于“弓”与“龙”部则作了减法的造型,分别藏之于左上、右下。在左下、右下二部亦有留红呼应,使印面整体呈现欹侧自然古朴而通活的意态。

传庆

  此印凿痕清晰,光亮如新,可以清楚反映制作者刻凿的状态:刻具应为一把方头刻刀,刀法基本为平推凿刻,使用了叠刀、复刻等多种刀法,很少有一根线条为一次刻好。在刻圆转时,采用了停顿、慢转刻法,如“传”之“田”部。从印拓上看,印面线条圆通遒劲富于变化,字形构成基本依圆布局结字,自然大方而妍美。印拓效果虽然不如原印面那样激动人心,但依然不失为一方秦印中的上品。

冀丞之印

  此为典型秦官印。该印应为铸刻,线条圆厚饱满,无明显粗细变化。线条起收以圆为主,兼有方起。章法布局平稳,并且繁者大、简者小。由于秦代官印具有庄严规整之要求,因而在全印的结字构成没有作动荡之态,只是在部分的小空间内作了小许变化以求全印之通活,如“冀”之中竖呈右倾势,而“丞”之中竖为求平衡则为左侧状;又如“之”在界格内两边留红与斜对角“丞”字之左右侧留空对应。文字似《泰山刻石》,呈现谨严自然浑厚流畅的风貌。

日敬毋治

  印拓字口清晰,线条起收方圆可辨,风格平整温和。 全印布局似为四平八稳,其实不然。先说边栏界格,“田”字格呈左窄右宽,上小下大之分割,并且中竖界格线右倾,外边栏左上右下呈方角对应而右上左下则为圆角之变化。在印内文字构成上,上二字“毋日”取字形方势并且线质亦以方为主调,下部“治敬” 二字则字形取圆势,线条以圆质为主。如此安排似乎上下两部变化多而显冲突,但仔细观察,“毋敬”线群以斜势为主而下“日治”的线群取横势。在全印上下左右的次第变化呼应中,印面和谐而统一。

范匈奴

  此印线较细,线条起收方圆结合,丰富多样。章法安排自然生动,不拘秦印之界格法则。“范”为单字却宽而高,“匈奴” 二字则窄而小。全印三字似乎从“匈”字的正势安排,到“奴”之稍具动态,过渡到“范”字的随意组合,其渐变递进的形式体现了一种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在各字内部线条交接,也是由方角到圆角(如“奴”之“女”与“范”之“竹”部)的渐变。还有从直线到曲线的渐变,如“安”的平直线到“范”之弯曲线。在印面的文字空间分割上,左右无明显界格而后融为一体,上下 则有左中〔“匈”“奴”字间)红线与右上、底红呼应。全印线条的构成组合排列,有如一曲精彩纷呈的“线序变奏曲”。

贾疕

  此为秦圆形私印。界格线条略显迟重,且圆润多姿,起止清晰,有如秦简文字般在随形印章里。但文字线条却流畅而极具“书写”味,如“疕”的悬针竖、“贾”左右竖的渐按,在章法构成上,文字方结,左右分别“粘边”。“贾”之“贝”部向左侧靠形成左向的动势,而左边的“疕”为求衡,相应向左中贴近,形成了右边留红,与上下留红的相互点缀呼应,从而使全印分割组合显得生动而自然。

牢賛

  此为圆形秦私印。边界线圆润流畅,线条凿刻有如书写,起收、停顿、使转,“笔法”清晰,线构丰富,直、曲线运用巧妙自然。如“牢”之笔画交接转折,变化丰富自然。在章法构成上,“牢”字整体略左倾与“賛”的右侧,互为顾盼。又由于“賛”字形高,而“牢”字略矮,故“賛”之中部留一虛线弧线使二部独立,似乎可用三字印构成。印面巧妙之处是二字的聚合处理:“牢”字结字奇特,上下两部的粘连,取合势,而“賛”之三部分离,但散而不分。

张池

  此印线条凿刻凝重浑厚,线势极具动态,边界线不像一般秦印那样横平竖直,在左、下二边作了富有动感的扭动。加上年代久远,时间的“创造”,使全印呈现一种极具有历史感的苍茫气象。章法布局也是极有趣味,以直线构成为主,间有曲线对比。如“张”字“长”作方直、“弓”部曲弧的对比处理。另外“张”字分割作疏朗、“池”字作紧束对应。尤其是“池”字“水”部的变化,左上似乎少一竖点,也许是借边作点以避免加点后空间局促。“也”部右下留红与“弓”之空,使印面形成一种空灵而自然的分布形态。

审信

  全印线条圆润厚实、挺直流畅,竖线呈“悬针”型,中段微凸呈饱满状。章法分割,二字紧密相叠而成一整体,并且上下顶边只在印中、下两侧留空红呼应。“审”之上部首左下伸与“信”之“人”部呈支撑势呼应,使上下平稳的二字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鄙犬

  此为二字方形秦印。全印线条如“锥划沙”,生动自然,线条形态无一相同。结字造型近于秦诏版、权量文字。各部安排为繁大、简小布局,自然天趣。界格分割左窄右宽看似极不平衡,但是其巧借“鄙”字右部首之长竖,做左斜势与左边界格相对应,把左窄右宽的界格变化匀称,同时又把“鄙”之左下部做大形,居印之中下部成全印之印眼,形成左中右三部平衡分割而达到视觉平衡。

大夫阴

  全印线条挺拔直爽,凿刻果断。结字布势以“方”形为主调,章法布局巧妙。上界格内“大夫”两字互为借势而成一字,形成上疏朗而下密实的分割对比之势。边栏线右实而左虚富有弹性。全印看来,疏密有致,峻秀大方。

揖童

  文字风格酷似秦诏版,呈错落欹侧、天真率意之态。凿刻方折,略施圆转之笔。章法上,二字紧密相叠势成一字,左右留红互为呼应。如“揖”之“口”部宽而右侧,成右倾之势,但是下字“童”之中部为左宽形态,中竖左斜支撑,末二横收紧,使整体为左倾呼应。二字线序组合变化、松紧节奏鲜明自然。全印呈现一种古朴奇逸的意味。

兆汤

  “日”界格作动势布局。文字交接组合率意自然,全印呈灵活生动、疏密自然的艺术风貌。从印拓与原印面的字口来看,此印凿刻应为单双刀结合,笔道清晰,线条方圆并用,富有笔墨情趣。如“兆”字的书写中间一笔似为侧行尖起方折后渐变成中锋,下行圆转后中锋斜行,回锋收笔;而左右两部均为方笔起中锋行至末尾提笔渐收,左部方折而右部弧行。印面分割以斜划布势。如“兆”字呈对角斜势,“汤”之“水”部、“易”部的三撇均为斜划,“勿”背部不作“弓”形,反呈右斜,界格各画均成斜势。由于各斜画方向、角度、位置的不同,互有阻栏,而在全印形成“力”的平衡,极富动势张力。使得二字近似分解的各笔划有机地“定格”在一起。

骐危

  文字刻凿自然,圆劲中含有朴拙趣味。印面依笔画繁简布局,右格宽度为左格的二倍。文字结构取纵势,“骐”字规正,“危”字则自然伸展,二字均为右侧之势,界格内左紧右松,二格右下都留“△”形“红”呼应。因留“红”巧妙,使印面无局促之感。

干招印

  此印界格分割巧妙独特,在半通印式上用“倒品”字分界,上界格右宽右窄。下部界栏内“招”字的结构分布颇见智慧:“扌”与右上“干”在空间、弧线上相呼应,“召”部 字头“刀”与“印”字头形态相同也互为顾盼,并且“印”字 上移顶左上角,“召”部下沉顶右下角,也互为顶边对应,“召”下“口”部呈稳定方形,“印”下“卩”部呈圆形倒立而形成动静变化。为三字长方形秦印。界格横平竖直,线条刻划平实,印面呈朴拙雅致的艺术效果。

李狼

  全印线条温润含蓄而不乏灵动,构字方整大方,印面意趣耐人寻味。从“李狼”印面线条来看,线边光洁,似为单、双刀并用。如“李”字的横向线、右边栏竖线,应为双刀刻制,圆润流畅。狼字左部首部应为单刀尖刻,线条飘逸灵巧,有书写意味。线条交接、转折、起收精到细腻,别具匠心。如“李”字木部二边竖起“写法”,左竖顿起下行后提起重写横画,右竖则顺锋尖起后轻折转横写,可见其使转清蜥。第二横左边长而方起,右边则短而圆收,“子”之相同结构“口”左圆转右方折。类似细节变化在“狼”字中亦随外可见。在文字布局上也颇有思量,“李”字“子”部末横紧贴左下界栏,“狼”字“良”部末画靠近右下边栏,使上下字既呼应又稳定。

戎爻

  “日”界格方直平正,线条单刀凿刻峻直简洁。“戎爻” 二字为斜划交互,无横平竖直笔划,文字成放射凌励之势,类如甲骨卜辞。“戎”字二竖,鼎立平稳,线条尖锐,锋芒外露。下“爻”字二组交叉,互相错移,极具动势。此印风格有战国凿刻古玺遗意,但更显犀利、洒脱。

  此印单字结构妙巧,刻凿精良,为秦印中妙品。印面上部体势平整疏朗,下部错落紧束。全印构成形式以“方”为主,无论其线条交接或字形空间等都在“方”的基调内作或错位或倾斜等变化。印内共有四个“口”形结构其交接外形无一相同,或方接或圆转,如下二“虫”字,或正接或错位,如上“虫”字,或平整、或斜倾、或静、或动,各部相互嵌合联结成一整体。外边栏内角与字内空间呼应,亦或方结或圆转,如右上内角“方”、左下内角“圆”等。印面线条爽利遒劲,神清气畅,紧凑而不失空灵。

罕士

  此印书刻规正,字形平整,依笔划“繁多简少”法则布局。线条流畅圆润,精炼含蓄,凿刻平划挺劲,无明显扭动。印文布势平和安稳,但印面的姿态呼应、留红等细节变化颇具匠心。如“罕士” 二字分别贴上、下边栏中部形成大面虚红,且上部界边内角左方右圆,而“罕”之上外角则为左圆右方相对应。“士”之二横或平或斜,直竖略右斜,具有动态变化,末横左高右低,与边栏间形成一契形留红,呼应上边栏间契形红线。“罕”字“干”部末横的刻法分左右两段分刻而成,使之交接错位变化;“罕”之上部左伸右缩,达到静中寓动的势态。

冯季

  线条匀整而挺劲,笔画起收多以方笔起而圆收,无一雷同。以直线构成为主,间有弧线,如“季”字“子”部。文字体势上密而下疏,线取斜势,如“冯”字除中间二竖为直,其余皆为斜线,“季”字亦然;“冯”布势左右皆斜势且左疏右密,上重下轻,字势险峻;“季”字亦重心右侧。上下二字欹侧照应,互为顾盼。印面“虚红”分割各为“契形”,呈平衡点缀。印面上下由于锈蚀形成“石花”肌理使印章平添趣味。

交仁

  线条朴拙厚实有书写意味,线势构成方中带圆。“交”如甲骨卜辞,“仁”如陶器刻划,各有特色;体势灵动自然,如壮士剑舞,上下相互呼应。单字布局亦有巧妙,“交”字势右侧,但上部左斜长而右斜短,形成左势的张力,“仁”字“人”部右弧竖延长,右斜左竖短与右二点横呈平衡态势;“交”字外形紧结,“仁”字点画则成疏散呼应。

范毗

  二字在界格内布局,上部“齐头”,下部布“红”却别有心机。“范”字下左右留红,“毗”字左下大面留红。“范”字起笔为圆起尖收,“毗”字“比”部行笔则变化丰富,左“匕”部中锋起而斜行后折转中行,下至后半段逐渐加力调锋侧下行至末端,提锋;右“匕”部则为顺锋尖起入纸圆转后作弧线向右下行笔,至末端渐提。线条细劲,似为单刀徒手凿刻,有如毛笔书写,起止转折细微清晰,文字风格呈朴拙自然气息。

  文字面布局奇崛,整体单字作二部独立布势,似为二字印风貌。印面线条刻划果断峻直,风格类权量诏版。文字结构以直行方转为主,上部线为右倾横势,如左部首之“口”、右部二长斜横。两部竖线左斜右倾,成顾盼之势。左部卓然鹤立,而右部重心底沉互为欹角对应。结字右密实而右疏朗,中部上下面留红,使得整印为疏朗大方、清峻秀拙之趣味。

  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印友参考学习!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金石印坊,并加入篆刻社区,和名家面对面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